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擅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巨邦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901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中医流派-学术思想-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擅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曾辅民生平介绍1
一、初学中医45(1957—1963)1
二、凉山行医(1963—1979)2
三、成都教学行医(1979—2009)3
四、笔者与曾师的交往4
第二章 曾辅民学术思想探析6
第一节 继承伤寒,善用经方6
一、得经方深意,不随意加减6
二、抓主症,用经方8
三、经方重剂,量证对应10
四、经方合用,疗效益彰11
五、用经方治大病、怪病12
第二节 崇尚火神派,擅用姜附14
一、服膺郑氏,扶阳为先14
二、阳主阴从,扶阳抑阴18
三、禀火神心法,擅用姜附23
(一)广用24
(二)重用乌姜附28
(三)单刀直入34
四、精于阴证,尤识虚阳外现37
五、详研医理,细辨龙雷之火43
六、辨证论治,重视舌象47
七、经方加火神,如虎添翼50
八、驳阳常有余,批苦寒伤阳52
九、扶阳诸方,运用娴熟56
1.当归四逆汤56
2.理中汤60
3.桂枝甘草汤62
4.乌头赤石脂丸64
5.薏苡附子败酱散66
6.自拟补肝散(汤)69
第三节 基础理论,独有见识71
一、以三焦五脏法指导辨证论治72
1.上焦责之心肺,扶心肺气阳为其重72
2.中焦责之肝脾,补脾调肝为其要73
3.下焦责之肝肾,温补肝肾为其本74
二、图解中医基础理论75
三、进一步阐释李东垣“阴火”机理77
第三章 曾辅民医案精选80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证80
1.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80
2.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81
3.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姜附茯半汤加味81
4.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苍术/四逆汤加味82
5.身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83
6.身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83
7.身僵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苍术84
8.身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四逆汤加味84
9.腰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85
10.腰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86
11.腰痛——麻附细辛汤加味/附桂剂加味87
12.头重——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吴茱萸汤加味87
13.头昏头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88
14.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88
15.咳嗽——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89
16.咽痛——麻附细辛汤合滋肾丸加减89
17.声嘶——麻附细辛汤合薏苡附子散加味89
18.红斑——麻附细辛汤加味90
二、桂枝汤及类方证90
19.经期感冒——桂枝汤90
20.感冒——桂枝加附子合桂枝加杏朴汤加减91
21.身热——桂枝加附子汤加味91
22.多汗——桂枝加附子汤加味92
23.多汗——桂枝加附子汤加味92
24.多汗——桂枝加附子汤加味93
25.太阳中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93
26.腹痛——桂枝新加汤加味94
27.身痛——桂枝新加汤加味94
28.头痛——桂枝新加汤加味94
29.奔豚证——桂枝加桂汤加味/肾着汤加味/真武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95
30.红斑——桂枝汤加味96
31.皮肤痒痛——桂枝加葛根汤加味97
三、大、小柴胡汤证98
32.发热——小柴胡汤98
33.发热——小柴胡汤加鳖甲、牡蛎99
34.发热——小柴胡汤加猪苓、茯苓99
35.胆痈——大柴胡汤100
四、姜桂汤证101
36.流涕——姜桂汤加味101
37.流涕——姜桂汤合四逆汤102
38.鼻塞流涕——桂枝甘草汤加味/姜桂汤加味102
39.咳嗽——姜桂汤加味103
