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组织塑造与目标协同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组织塑造与目标协同性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410769.jpg)
- 王新华,尹瑞强,王爱华,赵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4238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组织管理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组织塑造与目标协同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1.1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1
1.1.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2
1.2 组织与个体关系研究评述5
1.2.1 组织认同研究现状5
1.2.2 组织承诺研究现状7
1.2.3 组织支持研究现状8
1.2.4 组织变革研究现状8
1.2.5 人员分层管理研究现状9
1.3 目标协同性研究评述10
1.3.1 目标协同性的基础研究10
1.3.2 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关系研究现状13
1.3.3 协同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18
1.3.4 协同性测度方法研究现状19
1.3.5 协同控制机制研究现状22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4
1.4.1 组织塑造研究现状分析24
1.4.2 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协同性研究现状分析25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7
2.1 相关概念界定27
2.1.1 组织与企业27
2.1.2 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28
2.1.3 协同性28
2.2 塑造论哲学30
2.2.1 塑造论哲学简介30
2.2.2 人与自然的关系32
2.2.3 塑造论哲学相关概念34
2.3 企业及员工目标结构与特性分析35
2.3.1 企业目标结构与特性分析35
2.3.2 员工目标结构与特性分析36
2.4 全书主要管理思想37
2.5 本章小结40
第3章 相关资料的调查与分析41
3.1 个体对组织的维护性与攻击性调查41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41
3.1.2 调查指标的分析与确定42
3.1.3 调查的实施与结果分析51
3.2 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65
3.2.1 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遴选与调查65
3.2.2 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统计与分析77
3.3 本章小结95
第4章 组织中的互为塑造关系97
4.1 概念界定97
4.1.1 个体的塑造过程97
4.1.2 组织的塑造过程98
4.2 个体素质塑造99
4.2.1 影响因素分析100
4.2.2 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与分类101
4.3 组织内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塑造103
4.3.1 影响因素分析104
4.3.2 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与分类106
4.4 组织对个体的塑造107
4.4.1 影响因素分析108
4.4.2 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与分类111
4.5 个体对组织的塑造113
4.5.1 影响因素分析113
4.5.2 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与分类116
4.6 本章小结119
第5章 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的测度方法121
5.1 组织内部个体层次的划分121
5.1.1 指标体系建立遵循准则及原则122
5.1.2 个体层次划分指标体系建立122
5.1.3 个体层次划分聚类分析126
5.2 “塑造场”的界定及参量辨析130
5.2.1 “塑造场”建立的可行性130
5.2.2 “塑造场”的界定131
5.2.3 参量辨析132
5.3 塑造度的测度方法135
5.3.1 影响因素的意识类型划分135
5.3.2 序参量的确定140
5.3.3 塑造度测度函数初建143
5.4 组织对个体塑造度的测度方法146
5.4.1 因素重要度试算146
5.4.2 塑造度的测度150
5.5 个体对组织塑造度的测度方法150
5.5.1 因素重要度试算151
5.5.2 塑造度的测度156
5.6 本章小结156
第6章 目标协同性测度模型构建分析158
6.1 目标协同性测度模型构建原则158
6.2 目标协同性测度模型特性分析159
6.2.1 层次指标模型构建分析160
6.2.2 目标熵模型构建分析164
6.3 目标协同性测度模型构建步骤167
6.4 本章小结169
第7章 目标协同性测度方法研究170
7.1 层次指标测度模型170
7.1.1 模型构建170
7.1.2 指标权重计算174
7.2 目标熵测度模型178
7.2.1 协同度影响因素熵分析178
7.2.2 目标熵模型测度方法使用183
7.3 目标协同性评价准则建立186
7.4 两种协同性测度模型比较与分析189
7.5 本章小结191
第8章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规律分析192
8.1 目标协同性动态变化的客观存在性192
8.2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趋势分析193
8.2.1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的总体趋势193
8.2.2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的熵分析194
8.2.3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的理论假设195
8.2.4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的基本形式195
8.3 企业层面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分析199
8.3.1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趋势200
8.3.2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分析202
8.4 员工层面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分析214
8.5 本章小结218
第9章 目标协同性控制机制研究220
9.1 控制机制原理分析220
9.2 控制机制系统分析221
9.3 控制机制分类分析224
9.4 控制机制实施方法与步骤229
9.5 本章小结233
第10章 规则管理及其制定研究234
10.1 “规则”的作用234
10.1.1 “规则”的界定及起因234
10.1.2 规则管理的概念及特点236
10.1.3 “规则”的作用分析238
10.2 “规则”制定的相关问题239
10.2.1 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240
10.2.2 高度强调组织文化和组织和谐241
10.2.3 充分保障规则的合法性241
10.2.4 持续维护规则的公平正义性242
10.3 本章小结243
第11章 应用实例分析244
11.1 煤炭企业目标协调性分析244
11.1.1 煤炭企业目标协调性分析背景244
11.1.2 煤炭企业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统计246
11.1.3 煤炭企业与非煤炭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对比分析249
11.2 查庄煤矿目标协同性分析252
11.2.1 企业概况252
11.2.2 调查概况252
11.2.3 目标协同度计算253
11.2.4 结果分析256
11.3 兖矿集团物资部目标协同性分析实例258
11.3.1 企业概况258
11.3.2 调查概况259
11.3.3 目标协同度计算261
11.3.4 结果分析263
11.4 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标协同性分析264
11.4.1 企业概况264
11.4.2 调查概况265
11.4.3 目标协同度计算266
11.4.4 结果分析268
11.5 应用结果综述270
11.6 本章小结271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272
12.1 主要结论272
12.2 主要创新点274
12.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75
附录277
参考文献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