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入世与西部大开发下西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入世与西部大开发下西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459837.jpg)
- 赖景生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9531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经济结构-调整-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入世与西部大开发下西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篇1
第1章 导论1
1.1 问题的背景资料1
1.1.1 西南地区的“三农”问题突出1
1.1.2 西南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4
1.1.3 西南农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5
1.2 研究对象、目的、意义6
1.2.1 研究对象6
1.2.2 研究的目的、意义6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假设8
1.3.1 思路方法8
1.3.2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9
1.4 研究内容框架10
第2章 农业结构调整的系统观12
2.1 系统及系统工程12
2.1.1 系统12
2.1.2 系统工程14
2.2 农业结构调整的系统观15
2.2.1 农业系统观15
2.2.2 目的、功能和结构的辩证统一观16
2.2.3 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系统观18
2.2.4 在整体性指导下的系统分解观19
小结20
第3章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基本问题的界定22
3.1 农业结构的含义22
3.2 农业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23
3.2.1 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23
3.2.2 农业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25
3.3 农业结构调整的内容29
3.3.1 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29
3.3.2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支持系统结构30
小结31
第4章 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及特点32
4.1 世界农业需求及贸易的发展趋势及特点32
4.1.1 世界农产品消费需求的趋势和特点33
4.1.2 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趋势及特点33
4.2 世界农业生产发展趋势及特点34
4.2.1 世界农业生产演变简史及其特点34
4.2.2 世界农业生产发展趋势及特点36
4.2.3 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41
小结42
第5章 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对西南农业的战略要求44
5.1 WTO框架下的农业贸易规则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44
5.1.1 WTO框架下的农业贸易规则44
5.1.2 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的主要内容46
5.2 加入WTO对西南农业的影响48
5.2.1 加入WTO给西南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49
5.2.2 加入WTO对西南农业的挑战50
5.3 西部大开发中的西南农业52
5.3.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内容52
5.3.2 西部大开发中的西南农业53
5.4 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对西南农业的战略要求55
5.4.1 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的相互作用关系55
5.4.2 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对西南农业的战略要求58
小结60
第6章 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与问题62
6.1 改革开放前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问题62
6.1.1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状况62
6.1.2 经验与问题65
6.2 改革开放后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问题69
6.2.1 改革开放后农业结构调整的状况69
6.2.2 改革开放后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74
6.2.3 改革开放后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问题75
6.3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特征84
6.3.1 此次农业结构调整的地位具有战略性85
6.3.2 此次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本质在于调优87
6.3.3 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突破89
小结91
第7章 国外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践93
7.1 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93
7.1.1 影响农业结构的因素93
7.1.2 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95
7.2 国外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102
7.2.1 农业结构调整中规模经营与效率102
7.2.2 科技进步与农业结构调整103
7.2.3 农业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105
7.2.4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分工与专业化108
7.2.5 农业结构调整与要素禀赋110
7.2.6 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112
小结112
中篇 实证篇114
第8章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区域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分析114
8.1 西南自然资源概况114
8.1.1 国土资源114
8.1.2 地形地貌115
8.1.3 气候资源116
8.1.4 动、植物资源117
8.1.5 水能资源119
8.1.6 矿产资源120
8.1.7 旅游资源121
8.2 西南社会经济概况123
8.2.1 社会概况123
8.2.2 经济概况124
8.3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的概略评价127
8.3.1 西南自然资源的概略评价127
8.3.2 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概略评价128
8.4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130
8.4.1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130
8.4.2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建有特色的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模式130
8.4.3 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社会经济条件131
8.4.4 西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要实现预期目标,还要借用好外力131
8.4.5 西南地区二元结构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严重制约132
8.4.6 对农业结构调整形成规模化特色的挑战132
小结132
第9章 西南农业结构演变轨迹及其特征134
