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正常人体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正常人体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4493867.jpg)
-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教研组,浙江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生理学教研组,生物化学教研组,马列主义教研组,60,62,63医同学集体编审 著
- 出版社: 浙江医科大学
- ISBN:
- 出版时间:1960
- 标注页数:756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7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正常人体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
发展简史2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5
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观点——整体观点6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9
第一章 阳阴五行学说的起源、演变及其与唯心主义斗争9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11
阴阳的基本概念11
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13
第二节 五行学说15
五行的基本概念15
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18
结语18
第二篇 新陈代谢21
概述21
新陈代谢的概念21
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21
神经系统及外界条件对新陈代谢的作用与影响22
第三章 生物的能学24
第一节 物质代谢与能量24
第二节 能量与生命活动27
激发能27
激发能的传递28
生物物质的结构与功能28
第四章 生物氧化30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概念30
第二节 体内氧的消耗和水的生成30
不能以氧为直接受氢体的酶体系31
以氧为直接受氢体的生物氧化酶36
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酶类——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36
第三节 人体内二氧化碳的生成方式36
直接β脱羧作用37
氧化α脱羧作用37
氧化β脱羧作用37
第四节 高能磷酸键的生成37
基质磷酸化37
氧化磷酸化38
第五章 糖的新陈代谢40
第一节 糖的生物学功能40
第二节 糖元的合成40
第三节 糖的分解42
肝糖元分解42
糖的无氧分解42
糖的有氧分解44
磷酸戊糖氧化途径48
第四节 糖在体内的动态51
第六章 脂类的新陈代谢54
第一节 脂类的生物学功能54
第二节 脂类的合成代谢54
脂肪的合成54
磷脂的合成57
胆固醇的合成58
第三节 脂类的分解代谢59
脂肪的分解59
类脂的分解61
第四节 脂类在体内的动态62
第七章 蛋白质的新陈代谢63
第一节 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63
第二节 蛋白质的合成代谢63
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65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65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71
第四节 氨基酸在体内的动态80
第五节 氮平衡及蛋白质需要量81
氮平衡81
蛋白质需要量82
第八章 核酸的新陈代谢84
第一节 核酸的生物学功能84
第二节 核酸的合成代谢84
第三节 核酸的分解代谢88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整体性90
蛋白质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90
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90
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90
核酸代谢与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的关系91
第十章 能量代谢93
第一节 能量代谢的测定93
第二节 基础代谢95
基础代谢的意义及其测定方法95
基础代谢的生理变异及临床意义96
第三节 能量代谢的调节97
第三篇 基本组织的结构和机能99
概述99
组织的概念99
组织的发生和分类99
组织的再生100
第十一章 上皮组织101
第一节 被复上皮101
单层上皮102
复层上皮103
第二节 腺上皮和腺体103
第三节 上皮组织的再生104
第十二章 结缔组织105
第一节 结缔组织的一般特性105
第二节 固有结缔组织106
疏松结缔组织106
脂肪组织109
网状组织109
机械性结缔组织109
网状内皮系统110
第三节 支持组织111
软骨组织111
骨组织112
软骨的发生和骨的发生、发育和改建115
成骨作用机制118
骨折后骨的再生119
第十三章 血液121
第一节 血液的概念121
血液的主要功能122
血液的理化性质123
血液总量124
第二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126
水分和气体126
蛋白质126
非蛋白的含氮化合物130
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及脂类131
无机盐132
第三节 血液的有形成分133
红细胞133
