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胡适留学日记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胡适留学日记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3/34469312.jpg)
- 胡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同心出版社
- ISBN:754770620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胡适留学日记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3
卷一 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至十月卅日(在康乃耳大学农学院)3
卷二 民国元年(1912)九月廿五日至十二月廿八日(在康乃耳大学文学院)43
卷三 民国二年(1913)四月至三年(1914)二月廿八日(在康乃耳大学)69
一、国家与世界69
二、道德观念之变迁69
三、第一次主议事席70
四、“博学铁匠”巴立特70
五、杂志之有益71
六、中国似中古欧洲71
七、“希望所在,生命存焉”71
八、读Synge短剧72
九、读《嘉富尔传》72
一○、胡彬夏女士72
一一、苦学生72
一二、读The Inside of the Cup说部73
一三、西文诗歌甚少全篇一韵73
一四、论纽约省长色尔叟被劾去位73
一五、五十年来黑人之进步74
一六、《论语》译本74
一七、假期中之消遣74
一八、耶稣诞日诗75
一九、托尔斯泰临终时事75
二○、吾国女子所处地位高于西方女子76
二一、灯谜三则76
二二、叔永岁末杂感诗77
二三、《大雪放歌》和叔永77
二四、孔教问题78
二五、康乃耳大学费用79
二六、非驴非马之大总统命令79
二七、伦敦一块地三百六十年中增价四千倍80
二八、湘省一年之留学费80
二九、友人劝戒吸纸烟81
三○、但怒刚死事情形81
三一、鲍希参夭折82
三二、今日吾国急需之三术82
三三、我之自省82
三四、我所关心之问题82
三五、演说吾国婚制82
三六、美国各大学之体育运动费83
三七、“宗教之比较研究”讲演83
三八、壁上格言84
三九、借一千,还十万84
四○、久雪后大风寒甚作歌85
四一、乐观主义85
四二、裴伦《哀希腊歌》86
四三、记白里而之社会名剧《梅毒》91
四四、绮色佳城公民议会旁听记94
四五、郊天祀孔95
四六、一种实地试验之国文教授法95
四七、《说文》有许多字不满人意95
四八、英国布商之言95
四九、宋教仁被刺案中之秘密证据96
五○、应桂馨死矣105
五一、死矣赵秉钧105
五二、杂俎三则105
五三、美国有色人种之大官106
卷四 民国三年(1914)三月十二日至七月七日(在康乃耳大学)109
一、养家109
二、母之爱109
三、言字109
四、Fred Robinson君之慷慨109
五、雪消记所见并杨任二君和诗110
六、学生会之哲学教育群学委员会110
七、西人研究中国学问之心得110
八、入春又雪因和前诗111
九、请得毕业助学金111
一○、美国禁酒111
一一、得卜朗吟征文奖金111
一二、初次作临时演说111
一三、赵元任、胡达同时得两种学会荣誉112
一四、欧美有一种“剪报”营业112
一五、“但论国界,不论是非”112
一六、赴白博士夫妇家宴114
一七、卸去世界学生会会长职务115
一八、在世界会演说《世界和平与种族界限》115
一九、赵元任作曲115
二○、叔永作即事一律索和115
二一、山谷诗名句116
二二、论律诗116
二三、杏佛和前韵117
二四、吾国人无论理观念117
二五、张希古亡故117
二六、《春朝》一律并任杨二君和诗118
二七、山谷之三句转韵体诗118
二八、叔永赠傅有周归国,余亦和一章赠行119
二九、记历119
