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行病学 第3卷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流行病学 第3卷 第3版
  • 李立明总主编;沈洪兵主编;叶冬青,王嵬,俞敏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589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998页
  • 文件大小:484MB
  • 文件页数:1056页
  • 主题词:流行病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流行病学 第3卷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概述1

第一节 慢性病的概念和定义1

第二节 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2

一、时间趋势2

二、地区分布2

三、人群分布3

四、疾病负担4

第三节 病因与危险因素5

一、病因5

二、危险因素5

第四节 慢性病防治策略与措施8

一、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战略行动8

二、中国慢性病防治体系的构建和防治策略的转变9

三、全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管理相结合的策略9

四、WHO和西太区慢性病防治策略10

五、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11

第五节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12

一、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概念12

二、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内容13

第二章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7

第一节 慢性病发病监测18

一、监测人群19

二、监测病例定义及监测内容19

三、资料收集方式与途径19

四、质量控制20

五、资料整理与分析21

第二节 慢性病患病监测22

一、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22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23

三、质量控制23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23

第三节 死因监测25

一、监测内容和方法25

二、监测资料整理和分析27

三、质量控制28

第四节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30

一、监测目的30

二、抽样方法及样本量30

三、监测内容31

四、监测方法32

五、数据管理与分析32

六、质量控制33

七、报告及反馈33

第三章 高血压38

第一节 概述38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38

二、高血压的危险39

三、继发性高血压39

第二节 流行特征39

一、高血压的发病率39

二、高血压的患病率40

三、高血压患病的分布特征40

四、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的流行特点42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42

一、年龄42

二、高血压家族史和遗传因素42

三、超重和肥胖43

四、高钠、低钾膳食43

五、低钙饮食43

六、不均衡饮食方式44

七、饮酒44

八、精神紧张44

九、其他危险因素44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44

一、高血压的预防策略44

二、高血压的初级预防45

三、高血压的二级预防45

四、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的障碍46

第四章 冠心病49

第一节 概述49

一、冠心病的定义49

二、冠心痛的诊断分类标准49

第二节 流行特征52

一、死亡顺位、死亡率和变化趋势52

二、发病率及变化趋势54

三、病死率55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56

一、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概念56

二、冠心病危险因素类型和评价标准56

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聚集和冠心病总体危险的概念57

四、冠心病残余危险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58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59

一、冠心病预防的概念59

二、冠心病的分级预防策略59

第五章 心脏性猝死63

第一节 概述63

一、心脏性猝死的定义63

二、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64

第二节 流行特征64

一、地区分布64

二、人群分布66

三、时间分布6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68

一、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68

二、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69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71

