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明史 彩图版 卷6 清-民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文明史 彩图版 卷6 清-民国
  • 林力主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5548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6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文明史 彩图版 卷6 清-民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清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11

《海国图志》11

三元里抗英11

中英《南京条约》11

拜上帝会12

洪秀全冯云山发展拜上帝会12

葡萄牙霸占澳门13

金田起义13

洪秀全称王建制13

攻克南京14

太平天国北伐失败14

《天朝天亩制度》15

曾国藩创建湘军15

上海小刀会起义16

英法联军入侵中国16

天京大变乱17

亚罗号事件17

石达开出走18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18

沙俄侵吞中国东北大片领土18

《资政新篇》19

辛酉政变19

陕甘回民起事20

慈禧独揽大权20

洋务运动兴起21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21

湘军攻陷天京22

洋务派积极建立军事工业23

设立近代学校23

东西捻军先后战败23

天津教案24

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24

创建新式海军25

日本侵台 吞并琉球25

左宗棠收复新疆25

中法战争爆发25

镇南关大捷26

法军袭击马尾26

吴昌硕画花卉27

维新思想兴起27

台湾改设行省29

英军入侵西藏29

康有为上皇帝书30

甲午战争30

清军惨败31

黄海大战31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32

“公车上书”32

台湾人民抗日32

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33

《中日马关条约》33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33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4

百日维新34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34

义和团运动勃兴于山东35

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35

“门户开放”35

八国联军36

“东南互保”36

俄军残酷杀戮中国平民37

慈禧仓皇出逃37

《辛丑条约》37

鼓吹革命38

“清末新政”38

“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39

日俄战争40

中国同盟会成立40

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思想大战40

“三民主义”41

京张铁路开工41

同盟会屡败屡战42

五大臣出洋考察42

“预备仿行宪政“43

光绪 慈禧死 溥仪继位43

黄花岗起义44

清政府设立谘议局和资政院44

清廷批准《宪法大纲》44

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45

保路运动45

民国 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47

武昌起义爆发 武汉三镇光复47

武昌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47

清军南下攻打武汉行动迟缓48

全国十数省独立 辛亥革命成燎原之势48

武昌军政府制定若干革新措施48

《中华民国鄂州约法》颁布49

袁世凯东山再起49

起义各省筹组中央政府49

孙中山就职 中华民国成立50

袁世凯北上组阁清延大权尽落袁手50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50

袁世凯“逼宫”得逞51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法令措施51

溥仪退位 满清终结51

孙中山请求辞职 袁世凯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52

孙迫袁南下受阻 民国定都北京52

袁世凯就任5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53

孙中山解职离任 南京临时政府夭折53

孙中山关心铁路建设 不再干预政治53

袁世凯初步确立独裁统治体系54

责任内阁制被袁世凯破坏54

黄兴自动交出兵权54

国民党成立54

袁颁布“八大政纲”以求稳定政局55

党内阁积极奔走55

宋教仁被刺身亡宋案真相大白55

袁“善后大借款”56

南方革命党人“二次革命”失败56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57

袁强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57

袁世凯成为“终身总统”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58

欧事研究会与中华革命党言和58

孙组建中华革命党58

袁废《临时约法》出《中华民国约法》58

袁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举国震怒59

袁授意古德诺、杨度等制造复辟舆论59

袁世凯称“中华帝国皇帝”59

段祺瑞黎元洪拒不拥护帝制60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60

云南宣告独立 护国战争爆发60

袁世凯众叛亲离 被迫取消帝制61

段祺瑞复出组阁61

袁世凯忧惧病死 护国战争宣告结束62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62

《临时约法》和国会恢复62

文学改良运动兴起63

府院之争:黎元洪被迫辞职63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63

张勋复辟帝制64

孙中山南下护法 就任广州军政府大元帅64

段祺瑞专制卖国 护法与毁法矛盾尖锐65

护法运动的失败65

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总统 段祺瑞独霸政坛65

李大钊在中国最早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66

《每周评论》、《湘江评论》、《觉悟》相继创刊66

南北和会的召开及破裂66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爆发67

“问题”与“主义”67

中国共产党成立68

直皖战争爆发皖系统治结束68

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68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问世69

