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
  • 李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2941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建设-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概念和体系3

第一章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概念3

第一节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4

第二节 广义概念的中国科协组织建设及其构成5

第三节 狭义概念的中国科协组织建设及其构成6

第四节 区分中国科协组织建设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的意义6

第二章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体系(一)8

第一节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建设系列8

第二节 中国科协地方组织建设系列9

第三节 中国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系列10

第四节 领导班子建设系列11

第五节 干部队伍建设系列12

第六节 人才队伍建设系列13

第三章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体系(二)15

第一节 组织建设15

第二节 队伍建设17

第三节 制度建设17

第四章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体系(三)19

第一节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基本理论19

第二节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应用理论20

第三节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史21

第四节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方法23

第五节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业务26

第一编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31

第五章 中国科协的性质31

第一节 中国科协的性质是对中国科协“是什么”的基本判断32

第二节 历届《中国科协章程》及有关重要文献对中国科协性质的表述32

第三节 对中国科协性质的认识41

第四节 中国科协的性质决定了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44

第五节 历史上“三主一家”的提出及其意义45

第六节 中国科协的性质决定了加强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性45

第六章 中国科协的职能47

第一节 中国科协的职能是对中国科协“做什么”的回答47

第二节 历届《中国科协章程》及有关重要文献对中国科协职能的表述48

第三节 “三服务一加强”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52

第四节 从“三主一家”到“三服务一加强”54

第五节 中国科协的职能决定了加强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性55

第七章 中国科协的任务57

第一节 中国科协的任务是对中国科协“做什么”的具体化57

第二节 历届《中国科协章程》及有关重要文献对中国科协任务的表述57

第三节 对中国科协任务的认识65

第四节 中国科协的任务决定了加强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性66

第八章 中国科协的工作方式67

第一节 中国科协的工作方式是对中国科协“怎么做”的回答67

第二节 中国科协根本的工作方式仍然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7

第三节 中国科协的性质、职能和任务决定了中国科协工作方式的特殊性71

第四节 中国科协工作方式的主要方面73

第五节 中国科协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加强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性78