一、预防和治疗基础心血管疾病72

二、识别高危个体72

三、临床治疗72

四、心肺复苏73

第六章 心力衰竭75

第一节 概述75

一、心力衰竭的分类75

二、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77

第二节 流行特征78

一、欧美心力衰竭流行病学78

二、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80

三、心力衰竭短期死亡率80

四、心力衰竭的远期死亡率81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82

一、流行病学认识的危险因素82

二、危险因素对心力衰竭的贡献程度85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85

一、心力衰竭的一级预防85

二、心力衰竭的二级预防87

三、心力衰竭的三级预防88

四、《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指南》关于心力衰竭各个阶段的防治措施89

第七章 瓣膜性心脏病92

第一节 概述92

一、瓣膜性心脏病的分类92

二、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93

三、临床特征和诊断93

第二节 流行特征94

一、RHD流行情况概述94

二、不同国家(地区)RHD的流行情况95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96

一、致病因子96

二、环境因素96

三、宿主遗传易感性97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97

一、RF/RHD的一级预防97

二、RF/RHD的二级预防98

三、RHD的三级预防99

第八章 心肌病101

第一节 概述101

一、心肌病概念101

二、心肌病分型和临床特征101

第二节 流行特征102

一、心肌病的地区分布102

二、心肌病年龄、性别分布103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103

一、心肌病的病因103

二、心肌病危险因素104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105

一、预防与控制的策略105

二、预防与控制的措施106

第五节 发展趋势和展望108

第九章 颅内肿瘤110

第一节 概述110

一、颅内肿瘤定义及分类110

二、颅内肿瘤症状和体征111

三、颅内肿瘤诊断方法112

第二节 流行特征113

一、地区分布113

二、时间分布113

三、人群分布114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114

一、家族史114

二、遗传易感性114

三、辐射115

四、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和全身感染116

五、病毒116

六、神经致癌物和金属117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117

一、颅内肿瘤的预防策略117

二、颅内肿瘤的预防措施118

第十章 头颈部癌121

第一节 概述121

一、头颈部癌的定义121

二、头颈部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类、临床诊断及治疗121

第二节 流行特征122

一、发病率和死亡率122

二、生存率126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126

一、吸烟和饮酒126

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28

三、日光照射和辐射128

四、职业因素128

五、其他危险因素128

第四节 预防策略和措施129

一、一级预防129

二、普查、筛查和定期检查129

三、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0

第十一章 鼻咽癌132

第一节 概述132

一、鼻咽癌的诊断及临床表现132

二、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132

三、鼻咽癌临床分期133

第二节 流行特征134

一、地区分布134

二、时间趋势135

三、人群分布135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137

一、EB病毒137

二、环境理化因素138

三、遗传易感因素140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143

一、预防143

二、筛查143

第十二章 甲状腺癌146

第一节 概述146

一、甲状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及临床特征146

二、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148

第二节 流行特征149

一、地区分布149

二、时间趋势150

三、人群分布151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152

一、机体自身因素152

二、环境因素153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154

一、一级预防154

二、二级预防155

三、三级预防155

第五节 发展趋势和展望155

第十三章 肺癌157

第一节 概述157

一、肺癌的疾病分类与分期157

二、肺癌的诊断及治疗159

第二节 流行特征161

一、地区分布161

二、时间趋势162

三、人群分布165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165

一、环境因素165

二、遗传因素167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168

一、一级预防168

二、二级预防170

三、三级预防171

第五节 研究展望171

第十四章 食管癌173

第一节 概述173

第二节 流行特征175

一、地区分布175

二、时间分布177

三、人群分布178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179

一、吸烟、饮酒179

二、微量元素缺乏179

三、化学因素180

四、生物因素181

五、遗传因素182

六、其他182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183

一、一级预防183

二、二级预防183

三、三级预防184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184

第十五章 乳腺癌188

第一节 概述188

一、乳腺癌诊断188

二、乳腺癌组织学分类和分期189

第二节 流行特征192

一、时间分布192

二、地区分布194

三、人群分布195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196

一、生理生育与激素因素197

二、遗传因素198

三、营养与饮食因素199

四、生活方式200

五、电离辐射201

六、其他因素201

七、乳腺癌风险评估与预测202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202

一、乳腺癌的三级预防203

二、乳腺癌综合预防和控制计划204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204

一、乳腺癌的病因学的探索204

二、细胞生物学分子领域的发展205

三、普查防治的规范205

四、个体化治疗与生活质量兼顾205

第十六章 胃癌208

第一节 概述208

一、好发部位208

二、病理分类208

三、临床表现208

四、诊断要点209

第二节 流行特征209

一、时间分布209

二、地区分布210

三、人群分布212

四、移民研究213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214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215

