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第2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第2册
  • 比兴·神思·文质·文气编;徐中玉主编;萧华荣,侯毓信,蒋述卓编选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2456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84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802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丛刊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第2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比兴编3

一 赋比兴总论3

1.经学性的赋比兴3

2.文学性的赋比兴10

二 比兴在诗学中的地位20

1.比兴是诗的特征20

2.诗贵比兴24

3.骚 赋 词等亦用比兴29

三 作为诗歌发生论的“感物兴情”说33

1.“诗也者 兴之所为也”33

2.“诗人之兴 感物而作”39

四 作为诗歌创作论的“比兴寄托”说50

1.“比兴等为譬喻”(比喻法)50

2.“比兴皆托物寓情”(寄托法)59

3.“兴者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发端法)70

4.赋比兴要酌而用之76

五 作为诗歌本体论的“兴寄”“兴象”“兴趣”说84

1.“兴寄”“兴喻”等——作品思想内蕴84

2.“情兴”“意兴”等——作品情感内蕴96

3.“兴象”等——作品形象内蕴100

4.“兴趣”“兴致”等——作品风格内蕴106

六 作为诗歌接受论的“可以兴”说113

1.“诗可以兴”113

2.“读之令人不能兴者非佳诗也”120

3.“诗之可以兴人者以其情也”124

4.“言之工妙能使人感发兴起”130

5.“人之为学贵于有所兴起”134

七 作为诗歌批评论的比兴论诗138

1.论诗须识诗中比兴138

2.比兴论诗须忌穿凿147

3.诗中比兴读者可各以意会153

4.比兴说诗155

5.比兴评诗161

6.比兴解诗举隅166

神思编179

一 神思与文艺创作179

1.神思的特点179

2.神思的产生187

3.兴会198

4.创作中的自然天成208

5.不可勉强作文219

6.反对刻意为文223

7.妙悟225

二 神思与创作过程234

1.想象234

2.亲临其地之想251

3.立意253

4.意在笔先262

5.择粗精 别瑕瑜265

6.取象的材料266

7.取象与势269

8.思致必精271

9.以情为文274

10.若得神授285

11.思与境偕 神与境合291

12.胸有成竹293

13.构思的各种情况298

14.构思的客观环境311

三 神思的心理特征318

1.虚静318

2.用志不分326

3.“放胆”329

4.“心正气和”331

5.作文在有意无意之间333

四 修改加工344

1.表达344

2.修改加工346

文质编369

一 文质369

1.文与质369

2.文质关系372

3.质为主 文从质380

4.质美不必文饰385

5.质难文易386

6.重质387

7.反对虚美395

8.言之有物398

9.重文402

10.徒具形式为无用之文416

11.反对竞采丽 无兴寄429

12.辞达448

二 文意455

1.文与意455

2.意与韵律466

3.意为主 亦重字、句468

4.为情造文474

5.意巧词妍481

三 文理489

1.文理关系489

2.务以理胜493

3.重文不重理500

4.无理而妙501

5.反对理过其辞502

四 文道511

1.文与道511

2.文道关系519

3.以道为本526

4.为文明道531

5.文以载道 贯道等535

6.有道文自工536

7.因文见道542

8.言与道相称545

文气编551

一 文以气为主551

1.论文当先论气551

2.气之清浊有体568

3.气以诚为主584

4.气不可以不贯589

5.文要得神气593

6.文以气为辅597

二 气与志(道理) 言 法 胆 识 才 情之关系601

1.气根于志(道理)601

2.气充言雄608

3.气盛法有所不得施613

4.气与胆 识 才 情615

三 为文必在养气620

1.为文莫先养气620

2.清和其心 调畅其气633

3.养气之功 在于集义637

4.气之所充 非本于学不可也647

5.身之所历 目之所见7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