图书介绍
中国华北天然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化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3470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178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天然林-森林分布-华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华北天然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落叶阔叶林和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区1
1.1落叶阔叶林1
1.1.1落叶阔叶林的特性1
1.1.2落叶阔叶林在全世界的分布2
1.1.3落叶阔叶林在中国的分布3
1.2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区4
1.2.1林区区划4
1.2.2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在我国的地位5
1.2.3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地理范围6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和干扰状况8
2.1地貌8
2.1.1地貌单元8
2.1.2地貌类型及其生态作用10
2.2气候11
2.2.1林区的周界与气候指标的关系11
2.2.2气候的特点13
2.2.3气候的变化格局14
2.3土壤15
2.3.1主要土壤类型15
2.3.2土壤的特点20
2.4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22
2.4.1干扰的意义22
2.4.2自然干扰23
2.4.3森林的人为破坏和保护24
第三章 森林构成和地理分布规律30
3.1植被型和优势度类型的构成30
3.1.1寒温带针叶林植被型的构成30
3.1.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型的构成31
3.1.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型的构成31
3.2各种森林优势度类型的分布概况32
3.2.1落叶松林和云冷杉林32
3.2.2松林和侧柏林33
3.2.3栎林34
3.2.4其他中生落叶阔叶林35
3.2.5沟谷落叶阔叶林36
3.2.6山杨桦木林36
3.3森林分布的规律性37
3.3.1纬向分布37
3.3.2经向分布38
3.3.3垂直分布39
第四章 林区区划和各区概述42
4.1北部区42
4.1.1冀北坝根山地林区42
4.1.2冀西北-晋北山地林区43
4.1.3比较和趋势45
4.2中部区46
4.2.1冀北南缘-辽西辽东山地丘陵林区46
4.2.2冀北山地林区49
4.2.3冀西晋中山地林区51
4.2.4陕北甘东山地丘陵林区56
4.2.5比较和趋势57
4.3南部区58
4.3.1辽东、山东半岛低山丘陵林区58
4.3.2鲁中南山地林区59
4.3.3豫北、晋南山地林区60
4.3.4豫西陕南山地林区62
4.3.5甘东南小陇山林区65
4.3.6比较和趋势66
第五章 森林的地方分异67
5.1国外林型学的发展概述67
5.1.1莫洛佐夫的林型学说67
5.1.2苏卡乔夫的林型学说69
5.1.3乌克兰学派的林型学说70
5.1.4芬兰学派的森林立地类型71
5.1.5美国道本迈尔的生境型分类72
5.1.6德国的巴登-符腾堡的立地分类72
5.1.7加拿大的生物地理气候分类73
5.1.8生态土地分类73
5.1.9不同林型学派的比较和评价75
5.2林型划分77
5.2.1河北平泉大窝铺林场的林型划分77
5.2.2山西太岳灵空山林场的林型划分79
5.2.3秦岭山地的林型划分85
5.3立地条件类型划分96
5.3.1国内立地条件类型研究概况96
5.3.2八达岭立地分类系统99
5.3.3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地的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99
5.4生态土地分类研究100
5.4.1国内生态土地分类研究概况100
5.4.2河北太行山区平山县卸甲河流域的生态土地分类101
5.4.3河北丰宁山区的生态土地分类107
5.4.4关于生态土地分类的讨论114
第六章 树种更新特性116
6.1树种更新模式和更新特性概述116
6.1.1树种更新模式116
6.1.2树种更新过程118
6.1.3林冠空隙更新122
6.1.4林木更新研究方法124
6.2寒温带针叶林垂直带的树种更新126
6.2.1落叶松类(华北落叶松和太白红杉)126
6.2.2云冷杉类(白杄、青杄和巴山冷杉)128
6.2.3白桦130
6.3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垂直带的树种更新130
6.3.1华山松130
6.3.2红桦132
6.4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垂直带的树种更新133
6.4.1油松133
6.4.2白皮松136
6.4.3侧柏137
6.4.4栎类137
6.4.5山杨140
6.4.6槭树类141
6.4.7椴树类142
6.4.8鹅儿枥类142
第七章 森林演替144
7.1植物演替研究概述144
7.1.1植物演替理论的发展趋势144
7.1.2植物演替类型的划分146
7.1.3植物演替的研究方法147
7.2关于林木生活史对策分类及其与森林演替的关系的探讨149
7.2.1林木生活史对策分类149
7.2.2关于林木生活史对策分类的讨论150
7.2.3按照树种的生活史对策划分树种更替类型152
7.3华北林区不同垂直带的树种更替156
7.3.1寒温带针叶林垂直带的树种更替156
7.3.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垂直带的树种更替158
7.3.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垂直带的树种更替159
7.4关于油松栎类更替关系的个案研究161
7.4.1样地的选择161
7.4.2不同类型的油松槲树林的年龄结构164
第八章 华北森林的经营方向和经营对策166
8.1华北地区森林经营概述166
8.1.1森林资源的变化166
8.1.2森林经营措施167
8.2近期国际森林经营的发展趋势168
8.2.1恒续林经营和近自然林业168
8.2.2新林业和生态系统经营171
8.2.3生态恢复175
8.3关于生态系统经营若干问题的讨论177
8.3.1目标:多重价值观177
8.3.2理论基础:生态学178
8.3.3基本特性:森林的结构、功能和综合状态指标179
8.3.4生态育林措施181
8.3.5生态系统经营和永续利用的比较186
8.4对华北森林经营对策的初步意见187
8.4.1寒温带针叶林垂直带187
8.4.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垂直带188
8.4.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垂直带188
参考文献190
附录1 徐化成传略203
附录2 专著、论文、译文和研究成果目录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