9.1 西南地区农业发展概述134
9.1.1 西南地区农业总产值增长情况134
9.1.2 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135
9.2 改革开放前西南地区农业结构演变历史回顾138
9.2.1 改革开放前西南地区农业结构演变138
9.2.2 改革开放前西南农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及影响142
9.3 改革开放后西南地区农业结构演变轨迹144
9.3.1 农业生产第一层次产值结构变动状况144
9.3.2 农业生产第二层次结构变动状况146
9.3.3 农业生产第三层次结构变动状况152
9.3.4 农业生产第四层次结构变动状况156
9.3.5 改革开放后西南农业结构变动的特征157
小结158
第10章 西南地区农业结构诊断160
10.1 西南农业结构变动效应及结构相似度分析160
10.1.1 农业结构变动的增长效应160
10.1.2 西南三省一市农业结构相似度分析161
10.2 西南三省一市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的分析163
10.3 西南农业结构变动的协调性分析169
10.3.1 农业内部各部门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中间消耗结构变动的协调性分析170
10.3.2 农业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变动的协调性分析174
10.4 西南农业结构变动内部协调性分析177
10.4.1 西南地区农地资源利用布局结构分析177
10.4.2 耕地利用“三元结构”的发展情况180
10.4.3 农产品品种的优质化情况181
10.5 西南农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82
10.5.1 西南农业结构变动的趋势183
10.5.2 西南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85
小结187
第11章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189
11.1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支持系统的构成要素190
11.1.1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支持系统的概念190
11.1.2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支持系统的要素构成190
11.2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支持系统强度的初步判断191
11.3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支持系统主要要素支持强度分析192
11.3.1 科技对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强度分析192
11.3.2 资金对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强度分析195
11.3.3 劳动力对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强度分析199
11.3.4 合作经济组织对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强度分析202
11.3.5 社会发育程度对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强度分析204
11.3.6 政府行为对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强度分析207
11.3.7 市场对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强度分析209
11.3.8 思想观念对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强度分析210
小结211
第12章 西南农业结构变动的产业关联分析213
12.1 投入产出实证分析:重庆市农业结构变动的产业关联与效应213
12.1.1 农业投入结构分析214
12.1.2 农业产出结构分析215
12.1.3 农业结构变动产业的关联效应分析216
12.2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217
12.2.1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218
12.2.2 西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空间分析221
12.2.3 西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农业结构不协调因素的分析225
小结227
第13章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农户经济行为分析229
13.1 农户经济行为的理论分析229
13.1.1 舒尔茨:理性农民229
13.1.2 切亚诺夫:为自己生计而生产的小农231
13.1.3 罗伯特·西蒙:有限理性和效用理性231
13.1.4 制度理性假说232
13.2 半自给自足条件下农户的经济行为233
13.2.1 半自给自足条件下的农户经济行为的一般特征234
13.2.2 半自给自足条件下农户的供求反应235
13.3 西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农户经济行为角度分析238
13.3.1 西南地区农户经济特征238
13.3.2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农户经济行为分析240
小结243
第14章 西南农业竞争力分析245
14.1 农业竞争力的概念及内容245
14.1.1 农业竞争力的含义245
14.1.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因素247
14.1.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方法指标248
14.2 西南农业竞争力状况249
14.2.1 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249
14.2.2 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254
14.3 西南农业竞争力变化的原因分析255
14.3.1 由成本效益分析看价格竞争力的变化255
14.3.2 质量竞争力259
14.3.3 信誉竞争力与多样性竞争力259
14.3.4 政策竞争力259
14.3.5 西南农业生产率分析260
小结262
第15章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生态目标分析264
15.1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264
15.1.1 地形的复杂性而孕育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265
15.1.2 西南地区地质地貌的特殊性形成生态环境的脆弱性266
15.1.3 西南地区降水的不均衡性而激发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266
15.2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状况267
15.2.1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268
15.2.2 气候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68
15.2.3 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也不断增加269
15.2.4 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荒漠化”和“石漠化”面积扩大269
15.2.5 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毁灭性威胁270
15.3 西南农业生态恶化的根源及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态目标271
15.3.1 西南农业生态恶化的根源271
15.3.2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态目标274
小结275
下篇 对策篇276
第16章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战略思路和基本原则276
16.1 国内外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和实践对西南的借鉴276
16.1.1 以科学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农业结构调整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277
16.1.2 敢于和善于取舍形成专业特色化明显、功能强大的农业系统结构277
