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庐剧声腔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庐剧声腔系统
  • 吴正明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中西书局
  • ISBN:978754750399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庐剧-戏曲音乐-声腔-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庐剧声腔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部]庐剧声腔系统概述1

一、庐剧主调声腔系统1

(一)二凉2

(二)三七2

(三)寒腔3

(四)端公调3

(五)老生调3

(六)小生调3

(七)衰调3

(八)丑调3

二、庐剧花腔声腔系统3

三、庐剧声腔系统的基本结构4

(一)寻板4

(二)抹拐5

(三)伸腔5

(四)连词8

(五)过台9

(六)吆台11

四、庐剧声腔系统的板式特征14

(一)起板与落板14

1.顶板起腔14

2.眼上落腔14

〈1〉字落板15

〈2〉腔落眼15

(二)破板与抢板16

1.破板16

2.抢板17

3.迟拍18

五、庐剧声腔系统的基本节奏特征19

(一)短促、密集式20

1.对称式20

2.前密后疏式21

3.前疏后密式21

4.前后皆疏中密式21

5.前后皆密中疏式22

(二)切分、顿逗式23

1.切分式23

2.顿逗式25

(三)强起、眼接、弱落式27

六、庐剧声腔系统的基本旋律特征27

(一)五声音阶27

(二)邻音级进27

(三)邻音大跳31

1.邻音六度大跳32

2.邻音七度大跳32

3.邻音九度大跳32

4.邻音十度大跳33

5.邻音十四度大跳33

6.非邻音大跳33

〈1〉同音八度大跳33

〈2〉纯十一度大跳33

〈3〉纯十二度大跳33

(四)连续下行与强调主音34

(五)重复、变奏与模进36

七、庐剧声腔系统的常用装饰音38

1.倚音38

2.颤音40

3.滑音41

八、庐剧声腔系统的语言衬字、衬词、衬腔42

(一)庐剧声腔系统的语言42

(二)庐剧声腔系统的衬字、衬词、衬腔43

1.曲首衬腔43

2.字间衬腔44

3.句间衬腔44

〈1〉帮腔44

〈2〉吆台44

〈3〉连腔形式的衬字44

〈4〉句尾衬腔46

〈5〉曲尾衬腔46

九、庐剧声腔系统的调式色彩49

(一)平行交替调式49

(二)三重交替调式51

(三)单一性调式54

(四)不同宫音系统的调式转调55

1.不同调式的上五度关系转调55

2.不同调式的下五度关系转调56

十、庐剧主调声腔系统的唱腔曲牌关系(兼述花腔声腔系统)57

(一)“二凉”与“寒腔”、“小生调”的唱腔曲牌关系57

(二)“三七”与“寒三七”、“小生三七”的唱腔曲牌关系59

(三)行当专用调的唱腔曲牌关系61

(四)“二凉类”、“三七类”及行当专用调类的关系63

1.“寒腔”是“三七”唱腔曲牌的反调63

2.“小生调”是“小生三七”唱腔曲牌的反调66

附:庐剧主调系统曲牌关系示意图68

(五)与主调系统并列的花腔系统68

[中部(上)]庐剧主调唱腔曲牌分析72

一、二凉72

(一)“二凉”唱腔曲牌谱例72

(二)“二凉”唱腔曲牌分析73

1.表现功能73

2.起落板规律73

3.基本形式的变化73

〈1〉寻板与散板73

〈2〉起板句的变化74

〈3〉下句的变化78

〈4〉连词81

〈5〉过台与吆台85

4.特性音调95

〈1〉羽调式的特性音调及其变体95

〈2〉徵调式的特性音调及其变体97

5.唱词的节奏安排(附表)98

二、三七104

(一)“三七”唱腔曲牌谱例104

