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手册
  • 本书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978751710693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非公有制经济-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党务工作的重要意义1

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两新”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3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4

(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增强国民经济实力起着巨大作用5

(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6

(五)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7

二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8

(一)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9

(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10

(三)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有利于扩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11

三 做好党建党务工作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12

(一)党建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动“两新”组织经营活动的开展13

(二)做好党建工作有利于“两新”组织健康发展14

(三)党组织善于协调“两新”组织内部各方面关系15

(四)党组织能够为“两新”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6

第二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功能与职责18

一 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功能定位18

(一)党组织是“两新”组织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19

(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基本职责23

(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26

二 求实创新,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28

(一)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28

(二)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33

第三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组建设置41

一 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思路41

(一)制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因素41

(二)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44

二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合理设置党组织的模式46

(一)“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的六种模式46

(二)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的新途径47

三 严格遵循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程序49

(一)基层党委的设置程序50

(二)党支部的设置程序51

(三)党小组的划分51

四 设置党组织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52

(一)明确“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设置的审批权限53

(二)明确“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管理归属53

(三)“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内职务设置和职务职责55

第四章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制度建设57

一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应坚持的原则57

(一)遵循整体联动原则,完善“两新”组织党建管理体制58

(二)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让“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凝心聚力58

(三)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保障“两新”组织党员的权利和义务59

(四)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59

(五)遵循创新创优原则,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途径60

二 健全和完善党的制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序开展60

(一)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61

(二)扩大党内民主,实行党务公开制63

(三)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64

(四)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66

三 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进行69

(一)党组织组建机制69

(二)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机制69

(三)党员发展机制71

(四)党务保障机制71

(五)流动党员管理机制72

(六)流动党员教育机制73

(七)流动党员约束激励机制73

(八)流动党员党费收缴机制74

四 推行五种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与党建工作共同发展74

(一)推行任职交叉制,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75

(二)推行流动挂靠制,强化党员队伍管理75

(三)推行岗位示范制,激发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75

(四)推行活动分散制,拓展党组织活动新空间76

(五)推行学习跟踪制,提升党员理论水平76

五 以抓制度、促管理为目标,在党组织规范运行上抓落实77

(一)建立舆论引导制度77

(二)建立工作指导制度78

(三)建立信息通报制度78

(四)建立分级管理制度78

(五)建立督促检查制度79

六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保驾护航79

(一)“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80

(二)加强“两新”组织纪检组织建设81

(三)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途径83

第五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活动方式86

一 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思路86

(一)创建双向联动“开放型”活动平台87

(二)创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活动方式与活动载体88

二 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形式91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网络党建活动91

(二)实施“五家”工程93

(三)积极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95

(四)积极推广“十个一”系列专题活动96

(五)开展“四好”“六化”活动97

三 争创一流业绩,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99

(一)教育党员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99

(二)从自己做起,增强党员服务本领和业务技能100

(三)开展争创活动,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101

第六章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党员工作104

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要求105

(一)发展党员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格保证质量105

(二)发展党员必须坚持慎重的态度109

(三)抓好发展重点,形成合理的党员队伍结构110

(四)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企业出资人入党111

二 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考察培养工作113

(一)严格按照程序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13

(二)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认真考察115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的教育115

(四)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117

(五)确立发展对象的基本要求119

(六)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120

(七)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121

三 做好对预备党员的教育与转正工作122

(一)加强对预备党员的管理123

(二)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锻炼124

(三)对预备党员进行严格考察126

(四)按党章规定程序将预备党员转正128

(五)延长预备期与取消预备党员资格130

第七章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133

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133

(一)“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标准134

(二)“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方式135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关系,提高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137

二 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139

(一)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139

(二)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的培训142

(三)完善对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激励机制144

(四)加强“两新”组织党的指导员队伍建设144

第八章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教育工作147

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的目标和内容147

(一)开展党员教育的目标147

(二)加强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148

二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的形式150

(一)围绕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党员教育150

(二)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党员教育151

(三)创新教育形式,改进党员教育方式154

三 抓好分类教育,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156

(一)做好对党员业主的教育培训156

(二)加强对管理层党员的教育培训158

(三)加强对职工党员的教育培训161

第九章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管理工作163

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管理的原则、任务、内容与方法163

(一)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163

(二)党员管理的基本任务165

(三)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166

(四)党员管理的主要方法168

二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日常管理170

(一)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170

(二)党费的收缴与管理172

(三)党员党龄的计算173

(四)因私出境归国人员的党组织生活的恢复174

(五)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175

三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流动党员的管理177

(一)对流动党员管理的任务、原则与要求178

(二)加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180

(三)实施《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182

第十章 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保障185

一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185

(一)加强各级党委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186

(二)加强组织部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188

(三)加强宣传部门对“两新”组织党建的舆论支持和思想政治工作190

(四)加强统战部门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支持配合191

(五)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协助配合193

二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经费保障与场所建设194

(一)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党费管理制度194

(二)注重实效,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195

(三)加强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197

后记1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