16.1.3 以质量为中心,同时努力控制成本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78
16.1.4 依靠科技进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79
16.1.5 依靠国家投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79
16.1.6 依靠农业专业化经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80
16.1.7 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81
16.1.8 利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82
16.2 新时期西南农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83
16.2.1 西南农业面临的新形势283
16.2.2 西南农业的任务284
16.3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路285
16.4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则286
16.4.1 系统原则286
16.4.2 市场需求原则287
16.4.3 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288
16.4.4 科技进步原则289
16.4.5 经济效益为核心,生态环境优化的原则290
16.4.6 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原则291
16.4.7 坚持政府宏观引导支持和服务的原则291
小结292
第17章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标准294
17.1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标准的概念及特征294
17.2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标准及评价指标297
17.2.1 满足市场需求程度297
17.2.2 农业竞争力和特色规模298
17.2.3 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299
17.2.4 能改善生态环境300
17.2.5 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农民收入稳定增长301
17.2.6 协调性302
小结304
第18章 西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方向、重点和措施305
18.1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方向和重点306
18.1.1 第一层次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方向和重点306
18.1.2 第二、三、四层次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方向和重点308
18.2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优势产品311
18.3 西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的措施318
18.3.1 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319
18.3.2 抓好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建设319
18.3.3 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320
18.3.4 实施知名品牌发展战略320
18.3.5 与国际接轨,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高品质产品321
18.3.6 发挥优势,大力发展重点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321
18.3.7 抓好退耕还林(草)和低产田土的改造工作321
18.3.8 注重为农业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质优量足的产品基础322
18.3.9 做好规划,突出重点做好综合开发322
小结323
第19章 西南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完善强化的对策措施324
19.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思路324
19.2 完善强化农业科技体系的结构功能,构筑时代的强大支撑体系326
19.2.1 建立西南农业科技的协调机制和保障激励机制326
19.2.2 建立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327
19.2.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327
19.2.4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28
19.2.5 稳步推进西南农业信息网络化328
19.2.6 依靠科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329
19.2.7 应用新技术做好西南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329
19.3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构筑强劲的智能支持体系329
19.3.1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生产经营能力,减少农民330
19.3.2 大力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经营管理能力331
19.3.3 大力提高技术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331
19.3.4 大力提高社会服务队伍的专业服务能力332
19.3.5 大力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水平332
19.4 组织创新,促进社会进步,构筑先进的社会组织支持体系332
19.4.1 组织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组织333
19.4.2 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提高社会发育水平336
19.5 深化流通体系改革,建立健全的农业流通市场体系338
19.5.1 建立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构架338
19.5.2 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好批发、拍卖市场339
19.5.3 既做好市场“硬”件建设,又做好市场“软”件建设340
19.5.4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340
19.5.5 积极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340
19.5.6 深化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341
19.6 加大农业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建立强有力的投资支持体系341
19.6.1 用好西部大开发中中央对西南农业的投资341
19.6.2 抓住加入WTO机遇,努力扩大西南农业利用外资的额度和范围342
19.6.3 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力度342
19.6.4 突出重点优化投资结构343
19.6.5 加快税费改革,增强农民自我积累和对农业的投入能力343
19.6.6 建立农业结构调整风险基金343
19.7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链344
19.7.1 在新形势下,给农业发展以正确的定位344
19.7.2 调整乡镇企业结构344
19.7.3 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345
19.8 建立西南农业结构调整的分工与合作的运行机制345
19.9 转变政府职能,精兵简政,强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服务和支持的力度346
19.9.1 明确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功能347
19.9.2 做好政策、法规和规章等制度方面的供给348
19.9.3 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的执法体系350
小结350
参考文献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