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与区域发展机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与区域发展机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502905.jpg)
- 刘荣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17919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与区域发展机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城市—区域系统一般增长机理1
第一节 城市—区域增长之系统理论1
一、系统理论基本原理1
二、基于系统理论的城市—区域系统的研究4
第二节 城市—区域增长之空间形态理论7
一、大都市带理论7
二、“灰色区域”理论9
第三节 城市—区域增长之时空格局理论11
一、聚集与扩散理论11
二、时空格局理论16
第四节 城市—区域增长之共生理论20
一、共生三要素20
二、共生关系形成的条件22
三、共生组织模式比较分析24
四、共生行为模式比较分析25
五、共生理论与城市—区域系统26
第二章 国外城市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33
第一节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研究述评33
一、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几点认识33
二、对城市公共空间不同理解的诠释36
三、结论39
第二节 后郊区时代美国都市区马赛克结构39
一、美国都市区空间构成与后郊区时代的界定39
二、后郊区时代都市区空间马赛克结构的形成41
三、后郊区时代都市区空间马赛克结构的成因与理论阐释44
四、后郊区化时代都市区的区域管治47
第三节 美国城市增长与土地管理51
一、美国大都市边缘区的土地侵占与农业衰退51
二、美国大都市边缘区蔓延扩展的影响因素53
三、美国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增长管理54
四、对我国城市密集区土地增长管理的启示56
第四节 美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认真度”判定57
一、美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认真度”判定要素甄选58
二、美国部分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认真度”的评判62
三、城市认真对待可持续发展的思考62
四、对我国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认真度”测度的启示66
第五节 跨国公司数量与全球城市等级判定67
一、世界城市判定方法的回顾68
二、跨国公司总部分析法的缺陷69
三、跨国公司总部分析法的改进:一种新方法的探讨72
第六节 移民数量与全球城市等级判定76
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等级研究评述76
二、文化全球化、国际移民和全球城市79
三、国际移民数量与全球城市排列81
第三章 开发区:从功能单一走向综合型城市功能区101
第一节 开发区建设初期的区位选择102
一、开发区建设的总体布局102
二、开发区建设的区位选择105
第二节 开发区建设初期问题与宏观调控107
一、开发区宏观调控的几个原则问题107
二、开发区的宏观调控措施107
第三节 开发区建设中期的动态评估113
一、评价的背景114
二、高新区发展状况评价116
三、高新区发展动态比较分析119
第四节 开发区建设中期的对内开放121
一、开发区扩大对内开放的意义与背景122
二、开发区扩大对内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4
三、开发区实现扩大对内开放的途径125
四、开发区实施对内扩大开放的主要举措127
第五节 开发区建设后期的特色园区与聚集区129
一、特色经济是质,反映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129
二、集群经济是量,体现城市经济的规模聚集效应131
三、特色经济与集群经济的统一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132
四、结语136
第六节 新时期城市新区产城功能融合137
一、城市新区类型与产城融合概念137
二、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138
三、城市新区实现产城融合的对策与建议142
第四章 中国城市:从追求增长走向全面协调发展147
第一节 发达地区城市资源与环境147
一、资源环境问题形势严峻147
二、资源环境危机产生的原因透析150
三、建议与对策153
第二节 发展理念: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155
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辨析156
二、城市规划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背离157
三、城市规划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160
四、结论161
第三节 城市性格的挖掘与经营162
一、城市性格的特性163
二、城市性格的形成165
三、城市性格的挖掘与经营167
第四节 大都市周边城市定位169
一、城市定位的理论支撑170
二、城市定位的宏观背景和区域基础172
三、城市定位的确定与缘由173
四、实施城市定位的思路与对策177
第五节 城市科学发展评估179
一、城市评价体系理论研究179
二、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80
三、河南省科学指数结果综合分析186
第六节 中国城市化问题反思与走向188
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城市化产生的主要问题188
二、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191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中国城市化转型方向194
四、启示与展望197
第七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市增长管理198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城市增长管理的要求198
二、当前中国城市增长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199
三、基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城市增长管理的协动203
第五章 城镇密集区:从单体城市走向群体聚集212
第一节 城镇密集区概念辨析212
一、国外城镇密集区概念的研究212
二、国内有关城镇密集区概念使用上的分歧与争议214
三、城镇密集区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再思考217
第二节 城镇密集区等级判定222
一、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市等级判定223
二、城镇密集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226
三、提升城镇密集区等级和地位的途径227
第三节 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划分230
一、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阶段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30
二、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指标体系的建构231
三、实证研究:我国几个主要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的判定236
第四节 城镇密集区发展机制236
一、古代城镇密集区雏形形成的机制分析237
二、近代城镇密集区的发育机制分析238
三、现代城镇密集区发展机制分析240
第五节 城镇密集区整合方略243
一、研究背景243
二、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的选择244
三、基于MWVD的中心城市发展演化245
四、基于MWVD的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方案249
五、结论与讨论255
第六节 城镇密集区科学发展255
一、城镇密集区经济发展主要特征256
二、城镇密集区发展的主要问题259
三、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城镇密集区发展思路261
第七节 城镇密集区调控政策264
一、区域发展政策265
二、城市发展政策268
三、土地政策269
四、户籍政策269
五、投资政策270
六、产业政策271
第六章 城乡统筹:从城市群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277
第一节 共生理论及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277
一、三大区域共生单元构成278
二、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共生模式的选择279
三、区域协调共生机制的建立280
第二节 城乡统筹理论演进与展望282
一、城乡不平衡发展论——城市偏向论与乡村偏向论283
二、城乡平衡发展论——城乡统筹(协调)论285
三、现阶段我国城乡统筹理论研究展望287
四、结论290
第三节 城乡统筹测度291
一、城乡共生系统分析291
二、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93
三、河南省与山东省、江苏省城乡统筹水平比较296
四、河南省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对策298
第四节 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301
一、城镇密集区率先建成城乡统筹示范区的依据301
二、城镇密集区城乡统筹的空间作用模式304
三、城镇密集区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基本思路306
后 记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