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环境保护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导论
  • 黎松强,曾育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91853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环境保护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环境与环境意识1

1.1 环境1

1.1.1环境的概念和定义1

1.1.2环境系统的由来及形成1

1.1.3环境系统的组成6

1.1.4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7

1.2 环境问题8

1.2.1环境问题的产生8

1.2.2环境问题发展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之后)10

1.2.3环境问题引发的思考11

1.3 环境意识13

1.3.1环境意识的产生13

1.3.2环境意识的内涵13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7

2.1世界环境会议17

2.1.1 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7

2.1.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7

2.2.2可持续发展的提出18

2.2 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人惟一的选择18

2.2.1环境与发展的关系18

2.2.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20

2.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1

2.3.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1

2.3.2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1

2.3.4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标志23

2.3.5可持续发展的三位一体23

2.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经济学24

2.4.1建立生态工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系24

2.3.6建立环境发展的新观念、新思维24

2.3.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4

2.4.2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学判据26

2.4.3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实例27

2.5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和评价指标体系28

2.5.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28

2.5.2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想28

2.6.1建国以来五次环境保护会议30

2.6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0

2.6.2为什么要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31

2.7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32

2.8 《中国21世纪议程》33

2.8.1全球《21世纪议程》33

2.8.2《中国21世纪议程》主要内容34

2.8.3《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步骤及其意义35

3.1 生态系统37

3.1.1生态系统的组成37

3 生态环境基本知识37

3.1.2生态系统的功能38

3.1.3生态平衡40

3.1.4生态失调40

3.2 生态平衡失调的因素41

3.2.1 自然因素41

3.2.2人为因素41

3.3 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途径41

3.3.3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调整42

3.3.2资源的综合勘察、合理开发利用42

3.3.1确立和认同生态学理论42

3.3.4防灾、减灾、对环境生态进行综合整治43

3.3.5加大力度对临危生物栖息地的保护43

3.3.6当机立断对人为污染生态恶化的区域、流域进行整治,采取断然措施44

3.3.7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总目标44

3.4.2生物治理45

3.5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45

3.4.3生态系统综合整治45

3.4.1工程治理45

3.4 生态保护的基本对策45

4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47

4.1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7

4.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48

4.3 城市生态平衡对策49

4.3.1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49

4.3.2“绿色”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最佳选择50

4.3.3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与管理51

4.4.1城市生态环境指标52

4.4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体系52

4.3.4建立新型的城市生态系统52

4.4.2城市生态环境指标推荐评价标准(表4.1)53

4.4.3城市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53

5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57

5.1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57

5.2农业生态环境问题57

5.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58

5.4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58

5.4.3信息控制59

5.5生态农业59

5.4.1物质循环59

5.4.2能量转化59

5.6 农业生态管理60

5.6.1农业生态管理的生态学原则60

5.6.2制定农业生态规划60

5.6.3建立多样性的农业生态系统60

5.6.4有效保护土壤、保护耕地60

5.7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概况61

5.6.5加强对有害生物的防治61

6 大气生态环境保护63

6.1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发生机制63

6.1.1大气污染63

6.1.2大气污染物的分类64

6.1.3大气主要污染物发生机制64

6.2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影响67

6.2.1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使地球大气质量变坏67

6.2.3保护人类生存的臭氧层正在减少,臭氧层空洞在扩大68

6.2.2温室效应对我国气候的影响68

6.2.4酸雨危害日益发展70

6.2.5我国大气环境状况70

6.3 大气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71

6.3.1大气稳定度与污染危害的关系71

6.3.2烟尘浓度表示方法71

6.3.3烟尘的治理技术71

6.3.4有毒害化学气体的治理技术79

7.1.1全球水总储量83

7.1 水资源83

7 水生态环境保护83

7.1.2我国水资源状况84

7.1.3水资源引发的危机85

7.2 水污染85

7.2.1工业生产耗水量部分统计86

7.2.2我国水环境状况86

7.3.3毒性污染物87

7.3.2需氧污染物87

7.3.1固体污染物87

7.3 污染物87

7.3.4营养性污染物88

7.3.5生物污染物88

7.3.6感官污染物88

7.3.7酸碱污染物88

7.3.8油类污染物88

7.3.9热污染88

7.4 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和测定指标88

7.4.5生化需氧量BOD和可生化性标志89

7.4.4溶解氧DO89

7.4.6色度、浊度、硬度89

7.4.2总需氧量TOD89

7.4.3总有机碳TOC89

7.4.1化学需氧量COD89

7.5 废水水质控制基础90

7.5.1水环境容量及水体自净化过程90

7.5.2水质标准90

7.5.3水污染控制基本途径91

7.6 废水处理技术概述92

7.6.1分离处理92

7.6.2转化处理92

7.6.3污泥处理92

7.6.4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与处理系统92

7.6.5 城市污水综合处理92

7.7 城市污水综合处理92

7.7.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92

7.7.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与工艺方法的优化筛选93

8.2.1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97

8.2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97

8海洋生态环境保护97

8.1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97

8.2.2海洋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98

8.2.3海洋作为环境资源的机能98

8.3 海洋生态的特殊效应98

8.3.1“厄尔尼诺”(EL-NINO)现象98

8.3.3与“厄尔尼诺”相对应的“拉尼娜”现象99

8.4海洋资源99

8.3.2“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气候的影响99

8.5 海洋的污染100

8.5.1赤潮100

8.5.2黑潮102

8.5.3海洋的原油污染103

