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学探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学探疑
  • 宋定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61289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国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学探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国学”释义1

1.“国学”一词何时提出1

2.原有释义及其缺陷3

3.重新释义“国学”8

二“国学”之源10

4.为什么要探究“国学”的源头10

5.中华文明之源头10

三“国学”之萌发17

6.探究“国学”萌发的依据17

7.探究“国学”萌发须先探究一般文化的萌发18

8.物质文化的萌发与人类的起源同步20

9.中国物质文化萌发的具体年代尚不能确定25

10.物质文化及其萌发29

11.形神文化及其萌发46

12.一般精神文化与学术文化62

13.一般精神文化的萌发63

14.“国学”的萌发64

四“国学”之源头著作70

15.“国学”源头著作至迟形成于殷周之际70

16.当列为“国学”之源的主要典籍70

17.《易》乃中国学术之总源而绝不止是儒家经典72

18.所谓《五经》也都不止是儒家经典75

五“国学”之基本形态78

19.“国学”基本形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78

20.“国学”基本形态产生的特殊文化环境78

21.“诸子百家”是“国学”的基本形态80

六 诸子百家81

22.以往对“诸子百家”之划分欠妥81

23.中国古代学术分类的历史性缺陷84

24.不宜随意给诸子“定出身”、“划成分”85

(一)阴阳家88

25.关于阴阳家起源等方面的误解88

26.班固未提及阴阳家与医官渊源关系90

27.阴阳观念是构成“国学”大厦的基本砖瓦90

(二)道家90

28.究竟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90

29.以前关于道家思想渊源之论述多欠妥91

30.道家思想主要源于《易》,《老子》率先涉足“本根”问题92

31.首先使“道”升华为哲学基本范畴的是《老子》而非《易传》93

32.现在还不能全面评价老子其人其书及其学95

33.《列子》一书反映了列御寇的基本思想96

34.《庄子》是迄今中国第一个提出“本根”概念的作品97

35.对庄子其人其书目前也不宜全面评价97

36.“老庄”和“道家”并非一回事98

37.道家在养生学方面建树卓越98

38.道家非道教,老子也决非“太上老君”100

(三)儒家101

39.儒家与道家有着师承关系101

40.《论语》乃儒学的奠基之作102

41.人道主义乃《论语》主旨102

42.孟子与孔子学说之根本差异104

43.综合创新是《荀子》的突出特点104

44.儒家的分化和孔子空担的毁誉105

45.儒学非教,孔子也决非教主107

(四)墨家108

46.墨家是个有着特殊贡献的学派108

47.墨子是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和平主义者109

(五)法家110

48.对班固就法家起源之概说历代多有非议110

49.韩非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的发明者和导师111

(六)名家113

50.惠施和公孙龙为君王等政治家提供了思辨指南113

(七)杂家115

51.班固关于杂家起源之说似嫌敷衍偏狭115

52.“杂家”只能从相对的意义上予以评判115

53.胡适关于杂家的说法大错116

54.吕不韦实为钱、色、权交易之典范116

(八)小说家118

55.班固将小说家排斥在“九流”之外欠周118

56.“小说”往往比正史更能反映社会现实120

(九)诗赋家122

57.诗、赋一家,只是体裁和表现手法有别122

58.荀子实为赋体文学的奠基者124

(十)纵横家125

59.遭变用权受命而不受辞的纵横家125

60.纵横家之政治家外交家本质127

(十一)兵家128

61.反战是兵家的首要思想128

62.兵家的反战思想基于人本主义130

(十二)农家131

63.农家的基本思想是以农为本、以农立国131

(十三)医家139

64.医家和中医学产生于同疾病抗争的实践139

65.正确看待“巫医不分”150

66.中医学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151

67.先秦中医学在分科医疗上的成就158

68.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和优势168

(十四)算家172

69.中国算学及其代表作远远走在了世界前列172

(十五)天文家175

70.中国古代天学的辉煌成就175

71.独具特色的夏历179

72.先秦天文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181

(十六)地学家185

73.中国古代地学的代表作185

(十七)水家186

74.中国水学不仅起源很早而且很发达186

75.先秦著名水家及水利工程189

(十八)堪舆家194

76.堪舆(风水)学起源于对居住环境利害关系的探索194

77.堪舆家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196

(十九)数术家197

78.“数术”与“术数”并非一回事197

79.宜缜密区分“术数”中的科学和迷信200

80.“神秘文化”的面纱终将被一一揭开200

(二十)其他学派201

81.其他实用学派纷繁复杂201

82.如何看待“百家”之说202

七“国学”之“流”204

83.应在什么意义上区分“国学”之“源”与“流”204

(一)“汉承秦制”与“黄老之学”204

84.怎样看待“汉承秦制”204

85.怎样看待“无为而治”205

86.“黄老之学”到底属于什么性质207

87.《黄帝四经》真是黄帝的著作吗208

88.《淮南子》的性质及其所给予的昭示210

89.《白虎通义》是对“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的伸展212

(二)《论衡》213

90.《论衡》所体现的“国学”方向213

91.王充何以能写出《论衡》215

(三)佛教218

92.佛教到底何时传入中国218

93.佛教何以能在中国立足和发展221

94.怎样看待佛教的中国化222

(四)道教225

95.道教产生的缘由225

96.老子何以被道教神化226

97.不能把“道教”与“道家”混为一谈230

98.正确认识道教在“国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30

99.如何理解鲁迅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231

(五)玄学234

100.玄学“玄”吗234

101.玄学何以促成“儒”、“玄”、“佛”、“道”相融达237

(六)“佛老”与“儒释道”240

102.“佛老”究为何意240

103.将“儒、释、道”并提妥帖吗241

(七)宋明理学242

104.韩愈“道统说”是“君学”发展至高潮的前奏242

105.如何看待“道学”244

106.宋明理学乃“君学”发展之顶峰248

(八)清代朴学252

107.应如何看待清代朴学252

八 科举制度与“国学”255

108.科举制度在“国学”发展中的作用255

九 清末民初的“类百家争鸣”259

109.清末民初出的“类百家争鸣”259

110.多变的时势造就多变的人格和思想261

111.“新文化运动”对“国学”的影响266

112.“打倒孔家店”对“国学”的影响267

十 复兴“国学”272

113.“国学”要不要复兴272

114.“中华复兴”就是“复兴国学”吗272

115.“复兴国学”就是“复兴儒学”吗273

116.“复兴国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74

主要参考资料275

后记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