三○、《春秋》为全世界纪年最古之书120
三一、《大英百科全书》误解吾国纪元120
三二、题“室中读书图”分寄禹臣、近仁、冬秀121
三二、得家中照片题诗121
三四、《图书周报》中余之照片122
三五、我国之“家族的个人主义”122
三六、第一次访女生宿舍123
三七、思家124
三八、游“英菲儿瀑泉山”三十八韵124
三九、记本校毕业式125
四○、观西方婚礼127
四一、科学社之发起128
四二、黄监督不准学生暑期上课129
四三、奥太子飞的难死于暗杀129
四四、余之书癖129
四五、积财不善用,如高卧积薪之上130
四六、提倡禁嫖130
四七、绮色佳城公民会议第二次旁听记130
四八、统一读音法131
四九、读《爱茂生札记》135
五○、《旧约·鹭斯传》与法国米耐名画135
五一、札记136
五二、伊里沙白朝戏台上情形136
五三、读《老子》“三十辐共一”140
卷五 民国三年(1914)七月七日至八月十日(在康乃耳大学)145
一、《自杀篇》145
二、爱迪生拜蜜蜂做老师146
三、勉冬秀146
四、“时事画”四十五幅146
五、美国亦有求雨之举182
六、美国驻希腊公使义愤弃官182
七、录《旧约·以斯拉》一节182
八、威尔逊与罗斯福演说之大旨182
九、威尔逊183
一○、《哀希腊歌》译稿183
一一、乘楯归来图184
一二、记兴趣(Interest)185
一三、利用光阴185
一四、读书会186
一五、读《东方未明》186
一六、欧洲几个“问题剧”巨子186
一七、诺贝尔奖金186
一八、读《织工》187
一九、戒纸烟188
二○、“遗传”说188
二一、读《獭裘》188
二二、印度无族姓之制188
二三、玛志尼语188
二四、两处演说189
二五、录怡荪来书189
二六、拨特劳“吾邻”之界说189
二七、师友匡正190
二八、“是”与“非”190
二九、游活铿谷记190
三○、赫仆特满所著剧之长处191
三一、标点符号释例192
三二、法律之弊193
三三、读《梦剧》193
三四、往听维廉斯歌曲193
三五、解儿司误读汉文193
三六、记欧洲大战祸194
三七、卡来尔之爱国说197
三八、读《海妲传》198
三九、叔永《活铿谷游记》198
四○、谁氏之书198
四一、答某夫人问传道199
卷六 民国三年(1914)八月十一日至九月十五日(在康乃耳大学)203
一、悉尔演说欧战原因203
二、蒋生论欧战影响203
三、读君武先生诗稿203
四、刺杀奥皇嗣之刺客204
五、记奥匈人种204
六、本校夏课学生人数204
七、送许肇南归国205
八、祖先节205
九、青岛归谁205
一○、赴苛勿演说206
一一、一个模范家庭206
一二、还我青岛,日非无利206
一三、日英盟约207
一四、圣安庙记210
一五、裴厄司十世死矣211
一六、读《老子》211
一七、《神灭论》与《神不灭论》213
一八、叔永送肇南断句215
一九、日德宣战215
二○、欧战之罪魁祸首215
二一、征人临别图216
二二、都德短篇小说216
二三、裴《崇有论》216
二四、范缜《因果论》217
二五、哲学系统217
二六、近仁来诗218
二七、《弃父行》219
二八、亚北特之《自叙》219
二九、俄之仁政220
三○、波士顿游记220
三一、再论无后242
三二、朝鲜文字母242
卷七 民国三年(1914)九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一日(在康乃耳大学)247
一、传记文学247
二、迁居248
三、海外送归人图248
四、木尔门教派249
五、耶稣之容忍精神249
六、录《新约》文两节249
七、征人别妇图250
八、悼郑仲诚250
九、赴亥叟先生之丧251
一○、家书屡为人偷拆252
一一、韦莲司女士之狂狷252
一二、惜别253
一三、罗斯福演说253
一四、纽约美术院中之中国名画254
一五、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254
一六、“一致”之义256
一七、读葛令《伦理学发凡》与我之印证257
