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知识全知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哲学知识全知道](https://www.shukui.net/cover/8/30350124.jpg)
- 缘中源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7234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哲学-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哲学知识全知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读1
哲学·爱智之学1
什么是“哲学”?1
哲学为什么晦涩难懂1
哲学问题是否有答案?2
哲学的产生3
哲学的本性3
哲学超越现实的关注4
哲学思辨的自由4
哲学让人成为能思想的苇草5
哲学在现实中的尴尬5
哲学的回音6
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7
学会哲学的思辨7
学习哲学就要体悟哲学8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8
中国哲学卷2
第一章 中国哲学基本问题2
图腾崇拜2
难以言说的“天”2
“天命”和“人事”的关系3
安身立命的“地”3
“天”与“地”的关系4
人性善恶的争论4
善恶与祸福的关系5
“道”是否可以言说?5
“道”与“阴阳”的关系6
精神需求高于一切6
“有待”和“无待”的境界7
“内圣”与“外王”的矛盾7
“心”与“物”的关系7
“动”与“静”的关系8
“言”和“意”的关系8
“一”与“多”的关系9
“道”和“术”的关系9
“有为”与“无为”哪个更好?10
“为仁”?还是“为利”?10
“形”与“神”的关系10
死亡何所惧?11
“法先王“还是”法后王”?11
“名实之辩”12
“义利之辩”12
名教与自然之辩13
“入世”还是“出世”?13
“知”与“行”合一13
“德”和“才”兼备14
“修身”与“治国”的选择14
社会秩序的蓝图15
第二章 阴阳五行16
阴阳八卦的始祖——伏羲16
群经之首——《周易》16
《周易》是用来算卦的吗?17
六十四卦的推演者是谁?17
孔子是否喜欢占卜?18
诠释《周易》的经典之作——《易传》18
阴阳互动而卦象生19
宇宙本源——道19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什么意思?20
《周易》中的“时中”20
中国人为什么重视“时机”?20
《易传·系辞》中的“时”21
《管子·禁藏》中的“时”21
《孟子·公孙丑》中的“时”21
《吕氏春秋·查今》中的“时”22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自然法则22
《黄帝内经》——中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宝典23
什么是“内经”?23
为什么说医易相通?23
中医病学理论中的阴阳24
《孙子兵法》——中国第一部系统化、理论化的军事著作24
《孙子兵法》里的阴阳25
《三十六计》中的阴阳学说25
鬼谷子与《鬼谷子》26
《鬼谷子》中的阴阳27
什么是“五行”?27
阴阳家28
五德终始说28
第三章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争鸣·典故)29
【认识诸子】29
诸子百家29
三教九流30
法家30
申不害30
慎到31
商鞅31
韩非子32
杨朱32
吕不韦32
墨家33
墨子33
名家34
邓析34
公孙龙35
惠施35
孙子35
纵横家36
张仪36
苏秦37
【百家争鸣】37
道术将为天下裂37
百家争鸣37
“以法治国”38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38
商鞅变法39
商鞅的“去文退德”观39
墨家的“三表法”40
兼爱·非攻40
非礼·非乐·非命41
天志·明鬼41
墨辩与墨侠42
墨家学派的没落42
“仁爱”还是“兼爱”?43
“行仁”和“行义”之争43
邓析的“两可”之说44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44
公孙龙的“离坚白”论45
公孙龙与孔穿辩什么?45
惠施“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说45
惠施“合同异”说46
名家何以落寞收场?46
【诸子典故】47
守株待兔47
奇货可居47
田忌赛马47
杨朱泣途48
刻舟求剑48
同舟共济49
穷寇勿迫49
合纵连横50
不废徒木之赏50
恃人不如自恃50
不战而屈人之兵51
善谋国,不善谋身51
吴宫教战斩美姬51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52
第四章 儒学(概念·人物·理论·经典·格言)53
【儒学概念】53
仁53
义53
礼54
天命54
中庸54
大同55
君子55
三统55
谶纬56
致良知56
家国天下57
理一分殊57
知行合一58
格物致知58
诚意正心58
三纲五常59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59
“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60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6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1
【儒学人物】61
周公——儒学的奠基人和先驱61
孔子——千古圣人62
儒——恢复周礼的哲学62
儒家八派——孔子门徒的分化63
孟子——亚圣63
荀子——儒学宗师64
两汉经学——儒学发展的第二阶段64
董仲舒——汉代儒学复兴的缔造者65
扬雄——一代大儒65
刘歆——玩弄“五行”的高手66
谶纬神学——神秘的预言和隐语66
宋明理学——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66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67
李翱——宋明理学的先驱67
周敦颐——宋明理学的鼻祖68
邵雍——象数大师68
张载——关学的创始人69
二程(程颐、程颢)——程朱理学的奠基者69
朱熹——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70
陆九渊——“心学”的开山鼻祖70
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71
新儒家——儒学发展的第四阶段71
【儒学理论】72
以“仁”释“礼”72
“中庸”之道72
“内圣外王”之道73
“死亡”哲学73
祭祀之礼73
“性善论”74
“王道”思想74
“性恶论”75
“霸道”思想75
“天人感应”说76
“太极说”76
“民胞物与”思想76
“理气论”77
“四句教”77
“四境界说”78
【儒学经典】78
十三经78
六经78
四书79
《诗经》79
《尚书》80
《礼记》80
《春秋》81
《大学》81
《中庸》81
《论语》82
《孟子》82
《春秋繁露》82
《白虎通义》83
《西铭》83
《二程集》83
《四书章句集注》84
《传习录》84
【名家格言】8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4
名不正则言不顺85
君子和而不同8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86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86
孔颜乐处87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87
学而优则仕88
与民同乐,则王矣88
未知生,焉知死88
过犹不及89