白细胞135
血小板137
第四节 血液凝固137
血液凝固机制137
抑制凝血因素139
神经系统对凝血的调节 作用139
第五节 血液的发生139
胚胎时期的造血过程139
出生后的造血过程140
第十四章 肌肉组织145
第一节 横纹肌145
横纹肌的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145
肌肉收缩的形式150
肌肉收缩的机制152
第二节 心肌156
心肌的形态结构156
心肌的化学成分及代谢156
心肌的生理特性157
第三节 平滑肌157
平滑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159
平滑肌的生理特点159
第十五章 神经组织161
第一节 神经原161
神经原的形态、结构及机能关系161
神经原之间的相互关系163
神经原的分类、分布164
神经原的再生165
第二节 神经纤维165
有髓神经纤维165
无髓神经纤维166
神经纤维的再生166
神经干166
第三节 神经胶质167
第四节 神经传导168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168
神经传导的速度169
神经肌肉的生物电现象170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传递174
第十六章 组织的基本活动规律176
第一节 刺激与反应176
组织反应的概念176
维持组织兴奋性的条件176
兴奋性的指标178
组织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改变180
电流的极性作用和电紧张现象181
人体神经的电刺激效应182
第二节 间生态学说183
良性刺激与劣性刺激183
间生态184
第三节 间死态186
第四篇 人体各系统的形态和机能189
第十七章 脏象189
第一节 脏象的概念189
脏象的由来192
脏象功能整体性192
第二节 五脏六腑192
心(附心包络)192
肝193
脾194
肺195
肾196
胆197
胃197
大小肠198
胱膀199
三焦199
第十八章 皮肤及其衍化物201
第一节 皮肤201
皮肤的结构201
皮肤的色素203
第二节 皮肤的衍生物203
毛发203
皮肤腺203
指(趾)甲204
皮肤的血管、淋巴及神经205
皮肤的再生205
皮肤的机能206
中枢神经系统对皮肤状态的影响207
皮肤锻炼的意义208
第十九章 运动器209
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210
骨的概述210
骨连结的概述211
躯干骨及其骨建结214
颅骨及其骨连结217
四肢骨及其骨连结221
第二节 肌229
概述229
躯干肌231
头颈肌236
四肢肌239
第二十章 神经系统247
第一节 概述247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247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250
第二节 脊髓252
外部形态252
内部结构253
脊髓的机能254
第三节 脑干256
外部形态256
延髓、脑桥、中脑的内部结构与机能257
间脑261
网状结构的机能264
第四节 小脑266
外部形态266
内部结构267
小脑的机能268
第五节 端脑269
外部形态269
内部结构271
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275
第六节 脑及脊髓的被膜276
脑的被膜277
脊髓的被膜278
脑脊液的循环278
第七节 脑神经与脊神经280
脑神经280
脊神经286
第八节 机体的运动机能290
锥体系与“随意”运动290
锥体外系统292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关系294
第九节 植物性神经系统294
交感神经295
副交感神经297
植物性神经的营养机能299
植物性神经兴奋的传递物(介质)300
大脑皮层和内脏活动302
皮肤活动点303
第十节 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304
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305
睡眠、催眠和暗示309
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生化本质及脑电图311
皮层神经过程的活动规律315
大脑皮层的分析与综合机能317
皮层机能的镶嵌细工与动力定型319
皮层两信号系统学说与神经类型320
巴甫洛夫学说的巨大意义323
第二十一章 分析器325
概述325
感觉的生产325
感受器的分类326
第一节 皮肤分析器327
皮肤感受器327
温、触、痛觉的特征328
皮肤分析器的传导道329
第二节 嗅分析器和味分析器330
嗅分析器330
味分析器331
第三节 视分析器332
眼球的结构332
视分析器的传入路径及中枢端334
眼的辅助装置335
眼的折光与调节 作用336
感光时光感受器的变化339
无色视觉341
色觉341
视分析器的空间感觉343
视分析器与整体的关系344
第四节 听分析器344
耳的形态结构344
听分析器的功能348
听分析器与整体的关系351
第五节 内分析器352
肌肉与肌腱的运动分析器352
前庭器官与姿势反射353
其他内分析器356
第六节 分析器之间的相互作用358
第二十二章 脉管系统(循环系统)359
概述359
第一节 心脏359
心的位置及形态359
心脏的血管及神经361
心壁的构造362
心包363
心脏兴奋的传导系364
心脏的体表境介365
心动周期365
心搏频率及其变化368
心输出量369
(附)人工心脏371
第二节 血管372
小循环(肺循环)372
大循环373
血管的微细结构381
血管内血液的活动与脉搏384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392
调节心血管机能活动的神经中枢393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传出神经394
心血管的非条件反射性调节396
大脑皮层对心血管运动的调节作用398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399
