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新犯罪实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重新犯罪实证研究
  • 丛梅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8700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惯犯-预防犯罪-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重新犯罪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家鉴评(一)1

专家鉴评(二)1

导论1

第一节 重新犯罪问题的研究价值1

一、重新犯罪研究的理论价值1

二、重新犯罪研究的实践价值2

第二节 重新犯罪研究的实证方法4

一、犯罪调查5

二、犯罪统计6

三、文献研究7

四、个案法8

第三节 国外重新犯罪研究概况8

一、欧美国家重新犯罪概况8

二、亚太地区国家重新犯罪概况10

第四节 中国重新犯罪研究概况11

一、建国初期至1983年的研究概况11

二、“严打”期间重新犯罪研究概况(1983~2005年)12

三、“宽严相济”时期重新犯罪研究概况(2005年~)13

第五节 中国重新犯罪现状与发展趋势15

一、当前国内重新犯罪现状15

二、国内重新犯罪的发展趋势18

第一章 重新犯罪的界定22

第一节 研究对象22

一、重新犯罪的概念22

二、与重新犯罪相似的概念25

第二节 重新犯罪分类29

一、国内外有关犯罪分类述要29

二、本书的重新犯罪分类32

第三节 重新犯罪的主要特征33

一、犯罪及处遇因素34

二、犯罪与主体因素40

三、犯罪与经济因素45

第二章 重新犯罪主体48

第一节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48

一、转型期我国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特点49

二、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主观原因59

三、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客观因素62

四、结语65

第二节 流动人口重新犯罪66

一、流动人口重新犯罪趋势66

二、流动人口重新犯罪特点69

三、结语74

第三节 城市无业闲散人员重新犯罪75

一、城市无业闲散人员重新犯罪现状75

二、城市无业闲散人员重新犯罪特点77

三、城市无业闲散人员重新犯罪原因分析79

四、结语82

第三章 重新犯罪行为84

第一节 重新犯罪手段84

一、作案手段84

二、销赃手段90

第二节 重新犯罪的犯罪侵害93

一、被害人的特征94

二、侵害对象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100

三、单位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111

第三节 暴力型重新犯罪的行为特征113

一、作案时间的选择表现为突发性和持续性相互转化115

二、受暴力亚文化影响115

三、强攻击性犯罪行为116

四、作案地域的机动性和固定性117

五、团伙暴力重新犯罪猖獗117

第四节 侵财型重新犯罪的行为特征119

一、追逐犯罪高收益性120

二、犯罪行为具有延续性和反复性121

三、犯罪形态趋向团伙化和职业化121

四、作案手段由简单型向智能型转变122

五、犯罪形式由隐蔽向公开转变122

第四章 重新犯罪心理研究123

第一节 研究重新犯罪心理的意义和方法123

一、研究意义123

二、研究方法125

第二节 重新犯罪心理概述127

一、重新犯罪心理和重新犯罪行为128

二、重新犯罪心理和重新犯罪动机129

三、重新犯罪心理和犯罪心理结构132

第三节 重新犯罪心理特征135

一、反社会心理135

二、敌视心理136

三、报复心理137

四、贪财心理138

五、亏本心理138

六、侥幸心理139

七、冲动心理140

第四节 犯罪成本与重新犯罪心理141

一、犯罪成本的概念界定141

二、理性预期与重新犯罪心理142

三、犯罪成本与重新犯罪心理144

第五章 重新犯罪原因152

第一节 重新犯罪的个体原因152

一、年龄153

二、心理与人格156

三、文化程度158

四、捕前职业状况160

五、经济生活状况161

第二节 重新犯罪的家庭原因166

一、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功能嬗变166

二、重新犯罪人员的家庭背景170

三、重新犯罪人员的家庭教育问题173

第三节 重新犯罪的社会原因178

一、社会不正之风178

二、文化冲突179

三、贫富差距181

四、社会歧视183

五、不良交往185

六、帮教安置困难186

第六章 重新犯罪及其社会控制187

第一节 转型期社会控制体系的转型与犯罪变化187

一、社会控制概述187

二、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社会控制调节论”188

三、社会组织控制的转型与犯罪变化190

四、社会制度控制的转型与犯罪变化192

五、思想观念的转变与犯罪变化194

第二节 社会控制视阈下的重新犯罪195

一、社会控制体系弱化与重新犯罪195

二、重新犯罪现象引发的反思197

三、加强社会控制体系建设的理性思考202

第三节 重新犯罪特殊群体的社会控制203

一、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社会控制203

二、流动人口重新犯罪的社会控制206

三、城市无业闲散人员重新犯罪的社会控制208

第七章 我国预防重新犯罪的对策研究211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理论基础及构成要素211

一、犯罪预防的理论基础211

二、预防犯罪的构成要素213

第二节 我国预防重新犯罪的主要措施215

一、监狱内处遇215

二、安置帮教政策234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48

第三节 预防重新犯罪的对策建议254

一、调整教育政策,完善教育改造254

二、改革并完善我国劳动改造制度265

三、完善我国罪犯分类处遇制度269

四、完善我国减刑、假释制度275

五、剥夺政策的建立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