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与公共政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与公共政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498914.jpg)
- 曹休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2651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4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156页
- 主题词:产业发展-研究;产业政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与公共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3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5
一、产业集群的经典理论5
二、中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11
三、关于产业集群的制度分析13
第三节 结构安排19
第二章 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制度解释20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组织属性20
第二节 交易费用降低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23
一、交易费用的内涵23
二、产业集群发展与交易费用的降低24
第三节 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变迁分析31
一、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31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变迁机理分析33
第三章 制度安排与集群企业的合作行为37
第一节 概述37
第二节 正式制度与集群企业的合作39
一、政府监管与集群企业的合作39
二、行业协会与集群企业的合作40
第三节 非正式制度与集群企业的合作42
一、产业集群中的长期关系与信誉42
二、专用型投资和自我实施的合约44
三、集体惩罚与合作47
第四节 产业集群中集群企业的合作创新49
一、制度环境、合作和创新的互动49
二、集群内的合作创新模式56
第四章 集群政策和产业集群发展63
第一节 集群政策的内涵63
一、集群政策的定义和特征63
二、集群政策的类型和措施64
第二节 集群政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66
一、制定集群政策的必要性67
二、制定集群政策的有效性68
第三节 政府在集群政策中的目标和原则69
一、集群政策的功能目标69
二、产业集群政策的原则72
第四节 集群政策的实施途径74
一、产业集群市场环境的培育74
二、产业集群目标的选择76
三、搭建公共服务平台79
第五章 产业集群的类型、发展阶段与集群政策83
第一节 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群政策83
一、不同产业类型的集群分类83
二、传统产业集群的特征和集群政策84
三、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政策86
第二节 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集群政策88
一、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88
二、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风险90
三、集群阶段风险规避的政策分析91
第三节 案例分析——产业集群类型与集群政策94
一、浏阳生物医药产业园集群案例分析94
二、浏阳花炮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的角色99
第六章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105
第一节 产业转移中的集群共生现象与集群式产业转移105
一、集群式产业转移是产业转移的新趋势105
第二节 共生理论视角下集群式产业转移的内涵及其特征107
一、集群共生的内涵107
二、集群式产业转移的内涵及其特征110
三、集群式产业转移与生物群落共生迁徙的相似性分析114
第三节 地方政府承接集群式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117
一、点共生阶段: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吸引龙头企业或产业链关键企业转移118
二、线共生阶段:利用或创造条件引进龙头企业直接相关企业119
三、面共生阶段:采取措施促进产业集群本土化120
四、网络共生阶段:采取措施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与共生进化122
第七章 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措施124
第一节 长株潭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124
第二节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的识别判断127
一、产业集群的识别指标127
二、长株潭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识别判断128
第三节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31
一、缺乏对地区产业集群布局的整体规划131
二、集群产业链不完善132
三、集群的协同合作度低132
第四节 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建议133
一、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133
二、构建区域集群网络134
三、促进行业协会发展,树立集群品牌136
四、重视人力资源开发137
五、适度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138
参考文献140
索引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