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现代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春良,祝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00119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界现代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章 战后初期的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1
第一节 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1
战争结束时的苏联1
恢复国民经济3
社会政治生活6
联共(布)十九大和斯大林逝世8
第二节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0
各国人民政权的建立10
民主改革16
转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2
第三节 苏南冲突30
苏南冲突与共产党情报局30
南斯拉夫“自治道路”的实验33
第十一章 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38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美国38
战后初期的经济状况38
杜鲁门政府的内外政策43
劳工运动与塔夫脱——哈特莱法47
“公平施政”纲领53
忠诚调查法与麦卡锡主义55
第二节 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59
50—60年代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59
现代资本主义垄断统治的加强67
艾森豪威尔的“新共和党主义”72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国内政治76
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81
50—6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89
第十二章 战后初期的日本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96
第一节 日本的“民主改革”97
战败后的日本97
“民主改革”100
工农运动104
旧金山体制107
第二节 联邦德国的建立111
德国的分裂111
从“舒曼计划”到《巴黎协定》117
第三节 大英帝国的衰落120
英国的衰落及其原因120
从工党执政到保守党再次组阁124
第四节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30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建立130
动荡不稳的政局133
“国有化”及其实质136
第五节 希腊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意大利共和国的建立140
雅典大屠杀140
希腊人民反对英、美帝国主义的革命战争144
意大利共和国的建立148
意大利经济的恢复和人民运动151
第十三章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革命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56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亚洲157
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形势157
中国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159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61
朝中人民抗美战争163
朝鲜停战谈判和抗美战争的胜利167
越南八月革命和民主共和国的成立169
越南抗法民族解放战争171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和茉莉芬事件174
菲律宾的独立177
马来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79
缅甸联邦的成立181
印度民族运动的高涨184
印巴分立187
以色列国成立和第一次中东战争191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非洲和拉丁美洲193
非洲民族运动的兴起193
埃及共和国的成立195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198
“茅茅”运动200
美国对拉美的控制和掠夺203
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的改革206
玻利维亚人民起义207
第十四章 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210
第一节 战后初期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斗争211
对意、罗、匈、保、芬五国和约的缔结211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危机214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219
第二节 美苏冷战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局面的形成222
美国酝酿冷战和丘吉尔富尔敦演说222
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开始224
马歇尔计划225
经互会的建立227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229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231
第三节 两大阵营在亚洲地区的抗争233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和在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建立233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237
朝鲜战争238
印度支那战争和日内瓦会议240
第十五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243
第一节 赫鲁晓夫改革243
赫鲁晓夫上台和贝利亚事件243
国内外政策的调整245
苏共二十大与“反党集团”248
赫鲁晓夫的改革250
苏共二十二大与赫鲁晓夫下台253
第二节 波、匈事件256
波兹南事件256
匈牙利十月事件259
第三节 勃列日涅夫的“新体制”和对外扩张261
纠正赫鲁晓夫的“偏差”261
发展农业的方针和措施263
推行“新经济体制”266
扩军与扩张269
第四节 东欧各国的改革271
各国改革的概况271
波兰改革的起伏273
匈牙利对政治、经济的调整278
捷克的“布拉格之春”282
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确立286
第五节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苏联改革的现状289
戈尔巴乔夫及其“新思维”289
苏共二十七大和“加速战略”293
近几年的改革296
第十六章 美国的战略调整和里根的改革300
第一节 70年代的美国300
美国经济进入“滞胀”状态300
尼克松——福特时期的国内政治305
尼克松——基辛格外交309
卡特政府的内外政策312
第二节 里根的改革315
里根时代的美国经济315
里根政府的防务战略及其对外政策320
美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323
美国的社会问题328
第十七章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西欧的联合333
第一节 日本经济的发展334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334
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339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50
向“政治大国”迈进353
第二节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358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建立358
经济的发展360
戴高乐下台365
政治格局的新变化369
第三节 联邦德国的崛起372
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372
“新东方政策”380
第四节 60年代以来的英国385
从“三环外交”到“返回欧洲”385
玛·撒切尔政府连续执政389
第五节 欧洲经济共同体393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393
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397
共同市场的扩大403
第十八章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广泛胜利408
第一节 50年代中期以后的亚洲409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409
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416
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的成立和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418
独立后的印度尼西亚和“纳沙贡”421
九·卅运动和印尼陆军政变423
印度独立后的社会经济状况425
印度工农运动和政府的内外政策427
印巴战争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成立430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431
帝国主义对中东的争夺434
美、苏在中东的角逐436
1958年伊拉克、黎巴嫩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439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开发和南、北也门建立共和国442
欧佩克(OPEC)成立和中东国家捍卫石油资源的斗争444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和第三、四次中东战争446
埃以和平条约签订和巴勒斯坦国成立450
阿富汗政变和抗苏民族战争452
伊朗“伊斯兰革命”455
两伊战争458
第二节 50年代中期以后的非洲461
埃及人民为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而斗争461
一系列非洲独立国家的建立463
刚果共和国的成立467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成立471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73
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76
安哥拉的独立479
津巴布韦共和国的成立483
纳米比亚、阿扎尼亚人民反对种族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486
非洲诸国的经济状况490
第三节 50年代中期以后的拉丁美洲492
古巴革命492
吉隆滩事件和60年代的古巴经济改革495
巴拿马和多米尼加人民的反美斗争498
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成立及其改革500
加勒比地区诸国的独立和尼加拉瓜人民的反独裁斗争503
阿英马岛之战506
孔塔多拉集团形成509
拉丁美洲国家民族工业的成长511
巴西的“经济奇迹”513
墨西哥经济的“稳定发展”516
阿根廷经济的发展状况519
债务危机522
第十九章 三个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和东西南北关系格局的出现5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与帝国主义阵营的分裂525
中苏关系的恶化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525
戴高乐政府同美国的抗衡528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531
日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534
第二节 东西方关系和美苏争霸537
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东西方关系537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和苏联的战略进攻542
战略僵持和苏美关系的新缓和550
东西方关系与和平问题558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在国际舞台上的联合斗争562
亚非会议的召开562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565
拉美国家发起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569
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动的石油斗争571
第三世界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574
南北关系与南南合作576
第四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584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584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586
中苏关系的改善586
大事年表592
附录:605
(一)苏联历届最高苏维埃主席和政府主席年表605
(二)现代美国历届总统年表607
(三)战后英、法、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印度历届政府年表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