一、一级预防215

二、二级预防215

三、三级预防215

第十七章 原发性肝癌217

第一节 概述217

一、原发性肝癌的疾病分类与分期217

二、肝癌的诊断219

三、肝癌的临床特征221

四、肝癌的疾病负担221

第二节 流行特征222

一、全球肝癌的流行特征222

二、中国肝癌的流行特征223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225

一、环境病因225

二、生活方式因素227

三、宿主因素与遗传易感性228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231

一、一级预防231

二、二级预防233

三、三级预防236

第十八章 胆囊癌239

第一节 概述239

第二节 流行特征240

一、流行现况240

二、流行病分布特征241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242

一、遗传因素242

二、胆囊结石、胆囊炎242

三、胆囊息肉与胆囊癌243

四、胆囊腺肌增生症与胆囊癌243

五、胆胰汇合部畸形与胆囊癌243

六、女性激素水平与胆囊癌243

七、超重、肥胖与胆囊癌244

八、饮食与生活方式244

九、其他因素244

十、胆囊癌发病的分子机制244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244

一、一级预防245

二、二级预防245

三、三级预防245

第十九章 胰腺癌247

第一节 概述247

一、临床表现247

二、诊断与分期原则247

三、病理学分期248

四、组织病理学分类248

第二节 流行特征249

一、地区分布249

二、时间分布252

三、人群分布253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254

一、吸烟255

二、饮食255

三、糖尿病255

四、慢性胰腺炎256

五、肥胖256

六、遗传易感性256

七、职业因素257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257

一、预防策略257

二、预防措施257

第二十章 结直肠癌260

第一节 概述260

一、结直肠癌的诊断260

二、结直肠癌的分期261

第二节 流行特征263

一、人群分布263

二、地区分布265

三、时间分布266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267

一、饮食因素268

二、生活方式因素269

三、药物因素270

四、手术疾病史270

五、肿瘤家族史271

六、遗传易感性271

七、表观遗传学改变272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273

一、结直肠癌预防策略273

二、结直肠癌常用筛检方法276

第二十一章 肾肿瘤279

第一节 概述279

一、肾癌的诊断279

二、肾癌的病理分型及分期280

第二节 流行特征281

一、地区分布281

二、时间分布282

三、人群分布282

四、不同病理组织类型分布284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285

一、吸烟286

二、肥胖286

三、高血压287

四、职业暴露287

五、饮酒288

六、遗传因素289

七、其他291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291

第二十二章 膀胱癌294

第一节 概述294

一、膀胱癌的分期294

二、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95

第二节 流行特征296

一、流行情况296

二、地区分布296

三、时间分布296

四、人群分布29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298

一、吸烟298

二、职业暴露299

三、饮食习惯299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300

一、一级预防300

二、二级预防301

三、三级预防301

四、化学预防302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302

一、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302

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303

三、展望304

第二十三章 前列腺癌305

第一节 概述305

一、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305

二、前列腺癌的诊断305

三、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306

四、前列腺癌的分期306

第二节 流行特征308

一、地区分布308

二、时间分布308

三、人群分布309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311

一、前列腺癌明确的危险因素311

二、前列腺癌可能的影响因素311

三、前列腺癌的遗传易感性312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314

一、前列腺癌的预防策略314

二、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314

第二十四章 卵巢癌317

第一节 概述317

一、卵巢癌的分型和临床分期317

二、卵巢癌的诊断318

第二节 流行特征319

一、全球卵巢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319

二、我国卵巢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320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324

一、环境因素324

二、生殖因素324

三、行为因素325

四、遗传因素326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326

一、一级预防326

二、二级预防327

三、三级预防327

第二十五章 子宫颈癌329

第一节 概述329

一、子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329

二、子宫颈癌的临床特征与病理分型329

三、子宫颈癌的诊断330

第二节 流行特征331

一、地区分布331

二、人群分布332

三、时间分布333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333

一、HPV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334

二、子宫颈癌的其他协同因素335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336

一、子宫颈癌的一级预防——疫苗防治336

二、子宫颈癌的二级预防——筛查338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340

第二十六章 骨肿瘤343

第一节 概述343

一、恶性骨肿瘤的定义343

二、恶性骨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和临床诊断343

第二节 流行特征344

一、地区分布344

二、时间分布345

三、人群分布34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350

一、遗传因素350

二、发育异常350

三、既往病史351

四、物理因素351

五、化学因素351

六、营养因素351

七、其他因素351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351

第二十七章 白血病354

第一节 概述354

一、FAB分型354

二、WHO分型356

第二节 流行特征358

一、白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58

二、白血病的年龄、性别、类型、种族和地区分布358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364

一、电离辐射365

二、化学因素365

三、病毒因素366

四、宿主因素367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369

第二十八章 淋巴瘤371

第一节 概述371

一、淋巴瘤定义371

二、淋巴瘤分类371

三、淋巴瘤的临床表现373

四、淋巴瘤的诊断、治疗、病程和预后374

第二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374

一、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374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流行特征375