中共早期组织陆续建立69

广州军政府重建南北对峙局面再现69

陈独秀因故不能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70

中共发动和领导第一次工运7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立72

张太雷提议设立共产国际远东中国支部72

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战争72

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控制北京政府73

徐世昌被迫退位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73

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73

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74

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74

孙中山夺回广州75

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首次实现合作75

黄埔军校建立75

直系驱逐黎元洪曹锟贿选总统76

蒋介石率团赴俄考察76

孙中山压制国民党右派 保持国共合作76

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77

直奉矛盾白热化 二次直奉战争爆发77

商团叛乱被平定78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直系统治结束78

东征平叛两广统一79

孙中山北上入京不幸逝世79

段祺瑞出山 北京临时执政府成立79

溥仪被逐出紫禁城79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80

广州和香港工人举行大罢工80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1

蒋介石逐步垄断南方党、政、军大权81

北方掀起反奉倒段斗争81

南方军队改组 国民革命军正式组建81

国民军退据西北 奉直两系掌握北京政权82

北伐战争迅速取得重大胜利82

五原誓师:冯玉祥率部投身国民革命82

反帝斗争和工农运动迅速发展83

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83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并组织“清党”84

国民政府定都武汉84

武汉国民政府加速右转日趋反动84

各地展开声势浩大的讨蒋斗争85

南京国民政府对峙局面形成85

武汉政府挥师北伐攻取河南85

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进一步发展85

武汉政府统辖区域不断发生叛乱事件86

郑州会议 冯玉祥独揽河南西北军政大权86

徐州会议蒋冯携手86

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 实行恐怖统治87

宁、汉、沪三方实现合作 国民“统一”告成87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87

共产党人奋起武装反抗国民党87

秋收起义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根据地88

蒋介石以合法手段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88

甘肃发生八级地震88

蒋介石结束北伐 完成全国“统一”89

蔡元培、林凤眠创立国立艺术院89

蒋介石再向中行逼勒巨款89

湘鄂中学和高小不得男女生同堂90

蒋介石宣布结束“军政”“训政时期”开始90

南京国民政府逐步建立全国金融垄断网90

国民党内发生军阀混战 冯、桂、唐受挫91

孙中山灵柩奉安南京中山陵91

中共认为国民党攻苏将引发世界大战9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左翼文化运动兴起92

中共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形成92

何应钦奉蒋之命令制“剿红”之大纲93

蒋阎冯中原大战 蒋介石彻底击败对手93

农村红色根据地迅速发展94

邓演达组建第三党开展反蒋活动失败94

红军反“围剿”战争取得胜利95

蒋介石发表《告诫全国学生书》95

南京政府的《出版法》颁布95

乡村建设派和平教育派发动农村改良运动95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开始在中共中央机关占据统治地位96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东三省96

中共确立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土地的政策97

《雨过天晴》问世国产有声电影诞生9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97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蓬勃发展98

一·二八事变 淞沪抗战爆发98

伪满洲国建立 溥仪出任执政99

何香凝女士诗二首激我黄埔军人99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宣告成立99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出台99

日本进犯山海关 中国守军展开长城抗战100

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100

国民政府推行保甲制度强化基层政权100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101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01

农工代表大会召开101

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 成立革命政府102

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102

溥仪称“满洲帝国”皇帝103

邓铁梅被害103

中央红军被迫放弃苏区开始长征103

“日满经济一体化”104

南方各省红军开展游击战争104

国民党军占领中央苏区实行白色恐怖104

黎平会议正式104

解决了转兵问题104

红军长征胜利进展105

中央电台播出抗日军歌105

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105

日在满疯狂掠夺106

日本取得对河北和察哈尔两省的控制权106

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106

日本公开策动“华北自治”107

中央红军胜利结束长征107

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 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107

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对日政策发生初步变化108

全国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发展108

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被迫返回109

南下红军陷于被动109

国共两党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初步接触109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公布110

红军发动西征战役110

中共开始实施“逼蒋抗日”策略110

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110

山西“牺盟会”成立 阎锡山任会长111

中共中央通电停战议和一致抗日111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 长征胜利结束111

鲁迅在上海病逝 中共深痛追悼112

广州湾民众反抗法当局112

西安事变爆发11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1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13