朝闻道,夕死可矣8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89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9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9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1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1
天不变,道亦不变91
心中无妓92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92
尊德性而道学问93
存天理灭人欲93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94
心外无物94
第五章 佛学(概念·禅理·公案)95
【佛学概念】95
佛95
禅95
色96
空96
佛教96
参悟97
返照97
大乘小乘97
阿弥陀佛98
缘起性空98
诸行无常98
诸法无我99
涅槃寂静99
万法唯识99
转识成智100
三界唯心100
唯我独尊101
【禅理·人物】10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01
僧肇102
僧肇的“物不迁论”102
中国禅宗102
禅宗始祖达摩103
禅宗“不立文字”103
禅宗“参悟”的境界104
北宗禅的创始人神秀10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05
六祖禅师慧能105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106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106
禅宗七祖荷泽大师神会107
滑台无遮大会107
禅宗的“南顿北渐”108
马祖道一108
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109
赵州禅师109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110
【典故公案】110
慧可安心110
唯传心印,顿悟成佛111
“风动幡动”111
神会开悟112
马祖得道112
即心即佛113
本性自悟113
吃茶去113
洗钵去114
狗有无佛性114
南泉斩猫114
真假妄语115
地狱和天堂115
饥来吃饭,困即睡觉116
平常心是道116
自性自度117
得意忘言117
不执著于一物,不执著于一念118
悟在当下118
一指禅118
不强求119
放下着119
一切都在120
一切皆禅120
第六章 道家(概念·源流·道学·格言·轶事)122
【道家概念】122
“道”122
无为122
心斋123
坐忘123
朝彻123
真人124
精气124
独化123
玄冥124
神仙124
精气神124
心性命125
无不为125
遣双执125
静因之道126
宏内游外126
小国寡民127
内圣外王127
性命双修127
【道家源流】128
道家创始人老子128
道家开山之作《道德经》128
庄子129
庄子学派129
道家传世之作《庄子》130
黄老道家130
列子131
稷下道家131
管仲131
尹文132
田骈133
魏晋玄学133
道家“三玄”133
“贵无论”的创始人何晏134
“贵无论”的集大成者王弼134
“贵有论”的代表裴頠134
竹林七贤135
嵇康135
向秀136
阮籍136
刘伶137
郭象137
葛洪137
成玄英138
【道家学说】138
老子是个阴谋家?138
大道无为而无不为138
反者道之动139
道家的“恋母”情结139
《道德经》是一部兵书?140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无”?140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141
治大国若烹小鲜141
无为而治141
庄子的“齐物论”142
齐是非、齐贵贱、齐生死142
庄子的“逍遥游”143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143
郭象的“独化论”144
名教即自然144
成玄英的“重玄之学”144
【轶事·格言】145
孔子问礼于老子145
鼓盆而歌145
庄周梦蝶146
庖丁解牛14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46
心无所住147
道在粪便里147
与山巨源绝交书148
世间再无《广陵散》148
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48
上善若水14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49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149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150
知其雄,守其雌150
祸莫大于不知足,吝莫大于欲得151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151
人生有涯,而知也无涯152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152
隐,不在隐153
盗亦有道153
越名教而任自然153
西方哲学卷156
第一章 西方哲学基本问题156
世界本原问题156
人的本质问题156
人的自由问题157
人的幸福问题157
人性的善恶问题158
人生的意义问题15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59
“逻各斯”的三位一体问题159
灵魂和肉体的关系问题159
哲学和理性的关系问题160
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160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161
哲学和神学的关系问题161
个别与普遍的关系问题162
外在世界是否可以认知?162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62
人和大自然的关系问题163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163
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问题164
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问题164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的智慧之光(概念·人物·流派·诡辩·名言)166
【哲学基本概念】166
本原166
灵魂166
努斯167
存在167
真理168
元素168
理念168
范畴169
实体169
印象169
观念170
太一170
逻各斯171
矛盾术171
雄辩术172
辩证法172
哲学王172
驱动力173
形而上学173
第一推动者174
【哲学人物】174
希腊七贤174
梭伦174
泰勒斯175
赫拉克利特175
克塞诺芬尼176
巴门尼德177
芝诺177
阿那克萨戈拉178
德谟克利特178
毕达哥拉斯179
勾股定理的发现179
百牛大祭179
普罗泰戈拉180
高尔吉亚180
无物存在181
苏格拉底181
苏格拉底之死182
精神助产术182
苏格拉底的“对话”183
柏拉图184
柏拉图式的爱情184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185
柏拉图的理念论185
灵魂回忆说186
四线段的比喻186
洞穴的比喻187
太阳的比喻187
“鸟笼”的比喻187
“马车”的比喻188
“灵魂堕落”的比喻188
“蜂蜜水”的比喻188
安提斯泰尼189
第欧根尼189
亚里士多德190
四因说190
中道学说191