第九章 三级架构的中国科协组织体系79

第一节 三级架构的中国科协组织体系纵向的结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79

第二节 三级架构的中国科协组织体系横向的结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81

第三节 三级架构的中国科协组织体系纵向与横向的结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83

第四节 建立更加紧密联系的中国科协组织体系83

第十章 三重组合的中国科协组织制度85

第一节 地方组织85

第二节 团体会员86

第三节 个人会员88

第四节 三重组合的组织制度是维系科协组织体系的根本制度91

第十一章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领导体制92

第一节 目前中国科协组织建设领导体制的状况92

第二节 目前中国科协组织建设领导体制的缺陷94

第三节 今后中国科协组织建设领导体制的设想95

第四节 明确地方科协对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96

第十二章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97

第一节 职责明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97

第二节 中国科协基层科协组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98

第三节 中国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年度工作要点98

第四节 中国科协基层建设的工作方式98

第五节 中国科协和地方科协之间上下联动、形成合力99

第十三章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100

第一节 组织建设要结合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开展100

第二节 组织建设要结合业务工作进行,但不能以业务工作代替组织建设101

第三节 组织建设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101

第四节 组织建设要实行统一指导,避免政出多门102

第五节 有关部门和事业单位配合抓科协基层组织建设要有限定102

第六节 组织建设要实行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102

第二编 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107

第十四章 组织设置107

第一节 全国科联、全国科普时期的地方和基层组织设置及其对中国科协组织设置的影响107

第二节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的设置108

第三节 中国科协地方组织的设置108

第四节 中国科协基层组织的设置110

第五节 组织设置工作中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111

第十五章 领导班子建设113

第一节 领导机构的领导班子建设113

第二节 党组领导班子建设115

第三节 作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的领导班子建设116

第四节 办事机构领导班子建设116

第五节 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117

第六节 领导班子建设的方式118

第十六章 干部队伍建设120

第一节 科协机关部门干部队伍建设120

第二节 科协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121

第三节 学会办事机构干部队伍建设122

第四节 科协基层组织的干部队伍建设122

第五节 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123

第十七章 人才队伍建设128

第一节 对中国科协人才工作的基本认识129

第二节 中国科协人才工作的主要特点130

第三节 中国科协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131

第四节 关注两个特殊人群133

第五节 中国科协人才工作的切入点134

第六节 中国科协人才工作的重点135

第七节 中国科协人才工作的基本方式136

第八节 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的渠道和途径137

第九节 改进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办法140

第十节 改进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评审办法142

第十一节 改进国家科技奖推荐工作144

第十二节 改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初选和工程院院士遴选工作145

第十三节 改进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的方式148

第十四节 进一步整合人才评价、人才举荐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153

第十五节 改进中国科协人才联系和服务工作153

第十六节 改进科学家暑期考察休假办法154

第十七节 改进中国科协会员日的方式156

第十八节 加强中国科协人才队伍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158

第十九节 中国科协人才工作的机制和工作格局166

第二十节 抓好中国科协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167

第十八章 干部教育培训169

第一节 教育和培训的关系169

第二节 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170

第三节 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171

第四节 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建设173

第五节 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174

第六节 干部教育培训阵地建设175

第七节 中国科协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班次175

第八节 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协调176

第十九章 组织指导178

第一节 会议指导178

第二节 文件指导179

第三节 调研指导180

第四节 政策指导182

第五节 典型指导182

第六节 舆论引导183

第三编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地方组织建设187

第二十章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的领导机构187

第一节 领导机构的核心地位和作用187

第二节 全国代表大会189

第三节 全国委员会189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192

第五节 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193

第六节 处理好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的关系199

第七节 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相互关系200

第二十一章 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204

第一节 代表任期制的内涵及与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关系204

第二节 建立代表任期制的原因206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思想206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对于代表任期制的探索208

第五节 人大、政协对代表任期制的成功实践212

第六节 中国科协对代表任期制的初步实践及《代表任期制暂行办法》的出台过程213

第七节 代表任期制的核心是发挥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作用215

第八节 发挥代表作用必须明确代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找到发挥代表作用的路径215

第九节 各级科协组织怎样切实保证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为代表发挥作用创造必要的条件217

第十节 明确代表与所在单位、所在选举单位的关系218

第二十二章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的执行机构220

第一节 书记处设置的历史220

第二节 书记处和常委会的关系221

第三节 书记处的职责222

第四节 书记处的组成及产生223

第五节 书记处的工作方式223

第二十三章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的全国学会225

第一节 全国学会和中国科协的关系225

第二节 中国科协对全国学会的职能226

第二十四章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的职能机构227

第一节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职能机构的性质和职能227

第二节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职能机构的构成229

第三节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职能机构的综合部门230

第四节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职能机构的业务部门231

第五节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职能机构的其他部门232

第六节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式233

第七节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职能部门存在的问题236

第二十五章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的事业单位241

第一节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241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242

第三节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事管理243

第四节 改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评聘工作243

第五节 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246

第六节 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方向247

第二十六章 中国科协全国组织的党组织248

第一节 中国科协党组248

第二节 中国科协机关党委249

第三节 中国科协机关部门党支部249

第四节 中国科协直属单位党组织250

第五节 全国学会办事机构党组织251

第二十七章 省级科协组织252

第一节 省和省级的区别252

第二节 省科协和省级科协的区别254

第三节 省级科协的构成255

第四节 省级科协的主要任务256

第二十八章 市级科协组织259

第一节 市、市级和城市的区别259

第二节 地级市城市的差异性262

第三节 市与地、州、盟、直辖市所辖区的区别263

第四节 地区的沿革265

第五节 市在国家行政体制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266

第六节 我国城市的不同类型266

第七节 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67

第八节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设想268

第九节 市级科协的构成270

第二十九章 县级科协组织272

第一节 县与县级概念的区别272

第二节 中国县制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273

第三节 县级科协的构成274

第四节 县级科协的组织设置275

第五节 县级科协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75

第六节 县级科协的主要任务277

第四编 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组织建设283

第三十章 学会是中国科协存在的基础和根据283

第一节 学会是中国科协的主体283

第二节 学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科协的两大基本功能284

第三节 中国科协重视学会组织建设的历史情况286

第四节 学会的性质288

第五节 学会的职能290

第六节 学会的任务291

第七节 学会的特点294

第三十一章 学会的构成296

第一节 学会的内部构成296

第二节 按照学科分类的学会类型297

第三节 按照领域分类的学会类型299

第四节 按照层级分类的学会类型300

第五节 按照管理方式分类的学会类型302

第六节 目前中国科协对全国学会的分类305

第七节 目前全国学会分类需要注意研究的问题308

第八节 全国学会和中国科协的关系309

第九节 全国学会和地方学会的关系310

第三十二章 学会的领导机构311

第一节 会员(代表)大会311

第二节 理事会312

第三节 常务理事会314

第三十三章 学会的分支机构316

第一节 学会分支机构的构成和设立316

第二节 工作委员会317

第三节 专业委员会(或分科学会)318

第三十四章 学会会员(一)320

第一节 会员是学会之本320

第二节 个人会员的构成321

第三节 个人会员的资格条件323

第四节 个人会员的权利326

第五节 个人会员的义务327

第六节 保证会员权利与义务的统一328

第三十五章 学会会员(二)330

第一节 团体会员的构成330

第二节 团体会员的条件331

第三节 团体会员的权利和义务332

第三十六章 学会的办事机构334

第一节 学会办事机构的职能和任务334

第二节 学会办事机构的构成335

第三节 学会秘书长的重要作用335

第四节 学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336

第三十七章 学会与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挂靠单位(支撑单位)和中国科协的关系339