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376

四、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防策略与措施380

第三节 霍奇金淋巴瘤380

一、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380

二、霍奇金淋巴瘤的流行特征381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381

四、霍奇金淋巴瘤的预防策略与措施383

第二十九章 皮肤癌385

第一节 概述385

一、分型385

二、诊断386

三、分期387

第二节 流行特征389

一、地区分布389

二、人群分布390

三、民族及种族391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391

一、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危险因素391

二、恶性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393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394

一、一级预防394

二、二级预防395

三、三级预防396

第三十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398

第一节 概述398

一、COPD的定义398

二、COPD的诊断399

三、COPD的分级399

四、COPD的病程400

第二节 流行特征400

一、COPD的全球患病率400

二、COPD的疾病负担402

三、我国的COPD患病率403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404

一、个体因素405

二、环境因素406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408

一、COPD的一级预防409

二、COPD的二级和三级预防409

第三十一章 支气管哮喘411

第一节 概述411

一、定义411

二、临床特征411

三、诊断412

四、疾病负担414

第二节 流行特征414

一、时间分布414

二、地区分布415

三、人群分布416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417

一、宿主因素417

二、环境因素418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421

一、哮喘的三级预防421

二、哮喘患者的管理422

第三十二章 消化性溃疡425

第一节 概述425

一、概念425

二、分类425

三、诊断426

四、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427

五、并发症427

六、治疗428

第二节 流行特征428

一、地区分布428

二、时间分布430

三、人群分布431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433

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433

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434

三、胃酸和胃蛋白酶作用434

四、吸烟434

五、遗传因素435

六、心理因素和应激435

七、其他危险因素435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436

一、病因预防、减少暴露436

二、“三早预防”,防止复发436

三、对症治疗,减少死亡436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436

第三十三章 胆石病439

第一节 概述439

一、胆结石的组成439

二、胆结石的成因440

三、胆石病的诊断441

四、胆石病的治疗442

第二节 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442

一、胆石病的患病率及分布特征442

二、胆石病的危险因素444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448

一、一级预防448

二、二级预防450

三、三级预防450

第三十四章 维生素A缺乏病及结膜干燥症452

第一节 概述452

一、发现史452

二、临床表现453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454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454

第二节 流行特征456

一、全世界流行情况456

二、国内流行情况458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460

一、病因460

二、相关危险因素461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462

一、个体层面的预防措施462

二、社会层面的预防措施463

第三十五章 维生素B2缺乏症465

一、维生素B2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465

二、维生素B2缺乏症的流行特征466

三、维生素B2缺乏的危险因素466

四、预防和控制措施467

第三十六章 维生素C缺乏症469

第一节 概述469

一、发现史469

二、发病机制470

三、临床特征470

四、诊断470

第二节 流行特征471

一、国外流行情况471

二、国内流行情况472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473

一、摄入不足474

二、机体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474

三、其他因素474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475

一、一级预防475

二、二级预防476

三、三级预防476

第三十七章 维生素D缺乏症478

第一节 概述478

一、维生素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478

二、维生素D缺乏症的临床诊断479

第二节 流行特征480

一、地区分布480

二、时间分布480

三、人群分布481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481

一、日光照射不足481

二、维生素D与钙、磷摄入不足482

三、维生素D与钙、磷的肠道吸收障碍482

四、机体需要量增多482

五、其他原因482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483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483

