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423648.jpg)
- 任奕奕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4366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天津市耀华中学-学校管理-数字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数字校园概述1
第一节 什么是数字校园1
一、数字校园研究概述1
二、数字校园的界定3
三、数字校园体系建设3
第二节 数字校园建设的意义8
一、数字校园与基础教育信息化8
二、数字校园与教育现代化12
三、基础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考15
第三节 推动数字校园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17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新体现17
二、数字校园建设要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17
第四节 耀华中学数字校园发展概述18
一、起步阶段18
二、改造阶段19
三、互通开放阶段22
第二章 数字校园的标准建设25
第一节 数字校园标准建设的主要内容25
一、基础设施规范25
二、应用系统规范26
三、信息标准规范27
四、项目管理规范29
五、技术文档规范30
六、系统用户规范30
第二节 数字校园标准建设的数据交换规则设计30
一、术语及相关技术30
二、数据交换流程31
三、数据交换格式的设计32
四、序列化和反序列化33
五、设计使用流程33
第三章 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34
第一节 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34
一、网络建设的规划34
二、几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36
第二节 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38
一、网络的建设与管理38
二、计算机房的建设与管理52
三、图书馆建设与管理58
四、多功能教室的建设与管理61
五、数字实验室设备与管理64
六、音频(广播)控制系统65
七、普通教室的建设与维护67
第三节 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67
一、改变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67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实事求是68
三、技术不是“万能”的68
四、科学规划,统筹管理68
五、承前启后,提升“数字校园”的整体能力68
六、合理分配投资比例69
七、建立数字校园建设规范69
第四章 数据与资源中心的建设70
第一节 数据中心概述70
一、数据中心的概念70
二、数据中心的功能目标71
三、数据中心的架构组成72
四、数据中心的工作原理72
五、数据中心的实施规划73
第二节 数据中心的建设74
一、建设的必要性74
二、数据中心的系统功能75
三、数据中心的系统设计76
四、数据中心的技术要求78
第三节 资源体系建设与数字图书馆78
一、中学校园网资源库体系78
二、中学校园网资源库建设的方法82
三、中学校园网资源库建设遵循的原则84
四、中学校本资源的开发制作85
五、数字图书馆86
第五章 学校管理信息化88
第一节 学校管理系统介绍88
一、教育教学管理软件89
二、纸质图书管理软件90
三、校园一卡通管理软件90
四、校讯通管理软件91
五、其他工作实用管理软件92
第二节 多元课程选择的实施与管理93
一、选修课程和社团课程的管理93
二、信息技术课程自主选课100
第三节 学校门户系统的建设与管理101
一、建设的必要性102
二、门户系统的功能设计102
三、系统设计103
四、技术要求103
第四节 数字校园应用软件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104
一、企业应用系统集成(EAI)104
二、软件公司的任务与软件的监理与评价106
第六章 数字校园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建设113
第一节 教师信息素养113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113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与能力要求116
第二节 耀华中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机制118
一、实施校园“绿色通行证”,为提升教师信息能力铺平道路118
二、加大软硬件建设,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119
三、了解教师需求,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120
四、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120
第七章 数字校园中的教与学122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123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123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和目标123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和策略124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课程模式125
第二节 信息时代教育观指导下的网络教学128
一、网络教学的定位与模式129
二、网络教学的理念130
三、网络教学的特点131
四、网络教学的形式132
五、网络教学的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133
六、网络教学对教育主体的要求134
七、网络教学的评价136
八、网络教学实例138
九、关于网络教学的进一步思考145
第三节 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146
一、数字校园环境下协作式研究性学习的开展146
二、数字校园环境下协作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152
第四节 远程教学的尝试155
一、远程教学模式155
二、对远程教学的认识156
三、远程教学的新尝试156
第八章 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159
第一节 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160
一、信息技术学科无纸化考试160
二、网上阅卷165
三、数字化校园环境中的学生成绩分析系统169
第二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72
一、电子档案袋评价172
二、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平台180
三、体质健康管理平台195
四、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过程管理平台206
五、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230
第三节 教师评价举例252
一、学生最喜爱教师评选252
二、优秀教职工评选254
第九章 数字校园发展愿景258
第一节 数字校园发展规划258
一、现状分析258
二、建设思路与总体目标260
三、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260
第二节 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264
一、资源开放信息共享的课堂教学新氛围264
二、突出网络共享优势,实现远程文化交流265
三、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形成数字化学习环境265
第三节 对数字校园建设的畅想与展望266
附件268
后记301
参考文献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