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4445576.jpg)
- 池建淮,胡慧主编;杨柳,陈华,郑方遒,徐艳玲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9370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中医学-护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医护理学的学科属性1
二、中医护理学的优势3
三、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3
四、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6
五、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11
六、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13
上篇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17
第一章 阴阳五行17
第一节 阴阳学说17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8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8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9
第二节 五行学说22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22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3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25
第二章 藏象28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特点及藏象的分类28
一、藏象学说的特点28
二、藏象的分类29
第二节 脏腑29
一、五脏29
二、六腑36
三、奇恒之腑38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39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神42
一、精42
二、气43
三、血45
四、津液46
五、神47
六、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49
第三章 经络腧穴51
第一节 经络51
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51
二、十二经脉51
三、奇经八脉54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55
第二节 腧穴57
一、腧穴的概念57
二、腧穴的分类58
三、腧穴的作用58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59
五、十四经脉及常用穴位61
第四章 病因病机79
第一节 病因79
一、外感病因79
二、内伤病因82
三、病理产物病因83
第二节 病机85
一、发病原理85
二、发病类型87
三、基本病机88
第五章 方药基础知识93
第一节 中药基础知识93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和贮存93
二、中药的性能94
三、中药的用法96
四、中药的分类98
第二节 方剂基础知识106
一、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06
二、方剂的分类108
中篇 中医护理程序115
第六章 中医护理评估115
第一节 望诊116
一、全身望诊116
二、局部望诊119
三、望舌122
四、望小儿指纹125
五、望排出物125
第二节 闻诊126
一、听声音126
二、嗅气味128
第三节 问诊128
一、问诊的重要意义128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29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129
四、问现在症130
第四节 切诊137
一、脉诊137
二、按诊144
第七章 中医护理诊断146
第一节 八纲辨证147
一、表里辨证147
二、寒热辨证148
三、虚实辨证149
四、阴阳辨证151
第二节 病因辨证152
一、六淫辨证153
二、七情辨证155
三、饮食劳伤辨证156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157
一、气病辨证157
二、血病辨证158
三、津液病辨证159
第四节 脏腑辨证161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161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164
三、脾与胃病辨证166
四、肝与胆病辨证169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173
第五节 其他辨证方法175
一、六经辨证175
二、卫气营血辨证175
三、三焦辨证176
第八章 中医护理计划178
一、排列护理诊断的顺序178
二、确定预期目标179
三、制订护理措施180
四、护理计划的书写180
第九章 中医护理实施182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182
一、生活起居护理的原则182
二、生活起居护理的方法185
第二节 情志护理189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189
二、情志护理的原则191
三、情志护理的方法192
四、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194
第三节 饮食护理196
一、食物的性味与功效197
二、饮食护理的原则199
三、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200
四、饮食宜忌201
第四节 用药护理204
一、常用中药剂型204
二、汤药煎煮法208
三、用药方法211
四、用药“八法”及护理214
五、中药中毒的护理219
第五节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20
一、针刺法220
二、灸法229
三、推拿法234
四、耳穴压丸法246
五、拔罐法250
六、刮痧法254
七、敷贴法256
八、药熨法259
九、熏洗法261
十、刺血法264
十一、中药保留灌肠法267
十二、中药离子导入法269
第十章 中医护理评价273
第一节 中医护理评价的意义及指标体系的建立273
一、中医护理评价的意义273
二、中医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73
第二节 护理质量评价的分类和内容274
一、结构274
二、过程274
三、效果274
第三节 评价的过程274
一、建立评价标准274
二、收集资料274
三、评价预期目标是否实现274
四、分析原因275
五、重审护理计划275
第四节 中医护理病历的记录275
一、中医整体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276
二、中医整体护理病历的书写顺序与方法276
下篇 中医护理应用281
第十一章 常见脏腑病证的辨证施护281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施护281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282
二、心与小肠病证护理283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护285
一、肺与大肠病辨证要点286
二、肺与大肠病证护理287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施护289
一、脾与胃病辨证要点290
二、脾与胃病证护理292
第四节 肝与胆病辨证施护293
一、肝与胆病辨证要点294
二、肝与胆病证护理296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施护298
一、肾与膀胱病辨证要点298
二、肾与膀胱病证护理299
附录303
附表1 常用方剂简表303
附表2 常用食物性味、功效及应用简表311
附表3 常用食疗方318
附表4 常用中药简表324
参考文献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