第四节 心、肺、脑的血液循环特征402
冠状循环402
肺循环402
脑循环403
第五节 淋巴系404
淋巴管404
淋巴结405
淋巴系分布的一般规律406
淋巴的生成406
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408
淋巴系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409
第六节 脾409
脾的形态409
脾的微细结构410
脾的机能410
第二十三章 呼吸系统412
概述412
第一节 鼻413
鼻的形态结构413
鼻的呼吸生理413
第二节 喉414
喉的形态结构414
喉的功能416
第三节 气管及支气管416
气管416
支气管417
第四节 肺417
肺的形态417
肺内支气管的分枝与构造417
肺的体表投影420
肺的血管与神经420
第五节 胸膜420
概述420
胸膜壁层和肺的体表投影421
胸膜?421
第六节 纵隔421
第七节 呼吸运动422
呼吸运动及其调节422
机体对某些因素的呼吸反应426
第八节 气体交换与运输429
肺部气体交换429
血液气体及其运输430
血液与组织间气体交换435
第九节 肺功能测定435
呼吸气量436
肺活量与时间肺活量436
换气量与最大换气量436
第二十四章 消化系统438
概述438
消化对机体的意义438
消化系统的一般结构438
第一节 口腔、咽、食管440
口腔440
咽446
食管447
(附)腹部的分区448
第二节 胃449
胃的位置、各部名称及固定449
胃的微细结构449
胃的机能450
第三节 肝、胆、胰456
肝的位置、形态及固定456
肝的微细结构457
肝的化学成分及机能458
胆囊的作用、胆汁分泌及排出的调节463
胰的位置、形态、结构467
胰液的成分、性质与作用468
胰液分泌的调节469
第四节 肠470
小肠470
大肠477
第五节 消化管活动的完整统性481
第六节 针灸与气功疗法对消化系统作用的观察481
第七节 腹膜482
腹膜和腹腔脏器的关系482
腹前壁的皱襞及陷凹484
第二十五章 泌尿系统485
概述485
第一节 泌尿器官——肾脏485
肾脏的大体形态485
肾脏的组织结构486
肾脏的血管、淋巴、神经488
肾脏的机能490
肾脏活动的调节495
肾功能测定496
第二节 排尿器官496
排尿器官各部分机能、形态499
排尿生理500
第二十六章 内分泌系503
概述503
第一节 甲状腺505
位置、形态与结构505
甲状腺激素的化学及代谢505
甲状腺的机能506
甲状腺活动的调节508
甲状腺机能的异常509
第二节 甲状旁腺510
位置、形态及结构510
甲状旁腺激素的化学510
甲状旁腺的机能510
甲状旁腺活动的调节510
甲状旁腺机能的异常511
第三节 胰岛512
位置、形态与结构512
胰岛激素的化学512
胰岛的机能513
胰岛活动的调节513
胰岛机能异常514
第四节 肾上腺514
位置、形态与结构514
肾上腺髓质515
肾上腺皮质518
第五节 脑下垂体521
位置、形态与结构521
垂体前叶523
垂体中间部525
神经垂体525
垂体机能异常525
第六节 松果体526
第七节 胸腺526
位置、形态与结构526
胸腺的机能527
第八节 神经体液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527
对糖的代谢527
对蛋白质代谢528
对脂肪代谢528
对无机盐和水的代谢528
第二十七章 生殖系统529
概述529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的形态、结构及机能530
男性生殖器的形态结构530
男性生殖器机能534
睾丸活动的调节535
男子性机能及其调节535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形态结构及机能536
女性生殖器形态结构536
女性生殖器的机能541
子宫内膜月经的周期性变化542
卵巢机能的调节543
性激素在治疗和诊断上的意义544
乳房545
第三节 会阴546
概述546
会阴肌546
盆膈547
尿生殖膈547
第二十八章 经络548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价值与经络的功能548
经络的含义548
经络的作用548
十二经脉549
奇经八脉560
关于经络本质的探讨564
第二节 腧穴565
腧穴的含义565
腧穴的命名566
腧穴的作用566
腧穴的分类566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主要俞穴的分布567
经外奇穴主要穴位的分布582
腧穴的取法583
第五篇 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及其与外环境的统一585
概述585
第二十九章 营卫气血和津液588
第一节 营卫气血588
营和血588
卫和气589
营卫气血的关系591
第二节 津液592
津液的生成及其功用592
津液与精气血的关系592
第三十章 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594
第一节 血液酸硷度相对恒定的意义及其机制594
血液酸硷度相对恒定的调节机制594
酸硷平衡失调——酸中毒及硷中毒598
第二节 机体渗透压相对恒定的意义及其机制599
维持机体渗透压相对恒定的机制599
水与钠、钾、氯的代谢602
第三节 体温调节的意义及机制605
第三十一章 劳动生理608
第一节 劳动时生理生化过程及其调节608
第二节 肌肉收缩的作功613
第三节 疲劳614
疲劳的概念614
疲劳发生的生理机制614
与疲劳作斗争616
第三十二章 人与自然617
第一节 高温对机体的影响617
高温时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618
人体对高温的适应性620
第二节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621
第三节 高空飞行对机体的影响623
高空生理的发展前景623
高空低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623
加速度对机体的影响625
失重时对机体的影响628
宇宙线对机体的影响628
宇宙飞船设计的有关生物学问题628
太阳的辐射问题629
