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新编
  • 邬焜,霍有光,陈九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51698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32页
  • 主题词:自然辩证法-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及其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1

一、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特征2

二、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图示2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6

四、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研究对象7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逻辑主线8

一、关于自然哲学8

二、关于科学哲学12

三、关于技术哲学13

四、自然辩证法体系的逻辑主线16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18

一、科学与哲学的内在溶合19

二、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22

三、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23

第四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26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26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28

第一编 自然哲学33

第一章 自然界是物质和信息世界的统一33

第一节 存在领域的分割33

一、存在领域传统分割方式的缺陷33

二、存在领域分割的逻辑推演34

三、存在领域的重新分割36

第二节 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38

一、关于“物质”范畴38

二、关于“自然界”40

三、自然界的物质性44

第三节 间接存在的信息世界46

一、信息的本质46

二、信息的分类50

三、信息的质53

四、信息的特性56

五、信息的功能59

第四节 自然界的整体系统性67

一、系统、要素与联系67

二、系统的多样性69

三、系统的整体性72

四、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6

一、演化是进退相依的统一82

第一节 演化范畴的双重规定82

第二章 自然界的双重演化82

二、演化是秩序之展开85

三、演化过程中的两类信息活动86

四、演化是信息产生、耗散和积累的过程88

第二节 宇宙自在的双重进化90

一、宇宙原始信息密码的破译91

二、原始宇宙的双重演化93

三、向更高层级的物质和信息模式跃迁的宇宙进化99

第三节 生命的信息进化103

一、适宜生命产生的宇宙环境的演化103

二、生命诞生的信模创生过程106

三、生命进化的信模跃迁过程110

四、动物信息活动的形态跃迁113

第四节 人类社会的信息进化116

一、多维存在的人117

二、社会本质的信息规定122

三、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126

第三章 自然模式、演化机制与全息境界131

第一节 自然模式131

一、三个不同层次的世界131

二、自然模式图式133

三、自然模式图的意义134

第二节 自然演化的一般机制136

一、热寂说与麦克斯韦妖136

二、进化与广义热力学第二定律140

三、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142

四、闭宇宙的自组织循环演化模式153

第三节 自然演化的全息境界162

一、演化历史关系全息162

二、演化未来关系全息165

三、演化系列关系全息167

四、演化内在关系全息169

五、演化结构全息171

第二编 科技哲学177

第四章 科技系统与科学发展模式17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功能与科学精神177

一、科学技术的性质177

二、科学技术的特点180

三、科学技术的基本功能188

四、科学精神191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与演化趋势194

一、科学的整体结构194

二、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195

四、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趋势与三支劲旅198

三、技术的体系结构198

第三节 科学发展模式202

一、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202

二、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206

三、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与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207

第四节 科技贡献率、科技竞争力与科技转移211

一、科技贡献率211

二、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科技竞争力211

三、科技实力、科技创新与科教兴国215

四、科学中心与科技转移217

第五章 技术发展与技术创新221

第一节 技术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21

一、技术的基本要素221

二、技术要素的分类及相互关系222

三、技术要素与技术结构225

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基本模式226

一、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226

二、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228

三、技术发展的一般模式230

第三节 技术创新及其活动域的系统维度234

一、技术创新活动的分界与本质234

二、技术创新活动域的概念及其内核要素圈层238

三、技术创新活动域的外围要素圈层242

四、技术创新活动域的环境影响因素圈层246

五、技术创新活动域的宏观等级结构图示251

第四节 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252

一、技术创新的线性模型252

二、技术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型与相互作用模型255

三、技术创新的周期模型与网络模型259

四、技术创新的进化理论模型262

第五节 技术创新的自组织机制268

一、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出于利润动机的、动态学习的、经济系统的内生行为268

二、市场具有自发培育创新的能力,市场过程是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270

三、技术-经济范式的更替乃是有序模式跃迁的自组织进化过程271

四、技术创新具有自组织活动的一般特点273

第六章 科技革命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275

第一节 科技革命和人类社会的进步275

一、科技革命的概念275

二、人类古代的科技革命277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80

四、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283

一、文艺复兴与第一次科学革命287

第二节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287

二、第一次技术革命290

三、第一次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292

第三节 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295

一、第二次科学革命296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300

三、第二次科学革命与思维方式的变革302

第四节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306

一、第三次科学革命307

二、现当代技术革命314

三、第三次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317

第七章 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322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两极观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322

一、人类中心主义322

二、生态中心主义32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327

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论的提出327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及其矛盾分析330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全球性运作332

第三节 生态文明与知识经济337

一、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338

二、生态文明与知识经济340

第三编 科技方法论345

第八章 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345

第一节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345

一、科学问题及其特点345

二、科学问题的结构348

三、科学问题的分类350

四、科学问题的重要性353

五、科学问题的来源356

六、科研选题358

第二节 观察和实验方法363

一、科学事实363

二、科学观察365

三、科学实验370

四、观察实验中的机遇373

第九章 科学思维方法378

第一节 逻辑思维方法378

一、科学抽象378

二、比较、分类和类比381

三、归纳和演绎388

四、分析与综合393

一、数学方法及其特点396

第二节 数学方法396

二、数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397

三、数学模型方法399

第三节 非逻辑思维方法402

一、形象思维403

二、直觉和灵感406

三、创造性思维方法411

第十章 假说与理论417

第一节 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发展的形式417

一、假说的来源及其特征417

二、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419

三、提出假说应遵循的原则421

一、检验假说的原则与方法423

第二节 科学假说向理论的转化423

二、假说发展的趋势与条件426

第三节 科学理论及其评价428

一、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428

二、科学理论的结构430

三、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431

四、科学理论评价的意义及内涵434

五、理论评价的标准436

第十一章 现代综合方法439

第一节 系统方法439

一、系统和系统方法439

二、运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441

三、系统方法的一般步骤444

四、系统方法的作用448

一、黑箱方法450

第二节 信息控制方法450

二、功能模拟方法454

三、反馈控制方法457

四、信息流程与网络方法460

第三节 自组织方法464

一、组织、自组织、他组织464

二、自组织方法的基本内容465

三、自组织方法的启示468

第十二章 技术方法471

第一节 技术方法概述471

一、技术方法及其基本特点471

二、技术方法的类型474

三、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关系476

四、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477

一、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的确定482

第二节 技术研究项目的规划方法482

二、技术系统目标(目的)的确认484

第三节 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486

一、技术原理的构思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487

二、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488

第四节 技术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方法498

一、技术方案的设计及其作用498

二、设计方法的发展499

三、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501

四、技术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502

五、技术方案的评价方法504

第五节 技术试验方法和方案实施方法507

一、技术试验方法507

二、技术方案的实施方法511

主要参考文献5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