(二)“三七”唱腔曲牌分析105

1.表现功能105

2.起板与接唱规律105

3.基本形式的变化105

〈1〉寻板、帮腔与抹拐105

〈2〉起板句的变化106

〈3〉下句的变化108

〈4〉上句的变化110

〈5〉连词111

〈6〉过台与吆台113

4.特性音调120

5.唱词的节奏安排(附表)122

(三)“三七”唱腔曲牌的反调“寒三七”126

1.“寒三七”唱腔曲牌谱例126

2.“寒三七”唱腔曲牌分析127

〈1〉表现功能127

〈2〉起板与接唱规律127

〈3〉基本形式的变化127

〈4〉特性音调133

〈5〉唱词的节奏安排(附表)133

(四)“三七”唱腔曲牌的男腔“小生三七”135

1.“小生三七”唱腔曲牌谱例135

2.“小生三七”唱腔曲牌分析135

〈1〉表现功能135

〈2〉起板与接唱规律136

〈3〉基本形式的变化136

〈4〉特性音调143

〈5〉唱词的节奏安排(附表)144

三、寒腔(东流调)146

(一)“寒腔”唱腔曲牌谱例146

(二)“寒腔”唱腔曲牌分析147

1.表现功能147

2.起板与接唱规律147

3.基本形式的变化147

〈1〉寻板与散板147

〈2〉起板句与上句的变化148

〈3〉下句的变化151

〈4〉连词152

〈5〉过台与吆台157

4.特性音调162

5.唱词的节奏安排(附表)163

四、端公调166

(一)“端公调”唱腔曲牌谱例166

(二)“端公调”唱腔曲牌分析167

1.表现功能167

2.起板与接唱规律167

3.基本形式的变化167

〈1〉上句的变化167

〈2〉下句的变化169

〈3〉连词170

4.特性音调174

5.唱词的节奏安排(附表)175

五、老生调(行当专用调)176

(一)“老生调”唱腔曲牌谱例176

(二)“老生调”唱腔曲牌分析177

1.表现功能177

2.起板与接唱规律177

3.基本形式的变化177

〈1〉起板句的变化177

〈2〉下句的变化178

〈3〉小过台179

〈4〉大过台180

4.特性音调181

5.唱词的节奏安排(附表)181

六、小生调(行当专用调)183

(一)“小生调”唱腔曲牌谱例183

(二)“小生调”唱腔曲牌分析184

1.表现功能184

2.起接规律184

3.基本形式的变化184

〈1〉寻板184

〈2〉起板句与上句的变化184

〈3〉下句的变化186

〈4〉连词187

〈5〉小过台189

〈6〉大过台190

4.特性音调191

5.唱词的节奏安排(附表)191

七、衰调(行当专用调)193

(一)“衰调”唱腔曲牌谱例193

(二)“衰调”唱腔曲牌分析194

1.表现功能194

2.起接规律194

3.基本形式的变化194

〈1〉寻板194

〈2〉起板句与上句的变化194

〈3〉下句的变化198

〈4〉连词199

〈5〉小过台199

〈6〉大过台201

〈7〉吆台203

4.特性音调204

5.唱词的节奏安排(附表)204

八、小丑调(行当专用调)206

(一)“小丑调”唱腔曲牌谱例206

(二)“小丑调”唱腔曲牌分析207

1.表现功能207

2.起接规律207

3.基本形式的变化207

〈1〉起板句与上句的变化207

〈2〉下句的变化208

〈3〉连词210

〈4〉小过台210

〈5〉大过台211

〈6〉吆台212

4.特性音调212

5.唱词的节奏安排(附表)213

[中部(下)]庐剧花腔常用唱腔曲牌分析216

一、对药调216

(一)“对药调”唱腔曲牌谱例216

(二)“对药调”唱腔曲牌分析216

1.抒情性“对药调”(一板一眼,中慢速度)217

2.欢快性“对药调”(一板一眼,中等速度)218

3.叙事性“对药调”(一板三眼,稍快速度)219

二、担水调221

(一)“担水调”唱腔曲牌谱例221

(二)“担水调”唱腔曲牌分析222

(三)“担水调”唱腔曲牌的基本形式223

1.对比式两段体结构223