一八、周诒春君过美之演说257
一九、《李鸿章自传》257
二○、演说之道258
二一、近世不婚之伟人258
二二、“容忍迁就”与“各行其是”258
二三、印度“月中兔影”之神话259
二四、理想贵有统系259
二五、吾国“月中玉兔”之神话260
二六、法人刚多赛与英人毛莱之名言261
二七、西人所著之中国词典262
二八、梵文《内典》名字262
二九、所谓爱国协约264
三○、读《十字架之真谛》后寄著者书264
三一、备作宗教史参考之两篇呈文266
三二、专精与博学268
三三、拒虎进狼268
三四、西人骨肉之爱268
三五、秋柳269
三六、读英译本《汉宫秋》270
三七、记“辟克匿克”270
三八、袁氏尊孔令270
三九、刘仲端病殁271
四○、读David Harum271
四一、世界大同之障碍272
四二、读《墨子》272
四三、择偶之道272
四四、大同主义之先哲名言273
四五、“My country,right or wrong”之出处273
四六、犹太文豪Asher Ginzberg274
四七、译《诗经·木瓜》诗一章275
四八、墨茨博士275
四九、毛莱子爵275
五○、节录《威尔逊训词》278
五一、歌德之镇静工夫280
五二、再与节克生君书稿280
卷八 民国三年(1914)十二月十二日至四年(1915)二月十四日(在康乃耳大学)285
一、论充足的国防285
二、金仲藩来书287
三、海外之家人骨肉287
四、读戏剧七种288
五、世界会十周纪念,诗以祝之288
六、《告马斯》诗293
七、世界学生总会年会杂记294
八、善于施财之富翁297
九、裴立先生对余前二诗之指正297
一○、记世界会十年祝典297
一一、再游波士顿记298
一二、罗斯福昔日之言307
一三、英日在远东之地位308
一四、C.W.论男女交际之礼309
一五、为学要能广大又能高深310
一六、加滕演说远东问题310
一七、本校学生的文学团体311
一八、《李鸿章自传》果出伪托311
一九、矛盾312
二○、《战时新妇》313
二一、“室中摄影”两帧313
二二、记新闻两则313
二三、裴伦论文字之力量314
二四、与普耳君一段文字因缘314
二五、本赵耳寄赠飞瀑冬景影片317
二六、西方学者勇于改过317
二七、诗贵有真317
二八、三句转韵体诗317
二九、罗素论战争318
三○、荒谬之论319
三一、纽约旅行记319
下卷325
卷九 民国四年(1915)二月十八日至六月七日(在康乃耳大学)325
一、自课325
二、国立大学之重要326
三、写生文字之进化326
四、救国在“执事者各司其事”327
五、婉而谑之乐观语327
六、范鸿仙328
七、蒋翊武328
八、海外学子之救国运动329
九、为祖国辩护之两封信330
一○、投书的影响333
一一、致张亦农书335
一二、塔夫脱演说335
一三、吾国各省之岁出335
一四、致The Post-Standard(syracuse)书336
一五、往见塔夫脱337
一六、韩人金铉九之苦学338
一七、可敬爱之工读学生338
一八、纽约公共藏书楼338
一九、理想中之藏书楼338
二○、梦想与理想339
二一、贝尔博士逸事340
二二、《睡美人歌》341
二三、《告马斯》诗重改稿343
二四、致留学界公函344
二五、吾国之岁出岁入348
二六、星期日之演说词349
二七、误删了几个“?”352
二八、一九一四年纽约一省之选举用费352
二九、日本要求二十一条全文353
三○、《墓门行》355
三一、莎士比亚剧本中妇女之地位356
三二、陆军用榻357
三三、《致留学界公函》发表后之反响357
三四、赴尼格拉县农会演说357
三五、雾中望落日357
三六、火车中小儿358
三七、黄兴等通电358
三八、《老树行》360
三九、立异360
四○、得冬秀书360
四一、书怀361
四二、留日学界之日本观361
四三、抵制日货361
四四、致Ithaca Daily News书361
四五、远东战云363
四六、五月六日晨之感想364
四七、东西人士迎拒新思想之不同364
四八、韦女士364
