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产稳产优质广适应性小麦育种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产稳产优质广适应性小麦育种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4332056.jpg)
- 陈集贤,赵绪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8214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小麦-作物育种(学科: 研究) 作物育种-小麦(学科: 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产稳产优质广适应性小麦育种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总论1
1.1 高产性1
1.1.1 高产潜力1
1.1.2高产性的解析2
1.2稳产性和适应性3
1.2.1稳产性3
1.2.3稳产性与适应性的异同4
1.2.2适应性4
1.2.4适应性和稳产性测定5
1.3优质9
1.4 四个特性的结合10
1.4.1高产与稳产、广适应性结合10
1.4.2高产与优质的结合11
第二章光合性能18
2.1生物学产量18
2.1.1光合面积19
2.1.2净光合速率25
2.1.3光合时间36
2.1.4呼吸作用37
2.2收获指数40
第三章株型44
3.1 株型44
3.2株型的内涵45
3.2.1 矮秆45
3.2.2倾直叶型51
3.2.3适度分蘖54
3.2.4直立大穗56
第四章产量构成因子57
4.1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组合57
4.2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66
4.2.1穗数66
4.2.2穗粒数67
4.2.3粒重72
4.3高产小麦的冠层结构75
第五章 小麦对光温的反应79
5.1 春化阶段79
5.2光照阶段80
5.3小麦阶段发育与抗寒性82
5.4春化与光照阶段的遗传控制83
5.5创造光温不敏感品种的育种策略85
5.5.1 亲本选择85
5.5.2杂种材料异地选育87
第六章小麦抗旱性88
6.1 水与小麦88
6.1.1 缺水受旱88
6.1.2水过多受湿涝89
6.2.1小麦的吸水90
6.2小麦根系对水分的吸收90
6.2.2水分的运输92
6.3抗旱小麦品种的形态学性状93
6.3.1熟性与抗旱性94
6.3.2株高与抗旱性96
6.3.3分蘖与抗旱性97
6.3.4叶片与抗旱性98
6.3.5芽鞘与抗旱性99
6.3.7根系与抗旱性100
6.3.6芒与抗旱性100
6.3.8产量构成与抗旱性101
6.4小麦抗旱品种的重要生理性能103
6.4.1渗透调节能力104
6.4.2保护酶活性105
6.4.3脯氨酸107
6.4.4脱落酸107
6.5小麦抗旱性的产量鉴定108
7.1.1锈病的流行特点109
7.1锈病109
第七章抗病性109
7.1.2锈病的变异110
7.1.3锈病的遗传控制110
7.1.4抗锈病育种的基本途径114
7.2赤霉病120
7.2.1 赤霉病抗性的遗传与抗性类型120
7.2.2抗赤霉病品种选育121
7.3.1 白粉病的传播及抗白粉病的遗传124
7.3 白粉病124
7.3.2抗白粉病育种126
7.4其他主要病害130
第八章 小麦对矿质营养的利用率132
8.1 小麦的矿质营养132
8.2小麦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132
8.3小麦对低营养元素胁迫的适应性134
8.3.1 基因型对土壤缺乏营养元素反应的差异134
8.3.2营养元素胁迫下小麦的生理生化适应135
8.4小麦对硝态氮的利用效率137
8.5小麦对磷素的有效利用139
第九章小麦品质141
9.1 小麦的营养品质141
9.1.1 小麦籽粒构成及其成分141
9.1.2小麦籽粒的蛋白质143
9.1.3小麦籽粒中的氨基酸143
9.1.4小麦籽粒的面筋144
9.2小麦的加工品质145
9.2.1 磨粉品质145
9.2.2制作品质147
9.3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149
9.3.1 蛋白质含量的遗传150
9.3.2氨基酸的遗传151
9.3.3与磨粉品质有关的性状遗传152
9.3.4 与烘烤品质有关的性状遗传152
9.4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53
9.4.1两类蛋白的亚基153
9.4.2两类蛋白质的亚基基因定位154
9.4.3麦谷蛋白与小麦品质的关系155
9.4.4创造谷蛋白HMW优良亚基157
第十章 小麦的种质资源158
10.1 小麦族各属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利用158
10.1.1 山羊草属158
10.1.2偃麦草属161
10.1.3 黑麦属164
10.1.4簇毛麦属165
10.1.5鹅冠草属167
10.1.7 大麦属168
10.1.6 冰草属168
10.1.8赖草属170
10.1.9披碱草属171
10.1.10新麦草属172
10.1.11 生物技术与属间杂交173
10.2小麦属的物种及利用174
10.2.1 小麦属的分类174
10.2.2小麦染色体组的起源179
10.2.3小麦属内种的利用182
10.3.1 检测外源基因的技术185
10.3外源基因的检测185
10.3.2原位杂交186
10.3.3原位杂交的应用188
第十一章 小麦育种变异的创造190
11.1 选配遗传多样性的杂交组合190
11.1.1 选用远缘杂交品种或衍生物作杂交亲本190
11.1.2冬春杂交193
11.1.3 多亲本复合杂交194
11.2体细胞无性系变异195
11.2.1 幼胚培养196
11.2.2幼穗培养200
11.2.3 花药培养203
11.3外源基因的导入209
11.3.1 染色体操作209
11.3.2转基因215
第十二章 育种环境218
12.1 青海高原是小麦高产育种的优良环境218
12.1.1 光合性能的表达219
12.1.2产量性状的表达223
12.1.3熟性的表达226
12.1.4高原上流行的主要病害227
12.1.5高原与低海拔地区品种的互相应用228
12.2高原生态环境在小麦育种上的利用230
12.2.1 异地轮换选育培育高产稳产优质广适应性品种230
12.2.2利用高原条件异地轮换选育成功的实例233
参考文献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