2.再现式三段体结构223

三、三赶调225

(一)“三赶调”唱腔曲牌谱例225

(二)“三赶调”唱腔曲牌分析225

四、拦马调226

(一)“拦马调”唱腔曲牌谱例226

(二)“拦马调”唱腔曲牌分析227

五、采茶调231

(一)“采茶调”唱腔曲牌谱例231

(二)“采茶调”唱腔曲牌分析231

六、打桑调232

(一)“打桑调”唱腔曲牌谱例232

(二)“打桑调”唱腔曲牌分析233

七、长工调234

(一)“长工调”唱腔曲牌谱例234

(二)“长工调”唱腔曲牌分析235

八、讨学钱调236

(一)“讨学钱调”唱腔曲牌谱例236

(二)“讨学钱调”唱腔曲牌分析236

(三)“讨学钱调”唱腔曲牌的表现形式236

1.对称式的上下句结构236

2.对比式的上下句结构237

3.强化终止式239

九、看相调239

(一)“看相调”唱腔曲牌谱例239

(二)“看相调”唱腔曲牌分析240

十、打补钉调240

(一)“打补钉调”唱腔曲牌谱例240

(二)“打补钉调”唱腔曲牌分析241

十一、扒沙调244

(一)“扒沙调”唱腔曲牌谱例244

(二)“扒沙调”唱腔曲牌分析244

(三)“扒沙调”唱腔曲牌的基本结构与变化245

1.对比性的起落句结构形式245

2.四句体的结构形式246

3.多句体的结构形式246

4.“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结构形式247

十二、骂鸡调248

(一)“骂鸡调”唱腔曲牌谱例248

(二)“骂鸡调”唱腔曲牌分析249

十三、铺床调250

(一)“铺床调”唱腔曲牌谱例250

(二)“铺床调”唱腔曲牌分析250

十四、放鹦哥调252

(一)“放鹦哥调”唱腔曲牌谱例252

(二)“放鹦哥调”唱腔曲牌分析253

十五、薛凤英调255

(一)商调式“薛凤英调”唱腔曲牌谱例255

(二)商调式“薛凤英调”唱腔曲牌分析255

(三)羽调式“薛凤英调”唱腔曲牌分析260

(四)徵调式“薛凤英调”唱腔曲牌分析261

十六、剪花调262

(一)“剪花调”唱腔曲牌谱例262

(二)“剪花调”唱腔曲牌分析263

十七、点大麦调264

(一)“点大麦调”唱腔曲牌谱例264

(二)“点大麦调”唱腔曲牌分析264

十八、赶路调267

(一)“赶路调”唱腔曲牌谱例267

(二)“赶路调”唱腔曲牌分析268

[下部]庐剧新腔273

一、庐剧新腔概述273

二、庐剧新腔选段(吴正明作曲)275

(一)现代戏《霓虹灯下的哨兵》(1977年)275

记得家乡那一晚(春妮唱段)275

针线包(陈喜、春妮唱段)279

(二)古装戏《红楼梦》(1978年)281

想当初(贾宝玉唱段)281

(三)现代戏《妈妈》(1981年)285

摇篮歌(贺冬兰唱段)285

想不到奇耻大辱从天降(贺秉忠唱段)287

踏遍青山去找党(巧姑唱段)290

荷包相配人团圆(贺冬兰唱段)293

(四)古装戏《莫愁女》(1982年)296

耳边喜乐一阵阵(莫愁唱段)296

(五)古装戏《点状元》(1984年)299

春风得意千花放(徐建业唱段)299

小店从此有名气(春喜唱段)301

望窗外(陈氏唱段)304

后退一步道路宽(周正贤唱段)306

(六)现代戏《她从迷雾中走过》(1987年)308

我错在哪?(玉人唱段)308

(七)现代戏《野菊花》(1989年)310

我又喊你田队长(秀姑唱段)310

(八)现代戏《祥林嫂》(1990年)311

十一岁婆婆领我到你家(祥林嫂唱段)311

也怪我心太软(祥林嫂唱段)313

(九)现代戏《杜鹃啼血》(2010年)315

泪水潸潸流不尽(娟子唱段)315

杜鹃花上点点红(娟子唱段)317

难开口来要开口(娟子唱段)319

家乡依然好风光(娟子唱段)321

后记325

参考文献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