第三十八章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486

第一节 概述486

一、基本概念486

二、临床特征487

三、诊断488

四、疾病负担490

第二节 分布特征491

一、全球分布491

二、国内分布493

第三节 疾病病因494

第四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预防495

一、一级预防495

二、二级预防496

三、三级预防496

第五节 发展趋势和展望497

一、发展趋势497

二、展望497

第三十九章 缺铁性贫血500

第一节 概述500

一、铁缺乏的分期500

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501

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期502

第二节 流行特征502

一、地区分布502

二、时间分布503

三、人群分布505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505

一、饮食营养不均衡505

二、急慢性感染506

三、微量元素缺乏506

四、社会经济情况506

五、铁吸收障碍506

六、铁丢失过多506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506

一、一级预防507

二、二级预防508

三、三级预防508

第四十章 肥胖510

第一节 肥胖的测量510

一、标准测量方法510

二、现场测量方法511

第二节 肥胖的诊断标准与分类513

一、肥胖的诊断标准513

二、肥胖的分类515

第三节 流行特征516

一、人群分布516

二、地区分布518

三、时间分布518

第四节 肥胖的危险因素520

一、遗传因素520

二、膳食因素521

三、体力活动521

四、睡眠剥夺522

五、内分泌因素522

六、社会经济因素522

七、出生体重523

第五节 肥胖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523

一、肥胖和心血管疾病523

二、肥胖和糖尿病524

三、肥胖和肿瘤524

四、肥胖和总死亡525

五、肥胖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526

第六节 预防策略和措施527

一、干预原则528

二、干预策略和措施529

第四十一章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531

第一节 概述531

一、血脂和脂蛋白531

二、脂蛋白的代谢532

三、血脂的代谢532

四、血脂异常的分类533

五、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534

六、血脂异常的诊断534

第二节 流行特征534

一、地区分布535

二、人群分布536

三、时间分布537

第三节 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538

一、遗传因素538

二、环境因素538

三、其他因素539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540

一、血脂异常的预防策略540

二、预防措施540

第四十二章 代谢综合征544

第一节 概述544

一、定义544

二、临床表现544

三、诊断标准545

第二节 流行特征547

一、地区分布547

二、人群分布547

三、时间分布549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549

一、行为生活方式549

二、超重和肥胖550

三、血糖血脂代谢异常550

四、高血压551

五、遗传因素551

六、心理及社会行为因素551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551

一、预防策略552

二、预防措施553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553

第四十三章 糖尿病556

第一节 概述556

一、糖尿病的诊断556

二、糖尿病的分型557

三、糖尿病的分期558

第二节 流行特征559

一、1型糖尿病559

二、2型糖尿病560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563

一、1型糖尿病563

二、2型糖尿病564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567

一、糖尿病的预防策略567

二、糖尿病的预防措施568

第四十四章 慢性肾脏病571

第一节 概述571

一、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及分期571

二、慢性肾脏病的诊断572

三、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574

第二节 流行特征575

一、地区分布575

二、时间分布576

三、人群分布57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579

一、遗传因素579

二、年龄580

三、性别580

四、高血压580

五、糖尿病581

六、超重/肥胖581

七、血脂异常581

八、肾小球肾炎582

九、C反应蛋白582

十、不健康行为582

十一、其他危险因素583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583

一、一级预防584

二、二级预防584

三、三级预防586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586

第四十五章 勃起功能障碍589

第一节 概述589

一、ED的分类、分型589

二、ED的诊断589

三、ED的治疗590

第二节 流行特征591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593

一、年龄593

二、躯体疾病593

三、精神心理因素595

四、药物596

五、不良生活方式596

六、外伤、手术及医源性损伤597

第四节 预防策略和措施597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598

第四十六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600

第一节 概述600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600

二、疾病活动度评定标准601

三、自身抗体的发生率601

四、生存率602

第二节 流行特征603

一、地区和种族分布603

二、性别与年龄分布605

三、时间分布605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606

一、遗传因素606

二、非遗传因素607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609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防策略609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防措施610

第四十七章 类风湿关节炎612

第一节 概述612

一、RA的诊断612

二、RA的分型613

三、RA的分期614

第二节 流行特征614

一、地区分布614

二、时间分布617

三、人群分布61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617

一、遗传因素618

二、感染因素618

三、内分泌因素619

四、其他因素620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621

一、RA的危害621

二、RA的预防策略621

三、RA的预防措施622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623

第四十八章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625

第一节 概述625

一、痛风与高尿酸血症625

二、临床表现626

三、诊断标准626

第二节 流行特征627

一、地区分布627

二、时间分布629

三、人群分布629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629

一、遗传因素630

二、年龄和性别630

三、高尿酸血症630

四、生活习惯630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631

一、痛风的预防策略631

二、痛风的预防措施631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633

第四十九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34

第一节 概述634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634

二、分类和分型634

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635

四、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637

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征637

一、骨质疏松症的分布637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640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与措施646