第四节 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629
高气压环境对机体的影响630
压力急剧改变时对机体的影响630
第三十三章 人与社会631
人的社会性、历史性以及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性631
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对战胜疾病的作用632
社会制度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633
第六篇 人体发生、生长、衰老与长寿637
概述637
第三十四章 人体发生639
第一节 生殖细胞、受精、卵裂及植入639
生殖细胞639
受精640
受精卵的发育——卵裂641
植入642
第二节 胚层的发生642
二胚层时期——内外胚层的发生642
三胚层时期——中胚层的发生643
第三节 胚层的初步演化644
胚胎发育中各胚层的相互作用644
体节的发生及初步演化644
神经管的形成645
体形的建立645
原肠的发生646
第四节 胎膜及胎盘646
胎膜646
胎盘647
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648
第五节 胎儿外形的形成649
头颈部的形成649
躯干的形成650
四肢的发生650
(附)攀生651
第六节 神经系统的发生651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651
周围神经系统的发生653
第七节 感觉器的发生654
视器的发生654
位听器的发生655
第八节 消化系的发生656
消化管的发生656
消化腺的发生658
第九节 呼吸系的发生658
第十节 脉管系的发生659
心脏的发生659
动脉的发生661
静脉的发生662
胎儿的血液循环663
第十一节 运动系的发生663
第十二节 尿殖系统的发生665
泌尿系统的发生665
生殖系统的发生667
第三十五章 人体生长、发育669
概述669
第一节 人体生长发育的年龄分期及其特征670
第二节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意义671
神经系统与神经精神活动671
心脏血管系统解剖生理特点674
呼吸系统发育特点及生理意义675
消化系统发育特点及生理意义676
运动系统发育特点及生理意义677
泌尿系统发育特点及生理意义678
皮肤与皮下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679
内分泌系统及两性生殖系统发育特点680
第三节 小儿期新陈代谢的特点680
第三十六章 衰老与长寿683
概述683
第一节 人体衰老变化及机制684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有机体衰老与死亡的关系684
衰老的变化684
衰老的机制685
第二节 社会制度与长寿687
第三节 近代关于抗老研究的动态和方向688
第七篇 尸体解剖691
第三十七章 上肢691
第一节 骨性标志691
第二节 筋膜及女性乳房691
筋膜691
女性乳房694
第三节 血管695
上肢动脉695
上肢静脉699
第四节 上肢的淋巴700
淋巴管700
淋巴结700
淋巴回流途径701
第五节 上肢的神经701
颈丛分支701
臂丛701
上肢皮神经支配区域简表703
上肢主要关节的神经支配704
第六节 上肢的局部解剖704
腋窝704
肘窝706
手指706
第三十八章 下肢708
第一节 骨性标志708
第二节 下肢筋膜708
第三节 下肢的血管709
下肢动脉709
下肢静脉712
第四节 下肢淋巴管与淋巴结713
第五节 下肢神经713
第六节 下肢的局部解剖715
第七节 下肢的外科切口716
第三十九章 头颈部717
第一节 头颈部概述及骨性标志717
第二节 头颈部的筋膜717
头部筋膜717
颈部筋膜及间隙717
第三节 头颈部的血管718
动脉718
静脉722
第四节 脑的血液供给723
动脉723
静脉724
第五节 头颈部的淋巴结与淋巴管724
第六节 头颈部的神经725
脑神经725
颈丛的分支725
交感干(颈部)726
第七节 头颈部的局部解剖726
颅顶部726
颞部726
乳突部727
颅底内面727
颈部诸三角727
第八节 颈部的器官728
喉728
咽728
气管(颈段)728
甲状腺729
食管(颈段)729
第四十章 胸部730
第一节 骨性标志730
第二节 胸壁730
胸壁血管730
胸壁神经731
胸内筋膜731
第三节 胸腔731
胸膜731
肺732
纵隔内容732
第四节 胸部外科切口736
标准剖胸切口736
心包切口(胸骨正中切口)736
第四十一章 腹部737
第一节 腹部表面解剖737
标志737
腹腔各脏器在腹壁各区的投影737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738
腹壁的层次738
筋膜738
腹壁血管738
腹壁神经738
腹部切口739
第三节 腹腔各脏器邻接关系739
肝的邻接与固定739
胆囊的邻接740
胃的邻接与固定740
胰的邻接与固定740
十二指肠的邻接740
空肠回肠的邻接740
结肠的邻接740
脾的邻接与固定740
肾的邻接与固定741
第四节 腹腔各脏器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741
腹腔各脏器血液供应总述741
腹腔各脏器的静脉回流总述744
腹腔各脏器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745
第五节 腹腔各脏器的神经支配740
付交感神经740
交感神经746
第六节 腹腔脏器淋巴总述747
第七节 腹后壁748
血管748
神经748
第四十二章 盆腔及会阴749
第一节 盆筋膜及会阴筋膜749
第二节 盆腔各脏器的邻接关系750
第三节 盆腔的血管总述751
第四节 盆腔脏器的血管752
第五节 盆腔淋巴的总述753
第六节 盆腔神经的总述753
第七节 会阴的血管754
第八节 会阴的神经754
第四十三章 项背部755
第一节 骨性标志755
第二节 筋膜755
背浅筋膜755
腰背筋膜755
项筋膜755
第三节 血管756
动脉756
静脉756
第四节 神经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