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事海洋学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文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8040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192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军事海洋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军事海洋学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军事海洋学及其发展概况1
1.1.1军事海洋学发展概况1
1.1.2军事海洋学主要研究内容3
1.1.3军事海洋学的研究方法6
1.2海洋科学及其发展史10
1.2.1海洋科学的知识体系10
1.2.2海洋科学的发展简史12
1.3军事海洋学发展展望16
1.3.1未来的海战对军事海洋学的要求16
1.3.2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研究展望17
1.3.3战场海洋环境保障系统建设展望17
1.3.4战场海洋信息技术研究展望17
第2章 海洋与海底19
2.1地球和海洋19
2.1.1地球的形状19
2.1.2地球表面海陆分布20
2.1.3海和洋20
2.1.4公约和法律对有关海域的规定22
2.2海底地貌形态25
2.2.1海岸带25
2.2.2大陆边缘26
2.2.3大洋底30
2.3海洋沉积和资源31
2.3.1滨海沉积和资源31
2.3.2大陆边缘沉积和资源33
2.3.3大洋沉积和资源34
2.4海洋地质灾害36
2.4.1性质与分类36
2.4.2典型海洋地质灾害37
2.4.3我国近海海域海洋地质灾害简况39
第3章 海水的物理性质41
3.1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41
3.1.1纯水的特性41
3.1.2海水的盐度41
3.1.3海水的密度和海水状态方程42
3.2海水的主要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质44
3.2.1海水的主要热学性质44
3.2.2海水的一些力学性质49
3.3海冰49
3.3.1海冰的形成、类型和分布49
3.3.2海冰对海洋环境的影响51
3.4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水团52
3.4.1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52
3.4.2海洋水团62
3.5海洋的光学特性64
3.5.1海洋光学中的常用辐射量64
3.5.2表征海水光学性质的物理量65
3.5.3海色和水色67
3.5.4光辐射在海水中的传输67
3.5.5海面的向上光辐射68
3.5.6海洋光学的主要应用70
3.5.7海发光现象71
3.6海洋的声学特性和水声传播规律72
3.6.1海洋的声学特性72
3.6.2波动方程和定解条件77
3.6.3典型浅海中的平均声强81
3.6.4典型深海中的声场88
3.7海洋电磁学及其应用95
3.7.1海水的电磁参数95
3.7.2磁法探测海洋中的钢铁物体98
3.7.3磁场成像系统103
3.7.4空对潜、地对潜电磁波通信104
第4章 海洋中的跃层、海洋锋和中尺度涡109
4.1海洋跃层109
4.1.1跃层的形成109
4.1.2跃层的示性特征113
4.1.3跃层的分类114
4.1.4中国邻近海域跃层的分布和变化117
4.2海洋锋124
4.2.1海洋锋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125
4.2.2海洋锋的类型和强度126
4.2.3海洋锋的分布129
4.3中尺度涡132
4.3.1中尺度涡的类型133
4.3.2中尺度涡的观测与研究133
4.3.3中国邻海海域的中尺度涡136
第5章 海浪与内波138
5.1概述138
5.2海浪的统计性质139
5.2.1风浪和涌浪139
5.2.2海浪的随机性139
5.2.3海浪谱141
5.2.4波面的统计分布143
5.2.5海浪波高的统计分布144
5.2.6常用的波高和周期145
5.3海浪的生成和成长146
5.3.1风浪的生成机制146
5.3.2海浪能量平衡方程148
5.3.3风浪成长经验公式149
5.3.4海浪谱的相似性150
5.3.5风浪的平衡域151
5.4海浪的计算153
5.4.1风浪的源函数153
5.4.2海浪的计算155
5.4.3海浪与海—气相互作用157
5.5近岸的海浪159
5.5.1波速、波长及波高的变化159
5.5.2近岸波浪破碎和近岸流系161