一、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646

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648

第五十章 颈椎病652

第一节 概述652

一、临床诊断652

二、临床分型652

第二节 流行特征654

一、地区分布654

二、时间分布655

三、人群分布655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656

一、遗传因素656

二、精神状态656

三、职业657

四、外伤657

五、吸烟658

六、其他因素658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658

一、颈椎病的三级预防策略658

二、颈椎病的预防措施659

第五十一章 多囊卵巢综合征661

第一节 概述661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及分型661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662

第二节 流行特征664

一、人群PCOS发病率664

二、不同地区PCOS临床流行病学特征664

三、不同年龄女性PCOS临床流行病学特征665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669

一、遗传因素669

二、环境因素669

第四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预防策略与措施671

一、一级预防671

二、二级预防671

三、三级预防672

第五十二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75

第一节 概述675

第二节 流行特征676

一、地区分布676

二、人群分布677

三、时间分布67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677

一、病因学说677

二、高危因素678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682

一、预防策略682

二、预防措施682

第五十三章 性早熟685

第一节 概述685

一、定义685

二、分类685

三、临床表现685

四、临床诊断流程和辅助检查686

五、治疗687

第二节 流行特征68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688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691

第五十四章 男性不育693

第一节 概述693

一、诊断693

二、疾病负担695

第二节 流行特征695

一、国外流行特征695

二、国内流行特征695

三、时间分布696

四、地区分布696

五、人群分布696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697

一、疾病因素697

二、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699

三、环境因素700

四、生物和行为因素701

五、基因-环境交互作用702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702

一、预防策略702

二、预防措施702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展望703

第五十五章 女性不孕症705

第一节 概述705

第二节 流行特征706

一、地区分布706

二、时间分布706

三、人群分布706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707

一、女性不孕症的病因707

二、女性不孕症的危险因素709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711

一、预防策略711

二、三级预防712

第五十六章 脑卒中714

第一节 概述714

一、脑卒中概念714

二、疾病负担714

三、脑血管疾病的分类715

四、脑卒中亚型的定义与临床特征719

第二节 流行特征720

一、地区分布720

二、时间分布721

三、人群分布724

四、脑卒中亚型分布724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727

一、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分类727

二、脑卒中危险因素727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730

一、预防策略731

二、预防措施731

三、社区综合防治732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732

第五十七章 帕金森病735

第一节 概述735

第二节 流行特征736

一、帕金森病的患病率736

二、帕金森病的发病率737

三、帕金森病的死亡率73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737

一、职业和环境暴露738

二、生活方式738

三、遗传因素738

四、既往病史738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739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739

第五十八章 阿尔茨海默病741

第一节 概述741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概念741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741

第二节 流行特征742

一、地区分布742

二、时间分布743

三、人群分布743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744

一、遗传因素744

二、生活方式745

三、不良生活事件745

四、躯体疾病745

五、环境因素746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746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746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健康促进747

第五十九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749

第一节 概述749

一、诊断分类标准749

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749

三、分裂型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750

四、妄想性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751

五、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751

六、分裂情感性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751

第二节 流行特征751

一、国外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研究751

二、国内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研究752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755