四九、读Aucassin and Nicolete365
五○、读In the Shadow of the Glen365
五一、观Forbes—Robertson演剧365
五二、又作冯妇365
五三、日人果真悔悟乎366
五四、《月报》编辑选举370
五五、威尔逊演说词370
五六、哀白特生夫人377
五七、蔼城演说378
五八、第九号家书378
五九、都德短篇小说378
六○、读《日本开国五十年史》379
六一、狄女士论俄、美大学生379
六二、美人不及俄人爱自由379
六三、报纸文字贵简要达意379
六四、读梁任公《政治之基础与言论家之指针》380
六五、吾之择业381
六六、致C.W.书381
六七、《墓门行》之作者382
六八、东方交易382
六九、两个最可敬的同学383
七○、英国哲学家鲍生葵之言383
七一、日本议会中在野党攻击政府384
七二、美国男女交际不自由384
七三、秦少游词384
七四、词乃诗之进化385
七五、陈同甫词385
七六、刘过词不拘音韵386
七七、山谷词带土音386
卷十 民国四年(1915)六月十二日至八月九日(在康乃耳大学)389
一、满庭芳389
二、读《猎人》389
三、日与德开战之近因389
四、杨、任诗句390
五、记国际政策讨论会391
六、记农家夏季“辟克匿克”398
七、盛名非偶然可得399
八、思迁居399
九、再记木尔门教派399
一○、读托尔斯泰《安娜传》401
一一、题欧战讽刺画403
一二、游凯约嘉湖摄影409
一三、夜过纽约港409
一四、克鸾达儿轶事410
一五、欧美学生与中国学生410
一六、节录《王临川集》三则410
一七、读《墨子》及《公孙龙子》411
一八、今别离411
一九、妇女参政运动413
二○、读《小人》及《辟邪符》414
二一、《论句读及文字符号》节目414
二二、驯鼠416
二三、《水调歌头》今别离416
二四、读词偶得417
二五、读白居易《与元九书》419
二六、读香山诗琐记422
二七、札记不记哲学之故422
二八、老子是否主权诈423
卷十一 民国四年(1915)八月九日至十一月三日(九月二十日以后在哥伦比亚大学)427
一、吾之别号427
二、王安石上邵学士书427
三、不是肺病428
四、“时”与“间”有别428
五、论“文学”428
六、论袁世凯将称帝430
七、临江仙435
八、“破”号435
九、“证”与“据”之别436
一○、与佐治君夜谈437
一一、将往哥伦比亚大学,叔永以诗赠别437
一二、美国公共藏书楼之费用438
一三、凯约嘉湖上几个别墅438
一四、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439
一五、瘦琴女士441
一六、《百字令》吾母挽白特生夫人441
一七、成诗不易442
一八、《水调歌头》杏佛赠别443
一九、将去绮色佳留别叔永443
二○、辟古德诺谬论444
二一、读《丽沙传》444
二二、英人莫利逊论中国字444
二三、《沁园春》别杏佛445
二四、对语体诗词445
二五、两个佣工学生446
二六、韦儿斯行文有误447
二七、《新英字典》447
二八、拉丁文谚语448
二九、读《狱中七日记》448
三○、读The New Machiavelli450
三一、“八角五分”桑福452
三二、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诗452
三三、论文字符号杂记三则454
三四、叔永戏赠诗454
三五、别矣绮色佳455
三六、依韵和叔永戏赠诗455
三七、有些汉字出于梵文455
三八、《古今图书集成》456
三九、调和之害456
四○、相思457
四一、文字符号杂记二则458
四二、读《集说诠真》458
四三、《圣域述闻》中之《孟子年谱》458
四四、印书原始459
四五、叶书山论《中庸》459
四六、姚际恒论《孝经》459
四七、读The Spirit of Japanese Poetry460
四八、论宋儒注经460
四九、为朱熹辨诬461
五○、女子教育之最上目的462
五一、女子参政大游街462