5.5.3海浪的折射162
5.6海洋内波163
5.6.1海洋内波的波速和频率163
5.6.2海洋内波的传播165
5.6.3海洋内波的观测166
第6章 潮汐168
6.1潮汐现象168
6.1.1潮汐要素168
6.1.2潮汐类型168
6.2潮汐产生的原因170
6.2.1与潮汐相关的天体运动基础知识171
6.2.2引力与公转惯性离心力173
6.2.3引潮力173
6.3平衡潮176
6.3.1潮汐静力学理论的基本思想176
6.3.2平衡潮潮高公式177
6.3.3潮汐的周期性和不等现象180
6.3.4假想天体和分潮181
6.4潮汐动力学概要182
6.4.1潮汐动力学理论的基本思想182
6.4.2潮波的传播184
6.4.3潮波中的地转效应185
6.4.4半封闭海湾的潮汐和潮流189
6.4.5浅海潮波192
6.5潮汐和潮流的观测、分析与预报194
6.5.1潮汐和潮流的观测194
6.5.2潮流和常流的分离194
6.5.3潮汐的调和分析195
6.5.4推算潮时的简易方法——八分算潮法197
6.6世界大洋的潮汐198
6.7内潮波199
6.7.1内潮及其成因199
6.7.2内潮波波形200
6.7.3潮成内波对水下军事活动的影响200
6.8风暴潮200
第7章 海流与环流203
7.1海水受力分析203
7.1.1重力、重力场和重力势203
7.1.2压强梯度力205
7.1.3柯氏力208
7.1.4分子黏性力和湍应力209
7.2地转流及其估算方法210
7.2.1地转平衡下的流动210
7.2.2“密度流”和β螺旋211
7.2.3动力计算方法212
7.2.4具守恒性的计算地转流方法214
7.3漂流及Ekman螺旋218
7.3.1风漂流219
7.3.2底Ekman螺旋221
7.4海洋环流222
7.4.1大洋环流222
7.4.2近海环流235
7.4.3海洋环流的数值模拟238
第8章 海上天气系统243
8.1地球大气与天气系统243
8.1.1大气的成分243
8.1.2气象要素245
8.1.3大气的垂直结构248
8.1.4天气与天气系统248
8.1.5天气图249
8.2大尺度大气的基本运动特征和平均大气环流250
8.2.1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250
8.2.2平均大气环流251
8.3锋与温带气旋256
8.3.1气团和锋面257
8.3.2温带气旋258
8.3.3爆发性气旋262
8.4副热带高压263
8.4.1位置、强度和天气特征263
8.4.2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规律264
8.5热带气旋与台风265
8.5.1热带气旋的分类和台风命名265
8.5.2台风的源地及台风的群集性265
8.5.3台风的结构266
8.5.4台风的发生和发展268
8.5.5影响中国的台风271
8.6热带辐合带272
8.7寒潮274
8.7.1寒潮活动概况274
8.7.2寒潮天气系统276
8.8海雾278
8.8.1中国近海海雾278
8.8.2海雾的生成和消散279
8.8.3海雾的种类281
8.9气候变化与海洋大气相互作用282
8.9.1气候和气候系统282
8.9.2海一气相互作用285
8.9.3极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90
第9章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特征292
9.1“岛屿锁链”和“咽喉航道”292
9.1.1岛屿 锁链——岛链292
9.1.2 咽喉航道——海峡293
9.1.3中国近海的海峡293
9.2中国近海地理环境296
9.2.1海区地理位置、区划和海岸类型296
9.2.2海底地形、沉积与构造299
9.2.3海岸线及岛屿302
9.3我国岛屿和海域主权已受侵犯307
9.3.1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所谓“争议”307
9.3.2南海诸岛多遭侵占310
9.4中国近海的径流和气候特征312
9.4.1径流简况312
9.4.2气候简况313
9.5中国近海海洋水文状况简介316
9.5.1海表层水温分布316
9.5.2水温的铅直向分布318
9.5.3盐度的分布319
9.5.4密度的分布320
9.5.5水温和盐度随时间的变化321
9.5.6跃层相关现象、内波、细结构与海洋锋322
9.6中国近海海冰的分布与变化327
9.6.1冰期及其区域变化327
9.6.2冰情及其时空变化328
9.7中国近海水色、透明度和声速分布330
9.7.1水色的分布和变化330
9.7.2透明度的分布和变化330
9.7.3海发光现象332
9.7.4声速与声道分布333
9.8中国近海的水团335
9.8.1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水团335
