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追寻幸福 中国哲学史视角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追寻幸福 中国哲学史视角 上
  • 韦正翔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1229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哲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追寻幸福 中国哲学史视角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导论:在秩序与自由中追寻幸福1

一 儒家的宇宙大全的人生意义逻辑串1

(一)我们是从哪里来的?2

(二)我们现在在哪里?8

(三)我们将到哪里去?20

二 儒家的科学与价值融为一体的仁德礼制幸福体系23

(一)《易》是仁德礼制幸福体系的规划蓝图25

(二)仁德礼制幸福体系的象征哲学基础29

(三)仁德礼制幸福体系与治乱问题的解决46

第二篇 儒前的圣典时期——追求至善的圣典仁德礼制幸福体系的建设57

第一章 知行合一的仁德(德)建设体系57

第一节 知仁德的教育57

第二节 行仁德的礼仪60

第二章 平均主义的礼制(位)建设体系67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建设67

第二节 政治制度的建设72

第三节 文化制度的建设74

第三章 天下的得失与德位之配与不配85

第一节 三皇五帝时期的权力流变85

第二节 三王时代的权力流变87

第四章 时运和命运中的吉凶祸福90

第一节 个人把握命运的依据是《易》90

第二节 个人把握命运的方式91

第三篇 儒前圣典时期的危机——自私观念的兴起与圣典仁德礼制幸福体系的败落96

第一章 礼制体系的败落与天下大乱96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权力流变96

第二节 自私观念的兴起与庸俗之风的盛行99

第三节 礼治及礼崩乐坏100

第二章 仁德的重要性的凸显107

第一节 祭祀观和鬼神观中强调的仁德107

第二节 经典和引证中强调的仁德111

第三节 个人把握命运的仁德方式122

第四篇 儒家的春秋战国子学时期——对圣典仁德礼制幸福体系的系统阐释128

第一章 百家争鸣中的儒家128

第一节 子学渊源中的儒家128

第二节 与儒家争辩的各家132

第二章 儒家的子学代表人物134

第一节 儒家道统中的圣人孔子134

第二节 儒家道统中的亚圣孟子236

第三节 儒家道统外的荀子244

第三章 子学各家与儒家的不同257

第一节 法家与儒家的不同257

第二节 道家与儒家的不同269

第三节 名家中的儒家与道家之分293

第四节 墨家与儒家的不同300

第五节 农家与儒家的不同320

第五篇 儒家子学在秦朝的危机——法家开启的功利道德(功)名法(名)享受体系322

第一章 秦朝的权力流变:强大者因失仁德而失天下322

第二章 用什么学派来统一思想325

第一节 战国末年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礼的客观性325

第二节 阴阳家的流行:强调道德的客观性335

第三节 罢黜百家而独尊法令:强调思想的统一性339

第六篇 儒家的西汉经学时期——用圣王之制维护功利仁德礼制幸福体系342

第一章 西汉的历史演变342

第一节 权力的流变过程:权力的得失依然与仁德的得失相配342

第二节 疆域的扩大与中国版图的大定344

第三节 西汉繁荣后的贫富分化及王莽新政346

第二章 西汉儒家今文经学的独尊347

第一节 汉初与阴阳家合流的道家的流行347

第二节 儒家经学登上国学正统之位349

第三章 儒家道统外的董仲舒357

第一节 董仲舒的生平及其立论宗旨357

第二节 董仲舒的思想脉络358

第七篇 儒家经学在东汉的衰落——古文经学用自然清理功利仁德礼制幸福体系中产生的迷信378

第一章 东汉的权力流变:失仁德者失天下再次应验378

第二章 西汉今文经学的危机380

第一节 阴阳家的五行与《易》的象数之学的合流380

第三章 西汉今文经学的清理者383

第一节 儒家古文经学的兴起:力图消除阴阳家的消极影响383

第二节 引道入儒的魏晋风度的开启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