卷十二 民国四年(1915)十一月廿五日至五年(1916)四月十七日(在哥伦比亚大学)467
一、许肇南来书467
二、杨杏佛《遣兴》诗467
三、《晚邮报》论“将来之世界”468
四、西人对句读之重视470
五、郑莱论领袖470
六、国事坏在姑息苟安470
七、录旧作诗两首471
八、梅、任、杨、胡合影471
九、《秋声》有序471
一○、Adler〔阿德勒〕先生语录473
一一、论“造新因”473
一二、读章太炎《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474
一三、再论造因,寄许怡荪书479
一四、七绝之平仄479
一五、赵元任480
一六、论教女儿之道480
一七、美国银币上之刻文481
一八、和叔永题梅、任、杨、胡合影诗482
一九、读音统一会公制字母483
二○、论革命484
二一、《水调歌头》寿曹怀之母485
二二、与梅觐庄论文学改良485
二三、“文之文字”与“诗之文字”486
二四、论译书寄陈独秀486
二五、叔永答余论改良文学书486
二六、杏佛题胡、梅、任、杨合影486
二七、《诗经》言字解487
二八、美国初期的政府的基础489
二九、家书中三个噩耗489
三○、伊丽鹗论教育宜注重官能之训练490
三一、泽田吾一来谈492
三二、往访泽田吾一492
三三、吾国古籍中之乌托邦493
三四、柳子厚493
三五、刘田海494
三六、叔永诗494
三七、忆绮色佳494
三八、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495
三九、李清照与蒋捷之《声声慢》词497
四○、胡绍庭病逝497
四一、写定《读管子》上、下两篇498
四二、评梁任公《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498
四三、《沁园春》誓诗506
四四、怡荪、近仁抄赠的两部书506
四五、灯谜507
四六、《沁园春》誓诗507
四七、《沁园春》誓诗508
四八、吾国文学三大病508
卷十三 民国五年(1916)四月十八日至七月廿一日511
一、试译林肯演说中的半句511
二、《沁园春》誓诗511
三、作文不讲文法之害511
四、论文字符号杂记四则512
五、《沁园春》誓诗514
六、读萧山来裕恂之《汉文典》514
七、古代文明易于毁灭之原因517
八、谈活文学517
九、“反”与“切”之别521
一○、记“的”字之来源:“之者”二字之古音521
一一、元任论音与反切523
一二、美国诗人Lowell之名句524
一三、死矣袁世凯524
一四、论戊戌维新之失败于中国不为无利524
一五、“尔汝”二字之文法525
一六、马君武先生527
一七、喜朱经农来美528
一八、杜威先生528
一九、麦荆尼逸事四则528
二○、“威尔逊之笑”529
二一、恍如游子归故乡529
二二、陶知行与张仲述530
二三、白话文言之优劣比较530
二四、记袁随园论文学533
二五、得国际睦谊会征文奖金535
二六、记第二次国际关系讨论会537
二七、觐庄对余新文学主张之非难538
二八、克鸾女士539
二九、罗素被逐出康桥大学539
三○、移居539
三一、国事有希望540
三二、政治要有计划540
三三、太炎论“之”字541
卷十四 民国五年(1916)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545
一、答梅觐庄——白话诗545
二、答觐庄白活诗之起因548
三、杂诗二首551
四、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551
五、杜甫白话诗557
六、不要以耳当目557
七、死语与活语举例557
八、再答叔永558
九、打油诗寄元任558
一○、答朱经农来书558
一一、萧伯纳之愤世语559
一二、根内特君之家庭560
一三、宋人白话诗560
一四、文学革命八条件561
一五、寄陈独秀书561
一六、作诗送叔永562
一七、打油诗戏柬经农、杏拂562
一八、窗上有所见口占563
