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352683.jpg)
- 梁慧社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2192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1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平衡剖面基本原理与方法1
第一节 平衡剖面的原理与研究意义1
一、进行剖面的合理性检验2
二、构造变形定量分析3
三、模式化解释3
第二节 平衡剖面的几何学法则4
一、面积守恒4
二、层长一致5
三、位移一致6
四、缩短量一致的原则7
第三节 建立平衡剖面的基本步骤8
一、剖面的选择8
二、剖面中资料的利用8
三、滑脱面深度的确定8
四、剖面的平衡9
五、剖面的复原9
二、剖面几何要素的描述11
一、剖面结构分析11
第二章 平衡剖面计算机模拟原理11
第一节 剖面分析基础11
三、剖面模拟的运动学分析13
第二节 平衡剖面关键技术13
一、滑脱面的确定及其意义13
二、塑性变形的处理15
三、剥蚀量恢复15
第三节 平衡剖面正演模拟16
第四节 平衡剖面反演模拟23
第三章 川西龙门山地区构造演化25
第一节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系构造样式26
一、冲断层系的分带27
二、基底冲断层与挤压断块27
三、盖层褶皱-冲断层系30
第二节 川西前陆褶皱-冲断带变形序列与平衡剖面32
一、冲断作用扩展顺序32
二、构造叠加作用34
三、平衡剖面与构造古地理复原35
第三节 川西前陆盆地演化与龙门山冲断带形成机制37
一、川西前陆盆地演化37
二、褶皱-冲断带形成机制39
第四章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分析41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41
一、天山构造带41
二、天山构造带及相邻盆地构造演化42
第二节 构造分带与构造样式43
一、北天山山前冲断-推覆带(Ⅰ)43
二、齐古楔冲构造带(Ⅱ)45
三、霍尔果斯双重构造-断弯褶皱带(Ⅲ)45
四、安集海冲隆构造-断展褶皱带(Ⅳ)46
五、前缘斜坡-平缓褶皱带(Ⅴ)47
一、滑脱面的作用48
二、对楔冲作用的认识48
第三节 构造变形作用特点48
三、构造样式的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50
第四节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演化50
一、上古生代早期张裂活动与大陆边缘盆地发育50
二、上古生代晚期俯冲与早期海相前陆盆地发育51
三、中生代晚期陆相磨拉石盆地发育52
四、冲断褶皱带发育52
五、重力滑覆带发育52
第二节 构造分带与构造层次53
第五章 库车拗陷构造分析53
第一节 区域地质格架53
一、南天山强烈变形推覆带55
二、黑英山后缘楔冲构造带55
三、喀桑托开-依奇克里克双重构造带55
四、秋里塔克反向冲断-三角构造带55
五、亚肯平缓褶皱带55
三、褶皱类型56
二、突隆构造56
一、双重构造组合56
第三节 构造样式及其变化56
六、沙雅前缘隆起带56
四、走滑断层57
五、正断层组合57
六、盐构造57
第四节 剖面平衡与古地理复原57
一、克孜勒苏河剖面58
二、库车河剖面60
三、克孜勒努尔剖面62
四、阿依库木齐剖面63
五、古地理复原65
第五节 有利油气聚集带分析65
一、库喀-依奇克里克油气聚集带65
二、秋里塔克油气聚集带65
三、亚肯油气聚集带66
四、亚哈油气聚集带66
一、吐鲁番拗陷67
第六章 吐哈盆地构造分析67
第一节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67
二、了墩隆起68
三、哈密拗陷68
第二节 构造带的划分及主要变形样式68
一、博格达山逆掩推覆带68
二、山前楔冲构造带70
三、断弯褶皱及双重构造带71
四、前缘断展褶皱带73
五、前缘斜坡带74
第三节 构造样式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74
一、构造应力场75
二、滑脱面的确定及控制作用75
三、构造层次与变形样式75
四、走滑构造及其在变形中的作用75
五、构造迁移规律76
第四节 盆地构造平衡与复原76
一、褶皱作用的几何模拟77
三、叠瓦构造的几何模拟80
四、吐哈盆地构造带演化模型80
二、双重构造几何模拟80
五、吐哈盆地构造剖面复原81
第七章 焉耆盆地构造分析84
第一节 构造分区及其特征84
一、博湖拗陷84
二、焉耆隆起85
一、构造的平面展布特征86
二、构造的剖面特征86
三、和静拗陷86
第二节 构造样式的划分及主要类型86
三、构造变形特征88
第三节 构造分带及其展布规律92
一、近东西向的挤压构造带92
二、北西向的变换构造带92
三、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95
二、平衡结果讨论95
第四节 平衡剖面与构造演化95
一、剖面的选择及平衡步骤95
第五节 焉耆盆地的叠加与改造102
一、石炭纪拉张背景下的裂陷盆地103
二、三叠-侏罗纪山前挤压盆地103
三、新生代山间盆地形成104
第八章 松辽盆地平衡剖面应用105
第一节 张性盆地平衡剖商应用特点105
第二节 松辽盆地构造变形特征107
一、松辽盆地构造背景107
二、松辽盆地主要构造样式107
第三节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108
一、区域剖面分析108
二、徐家围子断陷剖面分析108
三、松辽盆地构造演化111
参考文献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