一、概述755

二、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遗传因素755

三、精神分裂症发生的环境因素756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757

一、精神分裂症的一级预防757

二、精神分裂症的二级预防757

三、精神分裂症的三级预防758

第五节 发展趋势展望759

一、研究方法学的难题759

二、研究方法学的进展760

三、精神病性障碍流行病学研究展望760

第六十章 抑郁障碍763

第一节 概述763

一、抑郁状态的临床表现763

二、抑郁障碍的临床分型与诊断764

第二节 抑郁障碍的流行特征766

一、地区分布766

二、时间分布767

三、人群分布76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768

一、生物学因素768

二、心理社会因素769

三、其他因素769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770

一、抑郁障碍的预防策略770

二、抑郁障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770

第五节 流行病学展望772

第六十一章 焦虑障碍774

第一节 概述774

一、基本概念774

二、焦虑障碍的分类774

三、焦虑障碍的诊断775

四、焦虑障碍的疾病负担777

第二节 流行特征777

一、地区分布777

二、人群分布779

三、时间分布779

第三节 病因及危险因素780

一、遗传因素780

二、生化因素780

三、心理社会因素781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782

一、预防策略782

二、预防措施783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783

第六十二章 物质滥用785

第一节 概述785

一、几个重要概念785

二、物质滥用种类及危害786

三、全球流行概况786

第二节 药物滥用787

一、药物类别及其依赖性特性787

二、流行现状788

三、药物滥用的危害性790

四、病因和危险因素791

五、预防策略与措施792

第三节 与饮酒有关的健康问题793

一、相关概念793

二、酒精依赖的诊断794

三、酒精依赖的流行特征794

四、预防措施795

第六十三章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798

第一节 概述798

一、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概念798

二、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798

三、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调查工具800

四、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现状和危害801

第二节 流行特征802

一、共患精神障碍802

二、分布特征802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804

一、生物因素805

二、心理因素806

三、社会因素806

第四节 预防策略和措施807

一、全球精神卫生政策和计划制订状况807

二、预防策略808

三、预防措施808

第六十四章 老年精神障碍812

第一节 概述812

一、老年精神障碍的概念与特征812

二、老年精神障碍的分型813

三、老年精神障碍的筛查与诊断工具813

第二节 流行特征815

一、老年性神经症815

二、老年性情感障碍816

三、老年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障碍817

四、老年期酒精与药物依赖817

五、老年期谵妄818

六、老年性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818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819

一、遗传因素819

二、神经内分泌的变化与生化代谢功能异常819

三、脑组织与结构的病理性改变819

四、躯体疾病819

五、社会心理因素820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820

一、老年精神障碍的预防策略820

二、老年精神障碍的健康教育821

三、老年精神障碍的干预模式822

第六十五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824

第一节 概述824

一、基本概念824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825

第二节 分布特征828

一、人群分布828

二、时间分布830

三、地区分布830

第三节 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831

一、PTSD的发病危险因素831

二、PTSD的预后因素832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833

一、PTSD的预防策略833

二、PTSD的预防措施834

第六十六章 自杀行为838

第一节 概述838

一、自杀行为的概念838

二、自杀行为的分类839

第二节 分布特征840

一、地区分布840

二、时间分布841

三、人群分布842

第三节 危险因素843

一、遗传与基因843

二、精神障碍844

三、躯体疾病844

四、负性生活事件844

五、社会支持845

六、宗教信仰845

七、冲动性845

八、女性生理因素845

第四节 心理解剖846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847

一、预防策略847

二、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848

第六节 展望850

第六十七章 出生缺陷852

第一节 概述852

一、出生缺陷的定义852

二、出生缺陷的分类852

第二节 流行特征854

一、出生缺陷疾病频率指标的概念及计算854

二、出生缺陷的分布特征855

第三节 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863

一、概述863

二、遗传因素864

三、环境因素864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865

一、出生缺陷监测865

二、一级预防867

三、二级预防867

四、三级预防868

五、政府的政策干预策略868

六、建立出生缺陷预警系统869

第六十八章 先天性心脏病871

第一节 概述871

一、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871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型872

三、先天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873

第二节 流行特征873

一、地区分布873

二、时间分布874

三、人群分布876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877

一、遗传因素877

二、母体因素878

三、环境因素879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879

一、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策略879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措施880

第六十九章 龋病882

第一节 概述882

一、龋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882

二、龋病的临床分类884

三、龋病的治疗885

第二节 流行趋势885

一、龋病常用指数885

二、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887

第三节 病因及危险因素891

一、病因891

二、危险因素892

第四节 预防策略及措施893

一、龋病的三级预防893

二、龋病的预防措施893

第七十章 牙周病897

第一节 概述897

第二节 流行特征898

一、牙周病的流行特征898

二、牙周健康指数900

三、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903

四、我国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不足903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904