40.咳嗽——姜桂汤合半夏散加附子104
五、姜茯附半汤证104
41.咳喘——姜附茯半汤加味104
42.哮喘——姜附茯半汤加味105
43.痉咳——姜附茯半汤加味106
44.胸痹——姜附茯半汤加味106
六、小青龙汤证107
45.咳嗽——小青龙汤加附子/四逆汤加减107
46.咳嗽——小青龙汤加附子109
47.咳嗽——苓桂术甘汤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青龙汤加减109
七、麻杏苡甘汤证111
48.面疣——麻杏苡甘汤加减111
49.皮肤干燥——麻杏苡甘汤加味111
八、桂枝甘草汤及类方证112
50.睡醒饥饿症——桂枝甘草汤加味112
51.饭后困倦症——桂枝甘草汤加味113
52.心烦——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113
53.烦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14
54.心下空虚——桂枝甘草汤加附子115
55.胸痹——桂枝甘草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附子115
56.胸痹——桂枝甘草汤加味116
57.胸痹——姜桂汤加味/桂枝甘草汤加味117
58.胃痛——桂枝甘草汤合半硫丸加减118
59.颤动症——桂枝甘草汤加附子、砂仁及补肾药119
60.干咳——桂枝甘草汤合薏苡附子散加味119
61.鼻衄——桂枝甘草汤加附子120
62.鼻衄——桂枝甘草汤加味120
63.鼻衄——桂枝甘草汤合甘草干姜汤合小半夏汤加减121
64.红斑——桂枝甘草汤合麻附细辛汤加味121
九、乌头赤石脂丸证122
65.胸痛——乌头赤石脂丸加减122
66.胸痛——薏苡附子散合乌头赤石脂丸加减122
67.胸痛——乌头赤石脂丸合桂枝甘草汤/薏苡附子散合甘草干姜汤加减123
68.胸痛——乌头赤石脂丸加味124
69.胸背痛——乌头赤石脂丸加减125
70.胸闷——乌头赤石脂丸合甘草干姜汤、交泰丸加减125
71.痛经——乌头赤石脂丸加减126
十、薏苡附子散证127
72.咽喉异物感——薏苡附子散合麻附细辛汤加味/姜桂汤加附子127
73.咽痛——薏苡附子散加味128
74.咽痛——薏苡附子散加味128
75.咽痛——薏苡附子散合半夏散加味129
76.咽痛——薏苡附子散合封髓丹加味129
77.咽痛——薏苡附子散加味130
78.咽痛——姜桂汤合薏苡附子散加味130
79.咽痛——薏苡附子散合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131
80.带状疱疹——薏苡附子散加味/桂枝加附子汤加味131
十一、大小建中汤及类方证132
81.胃痛——大建中汤合半硫丸加减132
82.胃痛——大建中汤加减133
83.胃痛——大建中汤加减133
84.腹痛——大建中汤合乌头煎加味133
85.胃痛——小建中汤加味134
86.肢痛——黄芪建中汤加味135
87.面热——黄芪建中汤加味135
十二、甘草干姜汤证136
88.咳痰——甘草干姜汤加味136
89.胃痛——甘草干姜汤加味137
90.胃痛——甘草干姜汤加味/桂枝甘草汤合甘草干姜汤合大乌头汤加减137
91.呃逆——甘草干姜汤加味139
92.呃逆——甘草干姜汤加味140
93.呃逆——甘草干姜汤加味140
94.肛周重痛——甘草干姜汤加味141
95.皮肤干燥——甘草干姜汤合姜桂汤加味141
96.身痒——甘草干姜汤合麻杏苡甘汤加味/封髓丹加味142
97.手癣——甘草干姜汤合麻杏苡甘汤加味143
98.月经淋漓不尽——甘草干姜汤加味143
99.月经量少——甘草干姜汤加味144
十三、乌头煎证144
100.胃痛——乌头煎合甘草干姜汤加味144
101.胃痛——乌头煎合甘草干姜汤、桂枝甘草汤加味145
102.胃脘痛——乌头煎146
103.腹痛——乌头煎146
十四、理中汤及类方证147
104.咳嗽——理中汤加味147
105.胃胀——理中汤加味/肾着汤加味147
106.痛泻——理中汤加味148
107.胃胀——附子理中汤加味149
108.泄泻——附子理中汤加味149
109.经漏——附子理中汤加减150
十五、薏苡附子败酱散证151
110.乏力、咽痛——葛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151
111.咽喉红肿——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152
112.慢性前列腺炎——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152
113.痤疮——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合升陷汤加味154
114.痤疮——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156
十六、四逆汤及类方证157
115.眠差——四逆汤合半硫丸加味157
116.不寐——四逆汤加龟板、肉桂、砂仁157
117.四逆汤合姜桂汤、桂枝甘草汤加味/四逆汤加味/四逆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味158
118.头晕——四逆汤加味/合平胃散加减159
119.过敏性鼻炎——四逆汤合苍耳子散加减/薏苡附子散合姜桂汤加减160
120.胃胀——四逆汤加味161