第一节 学会与登记管理部门的关系339

第二节 学会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关系340

第三节 学会与中国科协的关系343

第四节 学会和挂靠单位(支撑单位)的关系347

第五节 学会与挂靠单位(支撑单位)关系的历史348

第六节 挂靠单位对学会的职责355

第三十八章 学会党建工作358

第一节 学会党建的定位358

第二节 党对学会领导的实现方式359

第三节 学会党组织的功能361

第四节 学会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362

第五节 学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363

第六节 上级党组织对学会党组织和学会党建工作的领导与指导364

第三十九章 学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科协作为科技性社会团体的功能定位365

第一节 学会是科技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365

第二节 学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科协作为科技性社会团体的功能定位366

第四十章 学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371

第一节 学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学会体制371

第二节 学会将更多地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373

第三节 中国科协对所属学会之间的领导关系的实现方式将发生变化374

第四节 学会将逐步取消挂靠体制376

第五节 竞争将被引入学会发展的进程377

第五编 中国科协基层组织建设381

第四十一章 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381

第一节 科协基层组织的内涵381

第二节 科协基层组织的构成383

第三节 中国科协建立科协基层组织的历史386

第四节 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上存在的误区388

第五节 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在整个科协组织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90

第六节 科协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391

第七节 注意研究不同类型科协基层组织的功能391

第八节 研究制定各类科协基层组织通则392

第四十二章 科协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394

第一节 隶属关系的含义394

第二节 乡镇科协、街道社区科协的隶属关系395

第三节 企业科协组织的隶属关系395

第四节 高校科协的隶属关系397

第五节 形成各级科协组织联系和指导科协基层组织的格局397

第四十三章 中国科协抓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399

第一节 中国科协目前抓科协基层组织的体制机制399

第二节 地方科协抓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402

第三节 建立区域性、全国性科协基层组织联合会性质社会组织推进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尝试403

第四节 抓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405

第五节 对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国科协抓科协基层组织体制机制的构想407

第四十四章 农村科协组织建设410

第一节 农村科协的组织形态410

第二节 农村科协组织的主要任务414

第三节 在农村组建科协组织、开展科协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415

第四十五章 社区科协组织建设418

第一节 街道和社区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18

第二节 我国城市社区的类型420

第三节 社区建设的概念422

第四节 我国社区组织建设的模式423

第五节 社区科协组织是社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426

第六节 社区科协组织的类型427

第七节 社区科协的主要任务428

第四十六章 企业科协组织建设431

第一节 中国科协重视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历史431

第二节 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目标436

第三节 企业科协组织的主要任务438

第四节 企业科协组织的组织设置439

第五节 建立企业科协的基本条件442

第六节 组建企业科协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方式443

第七节 巩固企业科协的途径和方式445

第八节 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447

第九节 依托企业科协建构中国科协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448

第十节 企业科协组织建设要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文化的形成450

第四十七章 高校科协组织建设453

第一节 在高校建立科协组织、开展科协工作的重要性453

第二节 高校科协发展的历史454

第三节 建立高校科协组织、开展高校科协工作的原则459

第四节 高校科协的职能任务461

第五节 高校科协的组织设置461

第六节 高校科协的会员463

第七节 高校科协的条件保障464

第四十八章 几个具体领域的科协基层组织建设465

第一节 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建设465

第二节 开发区科协组织建设466

第三节 中学科协基层组织建设467

结语 把各级各类科协组织建设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473

第四十九章 “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是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的目标473

第一节 “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命题的提出473

第二节 “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命题从理念到实践的三个发展阶段475

第三节 中国科协“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与组织部门“建设人才之家”、基层单位“建家”的联系和区别476

第四节 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书记处对“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期望和要求478

第五节 学会和科协基层组织是“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点483

第六节 “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要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五位一体”485

第五十章 “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基本条件和特点486

第一节 “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基本条件486

第二节 “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基本特点488

写在后面的话(代后记)4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