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曲新英,吕飞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808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1

(一)开创与发展的时代背景2

(二)开创与发展的历史进程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色18

(一)科学内涵18

(二)基本特色2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真谛要义29

(一)基本问题29

(二)真谛要义33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35

(一)重大意义35

(二)基本要求39

热点问题评述43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43

第一篇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49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理论品格49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49

二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51

(一)客观条件51

(二)主观条件54

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品格57

(一)基本特征57

(二)理论品格60

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6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6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式提出及科学内涵68

(一)正式提出68

(二)科学内涵70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72

(一)历史进程72

(二)重要意义73

第三章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75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75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75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76

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78

(一)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78

(二)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国的根本法宝78

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80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80

(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82

热点问题评述87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87

第二篇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93

第四章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93

一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93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95

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97

(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97

(二)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99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总任务10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10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0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10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主要矛盾111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13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113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14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16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1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18

(一)基本路线118

(二)基本纲领121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122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23

(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8

第六章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3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37

(一)经济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138

(二)“两手”结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0

(三)转变发展方式与中国特色新“四化”14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44

(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144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149

(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5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54

(一)文化强国的核心要义154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155

(三)“双轮驱动”推进文化大繁荣158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59

(一)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59

(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163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66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意义166

(二)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和资源问题170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171

热点问题评述173

解读中国梦173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博弈175

袁隆平如是说——“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176

第三篇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81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181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建学说181

(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181

(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无产阶级先锋队182

(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行动指南182

(四)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严格的组织和制度183

(五)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革命的纲领和党的团结统一184

(六)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实事求是和自我批评的精神184

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推进到新阶段185

(一)关于“革命党”的建设思想186

(二)关于“执政党”的建设思想188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建理论的探索与实践191

(一)毛泽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境界191

(二)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发展196

(三)江泽民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品质199

(四)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做出新贡献206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11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211

二党的领导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证215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19

四党要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220

第九章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24

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意义224

(一)是深刻总结党的建设规律的重要体现224

(二)是积极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现实需要225

(三)是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225

(四)是广阔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226

(五)是人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切期待227

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要求227

(一)把握一条主线228

(二)坚持两个原则228

(三)加强五个建设229

(四)增强“四自能力”230

(五)树立“三型”形象231

(六)实现一个目标232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途径234

(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235

(二)以制度为保障236

(三)以科学方法为引导237

热点问题评述238

网络反腐的利与弊238

第四篇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43

第十章 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243

一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43

(一)“三个没有变”:依然处在初级阶段243

(二)“四个深刻”: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44

二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演变249

三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53

(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54

(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地位255

(三)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257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和使命259

一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与中国的国际战略259

(一)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259

(二)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262

二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267

(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68

(二)以“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70

(三)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建设和谐世界272

热点问题评述275

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275

后记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