一九、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563
二○、答江亢虎563
二一、赠朱经农564
二二、读《论语》二则564
二三、又一则565
二四、论“我吾”两字之用法565
二五、读《论语》一则567
二六、《尝试歌》有序568
二七、读《易》(一)569
二八、早起569
二九、读《易》(二)569
三○、王阳明之白话诗569
三一、他571
三二、英国反对强迫兵役之人571
三三、读《易》(三)571
三四、中秋夜月573
三五、《虞美人》戏朱经农573
三六、研(读《易》四)573
三七、几(读《易》五)574
三八、答经农574
三九、哑戏575
四○、改旧诗575
四一、到纽约后一年中来往信札总计576
四二、白话律诗576
四三、打油诗一束576
四四、戒骄578
四五、读《论语》578
四六、打油诗又一束579
四七、写景一首579
四八、打油诗579
卷十五 民国五年十一月六日至六年(1917)三月廿日583
一、欧阳修《易童子问》583
二、希望威尔逊连任584
三、吾对于政治社会事业之兴趣585
四、戏叔永586
五、黄克强将军哀辞586
六、编辑人与作家586
七、舒母夫妇586
八、发表与吸收587
九、作《孔子名学》完自记二十字587
一○、陈衡哲女士诗587
一一、纽约杂诗(续)588
一二、美国之清净教风588
一三、月诗589
一四、打油诗答叔永589
一五、“打油诗”解590
一六、古文家治经不足取590
一七、论训诂之学590
一八、论校勘之学591
一九、近作文字593
二○、印象派诗人的六条原理593
二一、诗词一束594
二二、黄梨洲《南雷诗历》596
二三、论诗杂诗597
二四、威尔逊在参议院之演说词598
二五、罗斯福论“维持和平同盟”599
二六、维持和平同盟会之创立599
二七、补记“尔汝”601
二八、一九一六年来往信札总计601
二九、中国十年后要有什么思想602
三○、在斐城演说602
三一、湖南相传之打油诗602
三二、记朋友会教派602
三三、小诗604
三四、寄经农、文伯604
三五、迎叔永604
三六、王壬秋论作诗之法604
三七、袁政府“洪宪元年”度预算追记605
三八、无理的干涉605
三九、落日606
四○、叔永柬胡适606
四一、“赫贞旦”答叔永606
四二、寄郑莱书607
四三、又记“吾我”二字608
四四、记灯谜608
四五、兰镜女士608
四六、哥伦比亚大学本年度之预算608
四七、威尔逊连任总统演说词要旨609
四八、论“去无道而就有道”610
四九、艳歌三章612
五○、吾辈留学生的先锋旗612
五一、俄国突起革命612
五二、读报有感612
五三、赵元任辨音613
卷十六 民国六年(1917)三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一日617
一、《沁园春》俄京革命617
二、读厄克登致媚利书信617
三、?619
四、中国科学社第一次年会合影619
五、林琴南《论古文之不宜废》619
六、汉学家自论其为学方法621
七、几部论汉学方法的书622
八、杜威先生小传622
九、九流出于王官之谬626
一○、访陈衡哲女士626
一一、觐庄固执如前626
一二、作《论九流出于王官说之谬》627
一三、记荀卿之时代627
一四、《沁园春》新俄万岁629
一五、清庙之守630
一六、我之博士论文630
一七、新派美术631
一八、读致韦女士旧函631
一九、宁受囚拘不愿从军632
二○、关于欧战记事两则632
二一、瞎子用书633
二二、绝句633
二三、纽约《世界报》633
二四、在白原演说634
二五、祁暄“事类串珠”634
二六、博士考试634
二七、改前作绝句635
二八、辞别杜威先生635
二九、《朋友篇》寄怡荪、经农635
三○、《文学篇》别叔永、杏佛、觐庄635
卷十七 民国六年(1917)六月九日至七月十日639
归国记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