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为医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为医学 第2版
  • 白波,杨志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7892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216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行为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为医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行为医学的概念1

第二节 行为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3

一、行为医学研究的内容3

二、行为医学研究的方法4

第三节 行为医学的学科定位和分支7

一、行为医学的学科定位7

二、行为医学的学科分支9

第四节 行为医学发展简史、现状和发展方向11

一、行为医学发展简史11

二、我国行为医学的兴起与发展12

三、行为医学的发展趋势13

第五节 行为决定健康16

一、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是当今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17

二、健康理念的引领价值18

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8

四、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19

五、道德健康是健康的最高境界20

六、行为健康是健康的基石20

第二章 行为医学的基本理论22

第一节 行为主义理论22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2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24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7

四、社会学习理论28

五、交互抑制原理和系统脱敏29

第二节 认知理论30

一、认知学习理论30

二、认知治疗理论30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32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32

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33

第三章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35

第一节 功能神经解剖学35

一、神经元35

二、神经胶质细胞37

三、神经系统的功能区分38

四、神经解剖结构与行为39

五、大脑皮质40

六、边缘系统的主要结构41

七、与情绪密切相关的中枢结构41

八、脑的功能特点42

第二节 神经生理生化基础43

一、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43

二、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途径44

三、神经系统主要的递质和调质46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50

一、神经系统可塑性的概念50

二、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特点50

三、神经系统可塑性的表达及效应51

四、成人大脑皮质可塑性51

五、成年期神经元再生52

六、脑和行为可塑性的时间变化53

七、神经系统可塑性的临床意义53

第四章 人类行为发育特征54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54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发展特征55