回宁后蒋发表对张、杨的训词113

国共两党举行合作抗日高级公开谈判114

红军西路军兵败甘肃河西走廊114

日军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115

日攻陷我北平天津115

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抗日战争全面展开116

蒋发表谈话11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17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17

国民党正面战场积极抵御日军进攻117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奔赴抗日前线118

我灵丘同胞被日军疯狂屠杀1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洛川会议119

中国空军首战告捷119

共产党创建抗日根据地 开辟敌后战场120

南方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新四军120

平型关首战告捷120

国民政府划分全国战场为五个战区120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21

日军在南京屠杀我放弃抵抗的士兵和平民30万人121

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胜利121

马迹山惨案121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22

国民党发起武汉会战122

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日123

朱德论战123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124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深入发展124

正面战场的抗战逐渐消极124

中美桐油借款合约签订125

国民党国防委员会成立125

汪、王、梁达成协议125

刘少奇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25

中共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26

白求恩逝世126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126

中共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纲领127

冀中八路军反“扫荡”取得胜利127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127

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127

《论抗日民主政权》128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128

中共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128

王震率部赴南泥湾垦荒129

汪伪军被新四军击败129

中共敌后抗战进入困难时期129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胜利130

解放区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130

中共调整所属刊物131

解放区军民为克服困难局面而斗争131

中共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132

白洋淀芦苇荡的游击战132

八路军公布战绩132

“飞虎队”来华作战133

残酷的沂蒙山区“扫荡”133

日军攻占香港133

《晋军北婚姻暂行例》133

中国参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34

蒋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134

日伪向冀东大举“扫荡”135

日军将百姓毒杀于地道135

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35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 毛泽东作重要讲话135

陈毅作《苏南反清乡斗争的总结》136

没收处理汉奸财产136

十四名尼姑集体自焚136

部分被俘日军组建反战组织136

日伪军频繁“扫荡”华北137

中共辖区医护卫生建设已有规模138

国共深入谈判138

毛泽东要军队干部听取下级意见139

日汪达成新的“合作”协议139

解放区开展大生产运动139

印度援华大夫柯棣华逝世140

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等国签订新约140

日军酷刑骇人听闻141

日本制造刘庄惨案141

侵华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守141

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远》141

中共调整中央机构毛泽东任主席141

八路军节约口粮救济灾民142

控诉冀东 日军暴行142

刘少奇 中共又一领导新星升起142

“中美合作所”在重庆建立142

晋察冀军民粉碎日军“扫荡”143

八路军打胜林南战役143

中共王明“左倾”转右倾143

毛泽民被害143

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143

八路军于甄家庄歼日军144

中国远征军接受美械装备144

美英中三国首脑通过《开罗宣言》144

国统区物价飞涨145

“反顽”新策略145

解放区人民军队发动局部反攻145

东北普遍出现粮荒145

毛泽东电贺沁源军民困日胜利146

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局部反攻146

八路军南下部队在延安阅兵146

赫尔利来华 史迪威被免职召回146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并发表政治主张147

蒋发起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147

《雅尔塔协定》签署147

王明公开作检查 并获选中共中央委员148

中共“七大”召开148

国民党“六大”召开148

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149

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结束149

中美英三国发《波茨坦公告》149

国共军队举行全国反攻149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渝谈判150

国共举行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订150

“民盟”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主张150

中共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150

中共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150

国民党军事进攻解放区受挫151

国统区人民掀起反内战运动151

毛泽东飞返延安151

国共谈判继续进行 停战协定签订实施152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五项协议案获通过152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152

国民政府派兵炸毁汪精卫墓153

中共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53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54

宋美龄主持名家义演154

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154

中共制定粉碎蒋军进攻的方针政策154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154

台湾“二·二八”起义爆发155

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155

国统区学生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155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156

国民政府公布紧急治罪条例156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布157

人民解放军统一编制157

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十二月会议157

中共中央机关进驻西柏坡157

中国“民革”成立157

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国共战略决战开始158

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158

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158

蒋介石“求和”、“引退”159

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159

李宗仁任代总统 国共和谈开始160

国民政府南迁广州、重庆160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60

中共中央迁至北平160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1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