121.胃胀——四逆汤加味162
122.胃胀——四逆汤加味163
123.胃胀——四逆加人参汤加味163
124.胃胀——四逆汤加味164
125.胃酸——四逆汤加味165
126.胃酸——四逆汤合姜附茯半汤加味166
127.胃寒——封髓丹/四逆汤加味166
128.纳呆——四逆汤加减166
129.乏力——四逆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味/砂半理中汤加减167
130.腹泻——人参四逆汤加味168
131.便秘——四逆汤加味168
132.黄疸——茵陈四逆汤加减169
133.腹痛——薏苡附子散合四逆汤加味170
134.小腹冷胀——四逆加人参汤加味171
135.畏寒——茯苓四逆汤合肾着汤加减172
136.腰胀痛——四逆汤合肾着汤加味173
137.腰痛——茯苓四逆汤加味173
138.肢软——人参四逆汤加味174
139.冷痛——四逆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味174
140.畏寒——四逆汤加味175
141.小便不利——四逆汤加减176
142.遗尿——四逆汤加减178
143.尿频——四逆汤加减179
144.头冷——四逆加吴茱萸汤179
145.虚阳外越证——四逆汤加味180
146.身热——四逆汤加减/四逆加人参汤加味180
147.高热——四逆加人参汤/四逆汤加减182
148.口水自流——四逆汤加肉桂、葱白/四逆汤加味183
149.舌疮——四逆汤加肉桂183
150.咽痛——四逆汤加肉桂/白通汤加味185
151.口干——四逆加人参汤加味185
152.水泡——四逆汤加白芷186
153.痛经——四逆汤加味186
154.经漏——四逆汤加肉桂、炮姜187
155.经漏——四逆汤加味188
十七、白通汤证188
156.不寐——白通汤/潜阳丹加味188
157.咽痛——白通汤加肉桂189
158.身热面赤——白通汤190
159.身热面赤——白通汤191
160.身热面赤——白通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味192
161.身热面赤——白通汤192
162.身热面赤——白通汤193
163.身热面赤——白通汤194
164.汗症——白通汤/四逆汤加味/桂枝甘草龙牡汤加附子194
165.身热——白通汤195
166.阵热——白通汤196
167.头痛——白通汤/四逆汤加味196
168.虚汗——白通汤197
十八、通脉四逆汤证197
169.小腹冷胀——通脉四逆汤加味197
170.面烘热——通脉四逆汤合橘枳姜汤加味198
171.痛经——通脉四逆汤加味198
172.痛经——通脉四逆汤加味199
十九、乌附麻辛桂姜汤及类方证199
173.痹病——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199
174.痹病——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200
175.下肢痛——乌附细辛重剂201
176.疼痛——乌头桂枝汤合四逆汤加减201
二十、潜阳丹及封髓丹证202
177.遗精——潜阳丹加味202
178.身痒——潜阳丹加味203
179.不寐——封髓丹加味203
180.胃寒——封髓丹/附子理中汤加味204
181.口臭——封髓丹加味205
182.眼胀——甘草干姜汤合封髓丹、橘枳姜汤加味205
183.眼热痛——封髓丹加味206
184.眼红肿——封髓丹加味206
185.牙痛——封髓丹加味/回阳饮加减208
186.皮肤瘙痒——封髓丹加味208
187.牙痛——潜阳封髓丹加味209
188.口腔溃疡——潜阳封髓丹加减/合术附汤加减/四逆汤加味/肾着汤加味210
二十一、四神丸及桃花汤证212
189.腹泻——桃花汤合附子粳米汤212
190.腹泻——四神丸合桃花汤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加味/自拟附子肉桂汤213
191.腹泻——四神丸加味/合桃花汤加减215
192.泄泻——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四神丸加味/四神丸合桃花汤加味215
二十二、引火汤证216
193.阴痛——芍药甘草汤合引火汤加味216
194.肛周疼痛——引火汤217
195.面热——引火汤合甘草干姜汤加味218
196.口溃——引火汤加味218
197.耳鸣——引火汤加味219
198.身痒——引火汤加味220
199.皮肤瘙痒——傅山引火汤加减221
200.皮肤瘙痒——引火汤加味221
201.身痒——引火汤加味222
二十三、温氏奔豚汤及类方证222
202.腹痛——温氏奔豚汤加味222
203.腹痛——温氏奔豚汤加味223
204.胸腹热——温氏奔豚汤加味223
二十四、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224
205.烦躁——当归四逆汤加减224
206.不寐——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225
207.胸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225
208.腹胀——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26
