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王氏医存》校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清)王燕昌撰;程传浩,吴新科校注;许敬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97313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经验-中国-清代;《王氏医存》-注释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王氏医存》校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1
中气约言1
中气分为精气神2
命门有形之始3
精气神伤一易治、伤二难治3
治五液皆补肾水4
即汗处知其虚处4
壮者阴阳不同5
阴阳强弱治宜5
气血虚治宜5
卷二7
论诊脉于寸口分寸关尺7
求脉之本分浮中沉7
论脉法8
辨寿夭脉9
三焦属六部浮脉9
六部沉脉主证10
左寸浮兼小肠膀胱膻中宜辨10
右尺浮兼三焦大肠11
一病之脉干涉各部11
实热脉11
病有主脉12
一部脉见三象四象12
辨芤涩13
气血痛脉13
六部主痛之脉13
郁闭则脉有反象14
临证须问本脉14
尺盛有非病14
寸尺脉伏治法14
左右强弱主病15
右寸细迟而结15
虚脉证治15
阴阳虚实证治16
脉行为饮食所挠宜察17
附诸脉主证17
旧患疮疡者今脉仍见18
脉贵有根18
肾脉强防遗精18
呼吸致脉缓急19
奇经八脉于寸口19
关弦必成疟19
脉有常象20
杂病浮结脉证20
论六阴脉20
诸病脉有不可泥之时须察变故21
浮沉迟数均不可泥21
卷三23
诊脉说23
治病分先天后天24
四方之人证治不同24
贫富劳佚证治不同25
五方水土为病25
湿痰皆因火郁26
诸劳诸虚受伤各别26
因好恶以知虚实26
遂各经所欲27
今病问昔病27
易受风寒者愈后宜补28
难治之证宜多看治验多备妙方28
卷四30
君臣佐使30
古方用药之妙31
古方皆有防慎32
药宜中病而止32
夏月用药法33
幼壮老弱用药不同33
补宜于平日不宜于病时33
恶药之人患六淫须察所兼伤34
古法活用之宜34
用药要法35
服药禁忌35
病者须静养36
附《千金方》诊候处方用药数条37
卷五42
气血周流则不病42
人力回天42
民病异同有由42
病有根43
病从口入43
小儿宜节荤腻44
酒色致病44
春药之害45
嗜好诸物致病45
卷六47
感冒脉证治法伤寒门古法俱在,兹不赘47
瘟疫大略48
伤寒瘟疫脉不同49
瘟疫最贵津液49
瘟疫亦外感内伤兼证须重养阴50
瘟疫须汗至脚51
感冒兼旧病51
初病脉结52
风寒证治52
闭汗治法52
宴饮感冒治法53
身热不退辨53
传染诸病皆瘟疫54
瘟疫不可泥脉54
临证方药活法之例54
脉证不符56
重诊脉盛之别56
临证先问病因再合四诊而参之57
壮人初病药误有不坏57
以五行诊病58
久病治因59
临证须合四诊乃能分晓59
临诊先据见证59
望闻问大略60
新旧病治法不同60
六淫类略61
六淫所在为病大略62
治病活法说62
杂证宜察63
酒后察病63
见证知病63
茹素开荤病死解64
未出痘病内有伏热64
阳陷阴挠治法64
伤寒、瘟疫、疟疾、杂疾、关脉弦之别65
卷七66
舌白唇白宜补66
虚泄治法66
痨病酒痰宜童便67
治伤酒食腿痛67
寒凝血分汗下法67
肺痨67
腰痛不同68
气血虚弱者汗下消法与众不同68
口苦口甘68
酒虫68
治虫69
手足冷皆有闭塞69
阳易举者精亏相火妄动69
燥火湿寒虚实不同70
病此治彼解70
有形之病难愈71
泻痢死证72
瘫痨臌噎日久及孽病勿治72
常证所兼72
卷八74
老年证治说74
静养精神以补中气立能救危75
慎药75
老人证76
便结便润治法77
脉弦实77
证治77
寒热证说78
久病后泻79
用药因元气79
忌脉忽强溏泻心嘈79
寒热湿积80
三十后防大病80
老人虚人上热下寒不同80
卷九81
肥人脉多沉细81
肥人瘦人右关脉辨81
肥人多痰81
瘦人热82
肥人勿破气血82
肥人之痰由湿与积非火非风82
肥人湿在于脾痰生于胃83
肥人酒伤83
肥人所忌84
卷十85
七情过与不及85
郁结不同85
皮毛郁病88
关脉有结须解郁88
幼人失精未失精郁证不同88
郁结证治89
以心治心89
男妇久无淫致病90
膜原胸膈致病之端90
附《千金方》用药铢两多寡辨91
卷十一97
伏匿宿疾说97
无病脉数98
卷十二101
生育说101
春方药戕生无嗣102
经行不同102
不孕多因夫病103
经至之脉103
论孕脉证103
孕证105
经后诸病须防是孕105
胎脉106
胎脉夹病脉必有其证106
胎脉说107
病脉似胎脉107
有胎而脉不见108
有胎而经倒行108
闪跌胎脉有结促108
防闪跌108
洋烟可救胎漏109
闪胎之由109
伤胎未伤胎脉辨110
小产多因气虚110
男妇俱有六阴脉并六阴胎脉111
四川汪氏种子诀111
方书孕育法112
保胎用药宜忌113
脏燥113
割胞浆入儿溺死114
胎前有病产后慎治115
妇人宜平日熟悉胎产并正产脉证115
产后药谬115
产后方药宜忌116
结胎不等117
月家病117
婆子治月家病117
杨梅愈后须第四胎可存118
乳儿受提挈等苦家长当预为照料118
小儿虚寒证治119
卷十三122
洋烟伤元气与诸病不同122
瘾病药有不宜123
治瘾者病要法124
鼻烟水烟旱烟洋烟皆能为病125
治瘾病宜达膜原125
戒烟须先治其本病126
治瘾者病须先防脱126
治瘾者病以问为先126
解嘈呕127
烟伤宜辨127
吞烟者胃热盛127
脱烟127
治痰法128
脉证常象129
洋烟治病129
卷十四130
乳疮治法130
鱼口女疝不同130
诸疮131
阳分痈疖破后宜红升丹131
阴疽132
宜忌132
食后察病防毒133
气滞血凝134
五厥五绝134
烧炼升丹降丹法134
治痈用升丹各法137
养丹二法138
卷十五140
汗下相因140
虚弱人表证日久勿再散140
诸证忌用之药140
有汗无汗药误之害142
虚证用桂附姜防汗脱滑精142
滑精之药142
牛膝之害143
黄芪之害143
脾病湿肿及泻证忌熟地黄143
人参不宜轻用144
诸药误用之害144
贻误难防145
行脚僧道油嘴巫婆之害145
卷十六147
三事147
论读医术147
临证148
诊妇女病雅言149
医人之误150
病家之误150
药肆之误150
卷十七152
临证述略152
附编169
新选验方169
应看医书195
瘟疫要言196
常脉略记196
疟197
吼喘198
吐血成盆198
生育说199
牛痘200
跋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