一、大脑发育55

二、婴儿期的行为特点57

三、幼儿期的行为特点58

四、学龄期儿童的行为特点59

五、青春期的行为特点60

六、成年期的行为特点62

第三节 男女行为特征的差异68

一、生物差异68

二、社会行为差异69

三、认知过程差异69

四、能力差异70

五、职业成就的差异70

六、女性的择偶行为特征71

七、男性的择偶行为特征72

第五章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73

第一节 概述73

一、行为与心理的概念73

二、心理学与行为科学74

第二节 认知与行为75

一、认知的概念75

二、认知的基本内容75

第三节 情感与行为77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77

二、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77

三、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78

第四节 动机与行为78

一、动机的概念78

二、动机的产生79

三、动机的分类80

四、动机与行为的关系81

五、意志行动81

第五节 人格与行为82

一、人格的概念82

二、人格的内容83

三、人格的理论83

四、行为模式与健康84

第六章 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88

第一节 人类行为产生机制88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社会化89

一、社会化的概念89

二、社会化的类型90

三、社会化的内容90

四、社会化的条件92

五、社会化的载体92

六、社会化的过程93

七、社会化的心理机制94

第三节 人类行为的社会控制95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95

二、社会控制的基本特征95

三、社会控制的基本作用96

四、社会控制的分型96

五、社会控制的手段96

第七章 本能行为100

第一节 摄食行为100

一、摄食行为的概念100

二、摄食行为的生理机制100

三、人类摄食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102

第二节 性行为103

一、性行为概述103

二、性行为的生理机制105

三、性行为的心理学基础106

第三节 攻击行为和自我防御行为107

一、攻击行为107

二、自我防御行为110

第四节 利他行为111

一、利他行为的概念与特征111

二、利他行为的原因111

三、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13

第五节 群体行为114

一、群体的概念与结构114

二、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15

三、群体互动:竞争与合作118

第六节 睡眠与生物节律119

一、睡眠的概念及特征119

二、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节律120

三、睡眠的功能121

四、睡眠剥夺对行为的影响122

五、梦122

第八章 成瘾行为124

第一节 概述124

一、基本概念124

二、物质成瘾的成因及理论模型126

三、物质成瘾的检查与诊断128

四、物质成瘾的治疗原则130

第二节 酒精成瘾130

一、流行病学130

二、酒精的药理学特点131

三、临床表现131

四、诊断与评估132

五、治疗133

六、预防和控制136

第三节 烟草成瘾136

一、流行病学136

二、尼古丁的药理学特点137

三、临床表现137

四、诊断与评估138

五、治疗138

六、预防和控制139

第四节 阿片类物质成瘾139

一、流行病学139

二、阿片类物质的药理学特点140

三、临床表现140

四、诊断141

五、治疗141

第五节 苯丙胺类物质成瘾142

一、苯丙胺类物质的药理学特点143

二、临床表现143

三、诊断144

四、治疗144

第六节 网络成瘾144

一、网络成瘾的成因144

二、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144

三、诊断与评估145

四、治疗146

第七节 病理性赌博(赌博成瘾)146

一、临床表现147

二、诊断147

三、治疗148

第九章 就医行为与医疗行为149

第一节 患躯体疾病后常见的行为反应149

一、疾病、患者和疾病行为149

二、行为反应150

第二节 就医行为与遵医行为152

一、就医行为152

二、遵医行为156

第三节 医患沟通与医患互动159

一、医患沟通159

二、医患互动165

第四节 医患关系与医疗行为167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168

二、医患关系对“就医”和“行医”的影响168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70

第十章 医患关系171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71

一、医患关系模式171

二、医患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73

第二节 医患沟通与冲突175

一、医患沟通行为175

二、医患冲突177

第十一章 暴力行为与自杀预防179

第一节 暴力行为与暴力犯罪179

一、暴力犯罪179

二、暴力行为的理论假设180

三、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及干预181

第二节 自杀及相关影响因素184

一、自杀流行病学资料184

二、自杀影响因素185

第三节 自杀的危险性检查与评估187

一、危险性评估188

二、临床表现的评定188

三、家庭和社区(周围环境)的评定190

第四节 自杀预防191

一、交谈可以作为缓解情绪焦虑和混乱的一种途径191

二、他人的反应191

三、保护因素192

第五节 危机干预194

一、危机的概念194

二、危机理论的发展194

三、危机干预的技术应用196

四、危机干预的步骤197

五、心理治疗技术在自杀企图危机干预中的应用198

第十二章 行为与健康200

第一节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200

一、行为的定义200

二、健康的定义201

三、健康和行为201

第二节 有利健康行为203

一、健康行为203

二、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204

三、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204

四、有利健康行为的常见内容204

第三节 不利健康行为206

一、不利健康行为的影响206

二、不利健康行为的特征207

三、常见的不利健康行为207

第十三章 应激及相关障碍211

第一节 应激及相关因素211

一、应激的概念211

二、应激源212

第二节 应激的机制214

一、应激作用的影响因素214

二、社会环境因素216

三、应对方式217

第三节 应激与躯体疾病220

一、应激造成的组织氧化损伤220

二、应激造成的各器官损伤220

第四节 应激与精神疾病222

一、急性应激障碍222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223

三、适应障碍225

第十四章 行为与常见病226

第一节 行为与心脑血管疾病226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226

二、行为和心理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227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29

四、脑卒中230

五、干预措施231

第二节 行为与慢性胃肠疾病231

一、生物医学模式231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32

三、心身医学与疾病232

四、消化心身疾病的常见表现及其含义232

五、消化心身疾病的诊断线索233

六、消化道疾病的行为医学观点234

第三节 行为与糖尿病234

一、流行病学特征234

二、诊断及危害235

三、危险因素237

四、预防与治疗238

[附]糖尿病理想的综合控制目标238

第四节 行为与肥胖239

一、流行病学特征239

二、诊断及危害239

三、危险因素242

四、预防与治疗243

第五节 行为与外科疾病245

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246

二、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47

第六节 行为与肿瘤249

一、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与心理行为的关系249

二、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252

三、癌症心理干预方法及疗效概况253

第十五章 慢性病健康干预与管理257

第一节 慢性病健康干预的概念与策略257

一、慢性病健康干预与管理的概念257

二、慢性病健康干预策略与内容260

三、行为干预是健康干预的核心262

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264

第二节 健康教育干预与健康指导266

一、健康教育干预的概念266

二、健康教育干预的机制和目的266

三、健康教育干预的主要方式267

四、个体化行为改变的健康指导方法267

五、健康教育干预的程序步骤268

六、健康教育干预过程中的行为改变268

第三节 健康信息收集与体检筛查268

一、慢性病健康信息采集268

二、健康体检与疾病筛查的主要形式270

三、健康体检策略271

四、健康体检的程序与方法272

第四节 慢性病风险评估272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与意义272

二、风险评估方法和类型273

三、风险评估的慢性病类型274

四、风险评估的程序步骤274

第五节 健康干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274

一、慢性病健康干预计划内容274

二、健康干预方案的系统化组合275

三、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276

四、高危因素的干预控制方案277

五、生活方式干预管理方案278

六、健康干预的程序步骤281

第六节 随访监测与自我管理282

一、随访监测282

二、自我管理教育干预284

三、程序步骤284

四、效果评价与相关指标体系285

第十六章 行为测验与行为评估286

第一节 概述286

一、行为测验与评估的概念286

二、行为测验与评估的性质289

三、行为测验与评估的方法289

四、行为测验与评估的价值293

五、行为测验与评估的基本内容293

第二节 认知行为测验296

一、智力测验296

二、能力倾向测验299

三、成就测验301

第三节 人格测验302

一、人格测验概述302

二、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303

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304

四、艾森克人格问卷305

第四节 行为评估常用量表307

一、行为评估概述307

二、行为类型评定量表309

三、适应性行为测验311

四、儿童问题行为评定量表312

五、神经行为功能综合评定量表314

六、生活方式与行为危险因素评估量表316

第十七章 行为疗法319

第一节 行为矫正319

一、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方法319

二、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方法321

三、综合性行为矫正方法323

四、自我管理法325

第二节 松弛疗法326

一、肩式呼吸法326

二、腹式呼吸法327

三、自生训练法327

四、渐进性肌肉松弛法327

第三节 生物反馈疗法328

一、概述328

二、实施过程与注意事项328

第四节 动机访谈329

一、相关理论329

二、基本精神330

三、基本原则330

四、基本步骤330

五、基本技术331

第五节 认知行为疗法332

一、基本理论332

二、基本技术334

三、治疗步骤336

第六节 接纳与承诺疗法337

一、主要理论337

二、治疗技术与程序339

附表341

参考文献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