伊壁鸠鲁191
芝诺192
皮浪192
像猪一样不动心的皮浪193
塞涅卡193
西塞罗194
马可·奥勒留——骑在马背上的哲学家194
普罗提诺194
普罗提诺的流溢说195
【哲学流派】195
智者运动195
犬儒学派196
逍遥学派196
斯多亚派197
怀疑主义197
米利都学派198
爱利亚学派198
柏拉图学园198
自然哲学学派——元素论者198
伊奥尼亚学派199
毕达哥拉斯学派199
小苏格拉底派200
伊壁鸠鲁学派200
新柏拉图主义200
【哲学诡辩】201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201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201
苏格拉底悖论201
谎言者悖论202
说谎者悖论202
希帕索斯悖论203
“两分法”的悖论203
“阿基里和乌龟赛跑”的悖论203
“飞矢不动”的悖论204
“运动场”悖论204
学习的悖论204
“谷粒声响”的悖论205
关于“打官司”的诡辩205
大师的论证205
爱那西德穆的十个论证206
阿格里帕的五个论证206
【名家名言】207
人是万物的尺度207
性格决定命运208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208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209
优秀是一种习惯209
认识你自己209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210
我不想要的东西在世界上竟然如此之多210
你若能得到一位贤妻,你就能得到极大的快乐;你若得到一个悍妇,就能将你造就成一位哲学家211
人生好比捡麦穗211
正义就是拥有自己的东西,做自己的事情212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212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212
最好的生活是适度的生活213
幸福就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213
滚开,别挡着我的阳光214
生命好比是一场筵席214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214
第三章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概念·人物)216
【哲学基本概念】216
共相216
唯名论216
实在论217
教父哲学217
经院哲学217
新托马斯主义217
【哲学人物】218
德尔图良218
因为荒谬,我才相信219
奥古斯丁219
从浪子到圣徒220
“光照说”220
安瑟尔谟220
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221
阿伯拉尔221
托马斯·阿奎那222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222
罗吉尔·培根223
邓·司各脱223
奥卡姆的“剃刀”224
第四章 启蒙时期的欧洲哲学(概念·人物·名言)225
【哲学基本概念】225
物体225
偶性225
单子226
经验论226
唯理论227
自然法227
白板论227
启蒙运动228
自然权利228
前定和谐229
功利主义229
社会契约论229
三权分立说230
天赋观念论230
身心平衡论231
【哲学人物】231
马基雅弗利231
政治无道德232
蒙田233
蒙田的“我不知道”233
帕斯卡尔234
笛卡尔234
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说235
笛卡尔论学习方法235
培根236
培根的虚伪236
培根的经验论237
培根对经院哲学的批判237
霍布斯238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238
洛克239
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239
洛克的“双重经验说”240
洛克的“两种性质说”240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241
洛克的三权分立说242
贝克莱242
斯宾诺莎243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243
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244
莱布尼茨244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245
莱布尼茨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245
沃尔夫246
大卫·休谟246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批判247
休谟对归纳逻辑的批判247
“休谟难题”248
伏尔泰248
孟德斯鸠249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249
卢梭250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其发展250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251
马勒伯朗士的偶因论或机缘论251
霍尔巴赫252
亚当·斯密252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252
边沁253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253
【名家名言】254
我思故我在254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句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255
知识就是力量255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255
存在即被感知256
爱情是所有人类情感中最脆弱的一环256
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257
如果你不想,会找一个借口;如果想做,会找一个方法257
肯定即否定258
为真理而死难,为真理而生更难258
物质是虚无258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259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259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260
爱情是大自然的狡黠260
人是机器261
人在生存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被动工具261
第五章 哲学在德语中升华(概念·人物·名言)262
【哲学基本概念】262
现象262
异化263
物自体263
哲学批判264
二律背反264
善良意志265
绝对精神265
意识形态266
共产主义266
先天综合判断266
【哲学人物】267
康德267
纯粹理性批判——哲学认识论中的“哥白尼式革命”268
康德对“休谟难题”的解答268
费希特269
费希特的知识学原理269
谢林270
谢林的同一哲学270
黑格尔271
黑格尔的辩证法271
费尔巴哈272
费尔巴哈的“人学”理论272
马克思27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273
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274