209.醒后身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28
210.腰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28
211.黎明腰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29
212.黎明腰痛——当归四逆汤229
213.肢冷——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半硫丸加味230
214.胁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231
215.关节酸软——当归四逆汤加减232
216.下肢酸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232
217.关节疼痛——当归四逆汤加减232
218.痹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233
219.头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234
220.乳房胀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234
221.厥冷——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四逆汤加味235
222.肢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236
223.鼻咽干涩——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四逆汤加味237
224.痤疮——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甘草汤、麻杏苡甘汤加味238
225.手足心痒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239
226.痛经——乌头桂枝汤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239
227.痛经——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240
228.经漏——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240
229.经漏——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川乌241
230.月经不调——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四逆汤加减/附子理中汤加味242
二十五、吴茱萸汤证243
231.头痛呕吐——吴茱萸汤加附子加味243
232.头痛——吴茱萸汤加味243
233.头痛——吴茱萸汤合桂枝甘草汤244
234.眩晕——吴茱萸汤加味/理中加吴茱萸汤加味244
二十六、滋肾丸证245
235.小便热痛——滋肾丸加味245
236.癃闭——滋肾丸加味246
237.癃闭——滋肾丸加味247
二十七、苓桂术甘汤证247
238.咳喘——苓桂术甘汤加减247
239.胃气上冲——苓桂术甘汤加味247
二十八、栀子豉汤证248
240.胸热——栀子豉汤合甘草干姜汤248
241.烦热——栀子豉汤加味248
二十九、肾着汤证249
242.腹胀、便秘——肾着汤加味249
243.腰背痛——肾着汤加味250
三十、自拟补肝汤、补肾汤证251
244.胁痛——自拟补肝汤加味251
245.多汗——自拟补肝汤加减251
246.头痛——自拟补肝汤加味251
247.哈欠——自拟补肾汤252
三十一、温胆汤及类方证252
248.发热——黄连温胆汤加味252
249.肿胀——温胆汤加味253
250.尿频——温胆汤加味/补肝汤加味253
251.水痘——黄连温胆汤加味254
三十二、丹栀逍遥散及类方证255
252.郁热——丹栀逍遥散加味255
253.阴茎肿痛——丹栀逍遥散加味256
254.带下——丹栀逍遥散加味256
三十三、交泰丸证257
255.舌肿痛——交泰丸257
256.舌热痛——交泰丸合封髓丹加味257
三十四、其他方证258
257.痉咳——半夏散加味258
258.痰证——理痰汤加减259
259.眠差——补坎益离丹加味260
260.胸闷——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260
261.胸胁痛——柴胡疏肝散加味261
262.痞证——生姜泻心汤261
263.肢软——加减正气散262
264.腹泻——术附汤加减/甘草干姜汤加味/肾着汤加减263
265.小腹冷胀——干姜附子汤加味264
266.头晕欲扑——真武汤合桂枝生姜枳实汤264
267.阴痛——四妙丸加附子黄芪265
268.尿浊——七味白术散加味/缩泉丸加味/茯苓四逆汤加减/萆薢分清饮加减265
269.二便异常——补中益气汤加味267
270.二阴灼热——白通汤加味/引火汤加味/补中益气汤加味/桂枝甘草龙牡汤加味267
271.带下——阳和汤加减/当归四逆汤加减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