8.6 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护103

8.6.1赤潮的控制与防治103

8.6.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性行动104

9.1.1失去绿色的苦涩106

9.1 森林与生态的关系106

9 森林生态环境保护106

9.1.2森林在环境生态中的作用110

9.2 我国森林生态状况111

9.2.1我国森林资源与世界对比111

9.2.2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却日益严重的原因112

9.3.5加强合作,设立基金,多渠道争取国外援助114

9.3.4退耕还林、封山育林114

9.3.3加强立法和执法,将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确立水土保持责任制114

9.3.2提高对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114

9.3.1树立环境与发展新观念,新思维,退耕还林114

9.3 江河源的生态环境保护114

9.4 沙尘暴危害的对策115

9.4.1加强规划,贯彻《全国生态环保纲要》115

9.4.2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式经营方式115

9.5 森林生态环境保护115

9.5.1严肃贯彻“森林法”115

9.5.6开展森林死亡与疾病的研究116

9.5.4建立造林、护林奖励制度116

9.5.5发展防火护林的科学研究116

9.5.2全民植树116

9.5.3设立“三级”造林、护林队116

9.6森林之国、花园之国森林保护借鉴117

9.7 生态工程117

9.7.1美国罗斯福工程117

9.7.2前苏联斯大林改造自然118

9.7.3北非五国绿色工程118

9.7.4中国生态工程118

10.1.1人与生物圈的关系121

10.1.2人体中宏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在机体中的作用121

10.1 人与环境的关系121

10 生态环境与健康121

10.2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23

10.2.1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表现124

10.2.2重金属污染对人健康的危害127

10.3二恶英对人健康的危害128

10.4地球磁场与人类生存环境130

10.5人工生态环境与人的健康132

11.1.1当前世界生态平衡的主要危机135

11 生态环境与经济135

11.1 社会发展与环境135

11.1.2当前中国生态环境状况138

11.2环境经济学的特点141

11.3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142

11.3.1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历史的必然142

11.3.2实现协调发展的原则142

11.4 清洁生产143

11.4.1清洁生产的概念143

11.3.3实现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143

11.4.2中国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所作的努力144

11.4.3清洁生产实施的七个方向144

11.4.4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145

12 环境管理148

12.1 环境管理的内容148

12.1.1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148

12.1.2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148

12.2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监督重点149

12.2.1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149

12.2.2当前环境监督工作的重点150

12.3 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151

12.3.1“三同时”制度151

12.3.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51

12.3.3排污收费制度151

12.3.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151

12.3.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152

12.3.6污染集中控制制度153

12.3.7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153

12.3.8限期治理制度153

12.4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154

12.4.1 ISO14000概念154

12.4.2 ISO14000的框架结构154

12.4.3 ISO14000的特点154

12.4.4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156

12.4.5中国在推行ISO14000所作的努力157

13.1.2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158

13.1.1基本概念158

13 环境质量评价158

13.1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58

13.1.3环境质量评价内容159

13.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59

13.2.1大气环境质量评价159

13.2.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60

13.3 环境质量影响评价162

13.3.1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162

13.3.5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63

13.3.6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63

13.3.3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特点163

13.3.4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163

13.3.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63

14 环境法概述165

14.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概念165

14.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65

14.3 我国已颁布的环境保护主要法律法规165

14.3.1环境保护综合法规165

14.3.6核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166

14.3.5噪声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166

14.3.3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法规………………………………………(166 )14.3.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166

14.3.2水污染防治有关法律规定166

14.3.7森林保护有关法律法规167

14.3.8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167

14.3.9水资源保护有关法律法规167

14.3.10土地保护有关法律法规168

14.3.11风景名胜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168

14.3.12资源开发与保护有关法律法规168

14.3.14建设环境保护及管理有关法律法规169

14.3.13能源开发与管理有关法律法规169

14.4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170

15 国际经济竞争与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172

15.1 衡量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新标准172

15.1.1资本与财富的新判据172

15.1.2人文指数的新观念173

15.1.3国民经济的新账户174

15.1.4国际竞争力评价新标准174

15.2生态环境保护引起全球关注175

15.3我国参加或缔结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175

15.4.3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经济问题176

15.4.2工业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问题176

15.4 国际经济竞争与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所面临的问题176

15.4.1生产布局的环境经济问题176

15.4.4农业发展中的环境经济问题177

15.4.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环境经济问题177

人类环境宣言178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181

总复习思考题与习题185

附录189

附录1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189

附录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196

附录3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18—86222

附录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225

附录5城市污水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232

附录6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234

附录7 纺织染整工业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236

附录8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92240

参考文献247

结束语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