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公共课教材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万伦,田学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0941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发展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公共课教材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导论1
第一节 认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3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6
第二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12
一、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12
二、通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来改进教学16
第三节 成为会学习的学生和专家型教师23
一、成为会学习的学生23
二、成为专家型教师26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31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33
一、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33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7
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40
第二节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42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2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51
三、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54
第三节 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理论55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56
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60
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63
四、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68
第三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75
第一节 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76
一、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与教育77
二、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与教育80
三、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82
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84
五、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与教育85
六、小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与教育86
第二节 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与教育89
一、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89
二、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91
三、小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92
第三节 小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93
一、小学生的人格发展特征94
二、影响小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96
三、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98
四、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与教育101
第四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106
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06
二、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108
三、小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与转化109
第五节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112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与培养112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培养114
三、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与指导116
四、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20
第四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25
第一节 中学生身体发展与教育126
一、中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126
二、促进中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128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131
一、中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131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与教育133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135
四、中学生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特点与教育135
五、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与培养136
第三节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与教育138
一、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138
二、中学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140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及其调适144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147
一、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148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149
三、中学生的人格差异与人格塑造153
第五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与教育155
一、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155
二、促进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158
第六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159
一、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59
二、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160
三、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162
第五章 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167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169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169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171
三、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72
四、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74
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76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179
一、观察学习180
二、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181
三、观察学习与示范教学182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184
一、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184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185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88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91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196
一、成为“完整的人”的学习目标197
二、内在的学习动机197
三、有意义学习197
四、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198
五、以学生为中心199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99
七、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99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0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202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202
三、建构主义的学生观203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204
第六章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09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210
一、动机与需要、诱因210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211
三、学习动机的类型213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214
一、强化动机理论214
二、成就动机理论215
三、归因理论217
四、自我效能理论220
五、自我价值感理论222
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24
第三节 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26
一、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226
二、运用强化动机理论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228
三、帮助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目标229
四、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230
五、根据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231
六、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满足学生的缺失需要232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235
第一节 知识概述236
一、知识的一般概念236
二、知识的分类238
三、知识的学习过程241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242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243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246
三、概念与规则的学习248
第三节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251
一、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概念251
二、动作技能的学习253
三、心智技能的学习255
第四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258
一、认知策略概述259
二、元认知260
三、常用的认知策略261
四、教会学生运用认知策略263
第八章 学习迁移267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268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268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269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271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274
一、形式训练说274
二、共同要素说275
三、概括化理论276
四、关系转换说277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278
六、产生式迁移理论280
七、建构主义迁移理论280
第三节 促进学习的迁移281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81
二、为促进学习迁移而教283
第九章 问题解决289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290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291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294
三、学生解决问题的特点299
第二节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01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01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306
三、设计教学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309
第十章 教师心理319
第一节 教师角色心理320
一、教师的多重角色321
二、教师的角色心理冲突324
三、教师角色冲突的调适327
第二节 教师心理特征328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328
二、教师的能力结构329
三、教师的情感特征333
四、教师的威信335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337
一、教师成长的过程338
二、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339
三、教师成长的途径343
第四节 教师心理健康347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347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348
三、促进教师心理健康350
第1版后记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