一、牙周病的始动因素904

二、牙周病的危险因素904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908

一、牙周病的三级预防908

二、控制菌斑909

三、控制局部相关危险因素912

四、提高宿主抵抗力913

第七十一章 白内障915

第一节 概述915

一、白内障的诊断915

二、白内障的分类915

第二节 流行特征916

一、人群分布916

二、地区分布91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919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920

第七十二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922

第一节 概述922

一、诊断922

二、分类923

三、分期923

第二节 流行特征925

一、地区分布925

二、时间分布925

三、人群分布926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927

一、吸烟927

二、饮酒927

三、营养因素927

四、肥胖928

五、心血管病928

六、糖尿病和高血糖928

七、炎症因素928

八、用药史929

九、遗传因素929

十、阳光照射929

十一、眼部因素929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930

一、合理膳食930

二、生活方式管理931

三、减少光线暴露931

四、早期筛查宣教931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932

第七十三章 尘肺病935

第一节 概述935

一、尘肺病定义935

二、尘肺病分类935

三、产生尘肺病的主要作业936

四、尘肺病诊断及致残程度鉴定936

五、主要临床表现936

六、尘肺病造成的经济负担936

第二节 流行特征937

一、国外流行趋势937

二、国内流行特征937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940

一、尘肺病病因940

二、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940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941

第七十四章 噪声性耳聋944

第一节 概述944

一、疾病发展模式944

二、临床表现945

三、病理生理945

四、诊断946

五、噪声性耳聋的严重程度分型946

第二节 流行特征946

一、听力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947

二、听力损害的发生率与防护效果948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949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949

一、控制噪声来源949

二、减少接触时间950

三、个人防护950

四、健康监护950

五、早期治疗950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950

一、存在的问题950

二、发展趋势及展望951

第七十五章 高原病954

第一节 概述954

一、急性高原病954

二、慢性高原病955

第二节 流行特征955

一、高原病的发病率955

二、病死率956

三、死亡原因956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956

一、个体因素957

二、环境因素957

三、职业因素958

四、生活因素958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959

一、保持良好心态959

二、加强体育锻炼959

三、排除高原禁忌证959

四、进入高原初期避免剧烈活动959

五、劳逸结合960

六、注意营养960

七、药物预防960

八、其他960

第五节 发展趋势或展望960

第七十六章 重金属中毒962

第一节 铅中毒962

一、概述962

二、流行特征964

三、病因和危险因素967

四、预防策略与措施967

第二节 铬中毒968

一、概述968

二、流行特征969

三、病因和危险因素970

四、预防策略与措施970

第三节 汞中毒970

一、概述970

二、流行特征971

三、病因和危险因素972

四、预防策略与措施972

第七十七章 农药中毒974

第一节 概述974

一、农药中毒974

二、常见农药中毒974

三、农药中毒的危害976

四、农药的毒性评价976

第二节 流行特征977

一、人群分布977

二、时间分布978

三、地区分布979

第三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979

一、农药使用安全知识979

二、农药使用方法980

三、农药使用中的行为980

四、农药的混合使用981

五、非生产性农药中毒981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981

一、加强农药管理,建立健全法规981

二、安全用药操作规程981

三、农药中毒监测报告982

四、健康教育982

五、新技术推广应用982

第七十八章 有机溶剂中毒984

第一节 概述984

第二节 苯中毒985

一、接触机会985

二、患病情况985

三、影响苯中毒发病的因素986

四、临床表现986

五、苯与白血病及其他肿瘤987

六、苯中毒的控制措施988

第三节 正己烷中毒989

一、接触机会989

二、患病情况990

三、临床表现990

四、正己烷对机体不良作用的流行病学研究991

五、正己烷中毒的控制措施991

第四节 二硫化碳中毒992

一、接触机会992

二、患病情况992

三、临床表现992

四、二硫化碳对机体不良作用的流行病学研究993

五、二氧化碳中毒的控制措施993

索引9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