9.8.2南海的水团335
9.9中国近海海洋环流337
9.9.1水平环流337
9.9.2中、下层环流341
9.9.3上升流和冷、暖涡旋341
9.10中国近海的潮汐、潮流和海浪342
9.10.1潮汐和潮流342
9.10.2海浪345
第10章 海洋大气环境对无线电系统的影响350
10.1引言350
10.2电离层分析及对无线电系统的影响350
10.2.1电离层的结构350
10.2.2电离层的变化规律351
10.2.3电离层对无线电系统的影响352
10.2.4电离层天波模式对短波超视距雷达的影响355
10.3对流层分析及对无线电系统的影响355
10.3.1对流层的折射和大气波导效应356
10.3.2对流层的折射和大气波导效应对无线电系统的影响356
10.3.3对流层中气体分子和水汽凝结物的散射与吸收效应和影响357
10.4海洋环境分析及对无线电系统的影响358
10.4.1海水对电磁波的衰减358
10.4.2海浪起伏对水下电磁波相位和衰减的影响360
10.4.3海杂波对雷达的影响360
第11章 海洋环境与舰艇航行操纵362
11.1风、流对舰艇航行操纵的影响362
11.1.1风的影响362
11.1.2流的影响364
11.2波浪对舰艇航行操纵的影响365
11.2.1舰艇在波浪中的摇摆365
11.2.2波浪作用力和波浪下的近水面操纵性367
11.2.3舰艇在波浪中水上航行369
11.2.4潜艇在波浪中潜水与浮起371
11.3舰艇抗台风372
11.3.1抗台风的准备工作372
11.3.2舰艇水上抗台风375
11.3.3潜艇水下抗台风376
11.4雾中航行377
11.4.1雾区水域附近航行377
11.4.2雾中航行378
11.5潜艇潜坐液体海底379
11.5.1液体海底的种类379
11.5.2寻找液体海底的方法379
11.5.3测量液体海底对潜艇产生的浮力380
11.5.4潜坐液体海底的操纵380
11.5.5通过液体海底的操纵380
11.6海洋内波对潜艇水下航行的影响381
11.6.1内波与舰船航行381
11.6.2两层流体的界面内波对潜艇水下航行的影响383
第12章 卫星海洋遥感及其军事应用385
12.1概述385
12.1.1卫星海洋遥感简介385
12.1.2卫星海洋遥感的发展历史385
12.1.3卫星海洋遥感的探测器种类及用途386
12.2海洋水色遥感386
12.2.1海洋水色遥感的基本原理386
12.2.2海洋水色的反演387
12.3海面温度遥感389
12.3.1相关概念和原理389
12.3.2海面温度遥感390
12.3.3海面温度反演391
12.4海面高度遥感392
12.4.1海面高度遥感基本原理392
12.4.2海面高度的反演394
12.5海面风场遥感395
12.5.1海面风场的遥感原理395
12.5.2海面风场的反演396
12.6海浪遥感398
12.6.1海浪遥感的原理398
12.6.2海浪谱反演400
12.7海洋内波遥感400
12.7.1海洋内波遥感原理401
12.7.2海洋内波参数反演401
12.8海洋中尺度现象卫星遥感401
12.8.1海洋中尺度现象遥感原理402
12.8.2海洋中尺度现象特征提取402
12.9卫星海洋遥感的军事应用403
12.9.1海洋环境要素保障403
12.9.2海洋目标监视404
12.9.3水下潜艇的探测404
第13章 海洋大气环境对海上军事活动的影响407
13.1海洋大气环境对导弹、鱼雷、水雷武器的影响407
13.1.1海洋大气环境对导弹武器的影响407
13.1.2海洋大气环境对鱼雷武器的影响410
13.1.3海洋大气环境对水雷武器的影响412
13.2海洋大气环境对反潜探测技术的影响415
13.2.1海洋大气环境对声呐探测技术的影响416
13.2.2海洋大气环境对雷达探测技术的影响417
13.2.3海洋大气环境对磁异探测技术的影响417
13.2.4海洋大气环境对红外探测技术的影响417
13.2.5海洋大气环境对可见光探测技术的影响417
13.2.6海洋大气环境对废气探测技术的影响418
13.2.7海洋大气环境对无线电探测技术的影响418
13.3海洋大气环境对海军航空兵作战的影响418
13.3.1海洋大气环境对海军航空兵低空突防的影响419
13.3.2海洋大气环境对海军航空兵航行安全的影响420
13.3.3海洋大气环境对海军航空兵空中作战样式和作战活动的影响421
13.3.4海洋大气环境对海军航空兵夜间空战的影响422
13.3.5海洋大气环境对海军航空兵空中精确打击的影响422
13.4海洋大气环境对登陆作战的影响423
13.4.1海洋大气环境对主要登陆方向、登陆场和登陆时机选择的影响424
13.4.2海洋大气环境对登陆作战实施的影响424
13.5海洋大气环境对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影响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