恩格斯274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275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75
《资本论》的艰难面世276
【名家名言】276
存在即合理276
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277
给我物质,我就能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277
人为自然立法278
任何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别人的主人,那么他自己就是奴隶278
熟知并非真知279
宗教是人本质的异化279
以往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280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80
结婚和离婚都是幸福的281
凡是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都是不道德的281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81
第六章 现代·后现代的哲学舞台(概念·人物·流派·轶事·名言)283
【哲学基本概念】283
超人283
绵延283
悬搁284
此在284
座架285
要素285
力比多286
意识流286
生存意志287
权力意志287
轴心时代288
罗素悖论288
沉沦·常人289
穆勒五法289
语言游戏289
集体无意识290
解释学循环290
皮尔士原则291
本我·自我·超我291
俄狄浦斯情结292
转换生成语法292
【哲学人物】293
叔本华293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293
尼采294
尼采的“超人”学说294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295
弗洛伊德295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296
弗洛伊德的“升华”理论296
荣格297
拉康297
狄尔泰298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298
马克斯·舍勒299
柏格森299
柏格森的“生命之流”说300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300
胡塞尔301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301
克尔凯郭尔302
海德格尔303
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303
梅洛庞蒂304
雅斯贝尔斯304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学说304
萨特305
萨特的社会集团理论306
西蒙娜·德·波伏娃306
伽达默尔307
索绪尔307
列维·施特劳斯308
福柯308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309
霍克海默309
马尔库塞310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310
哈贝马斯311
克罗齐311
穆勒312
孔德312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313
斯宾塞313
马赫314
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314
阿芬那留斯314
阿芬那留斯的“原则同格论”315
阿芬那留斯的费力最小原则315
罗素316
维特根斯坦316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工具论317
维特根斯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318
乔姆斯基318
皮尔士318
威廉·詹姆士319
威廉·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319
杜威320
波普尔320
波普尔对归纳主义的批判321
波普尔的证伪理论321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322
德里达322
德里达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323
文德尔班的价值哲学323
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324
蒯因的“本体论承诺”324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325
【哲学流派】325
唯意志论325
直觉主义326
生命哲学326
存在主义327
文化哲学327
过程哲学328
实证主义328
马堡学派329
人格主义329
结构主义329
实用主义330
解构主义330
哲学解释学331
哲学人类学331
新康德主义332
后现代主义332
精神分析学派332
经验批判主义333
新黑格尔主义333
逻辑实证主义334
逻辑语言学派334
日常语言学派335
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335
法兰克福学派336
现象学及现象学运动336
弗莱堡学派和马堡学派337
【哲人轶事】337
尼采的最后岁月337
尼采的哲学何以被纳粹利用?338
弗洛伊德的剽窃事件338
弗洛伊德和荣格师徒之间的恩恩怨怨339
叔本华和黑格尔的宿怨339
克尔凯郭尔的婚姻阴影340
克尔凯郭尔与《海盗报》事件340
海德格尔与纳粹341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的婚外情341
海德格尔与中国文化342
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343
萨特与中国343
布利丹的驴子为什么会饿死344
罗素的四次婚姻344
罗素的中国行344
罗素与数学的一生情缘345
维特根斯坦和罗素的关系345
【名家名言】346
上帝死了346
上帝不死,超人不生347
在人群中,我感到比我自己独处还要孤独347
存在先于本质348
他人就是地狱348
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349
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349
假如我战死之后拥有一块墓碑的话,我只要刻上“那个个人”几个字就行了349
结婚,你将为之后悔。不结婚你也将为之后悔350
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350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351
人是向死而生的351
当选择变为一种抉择的时候,自由对人来说无异于刑罚352
模糊性是智慧固有的美德352
人是符号的动物353
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353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353
逻辑是哲学的本质354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354
婚姻的快乐完全出于运气355
对不可说的,要保持沉默355
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355
真正令人感到神秘的不是世界怎样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