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经的文化阐释 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诗经的文化阐释 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
  • 叶舒宪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1390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674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7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诗经的文化阐释 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人类学“三重证据法”与考据学的更新——自序1

第一章 导论: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观一、思维的起源与宗教的起源2

二、法术思维:人作为符号动物的起点5

三、法术思维的发生:模仿、游戏与舞蹈9

四、法术思维的发展与人类文化17

五、几点启示29

六、圣与俗:诗歌的二重起源32

第二章 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39

一、祝与咒39

二、《诗经》中的祝祷对象46

三、《诗经》中的祝词式修辞58

四、狩猎咒与《驺虞》68

五、爱情咒与“采摘”母题——《关雎》《卷耳》《芣苢》通观74

六、从情咒到情誓——《柏舟》《大车》《葛生》《素冠》87

七、治病咒与“鸟兽草木之名”93

八、反咒与反谗——从《阿达婆吠陀》看《巧言》、《何人斯》、与《巷伯》103

九、咒祝与祈祷之间的发生学联系116

十、咒、祝分途与“美刺”说由来——《民劳》、《葛履》、《墓门》所表达的诗歌观124

第三章 诗言寺——尹寺文化与中国诗的起源135

一、“诗”的破解:从形声到会意——兼及“诗言志”说的误导135

二、“寺”的语源破解:祭礼主持141

三、“寺”的文化破解:净身祭司147

四、阉寺制的跨文化通观152

五、寺人之衰:“王者熄”与“诗亡”的中介——兼及颂、雅、风的展开158

六、寺人与伶人——《车邻》“寺人之令”与《驷驖》“媚子”164

七、寺与尹:作诗作册者为知识分子原型173

八、巫、尹、史的分化与王官、贵族的由来188

九、中人伦理观(上)——“温温恭人”与《诗》的驯化作用197

十、中人伦理观(下)——“温柔敦厚”诗教的儒家话语背景208

十一、“儒,柔也”——从中人人格看儒的起源214

十二、由圣到俗:师、儒、尹、寺与诗的同步沦落220

十三、从尹寺到“君子”——《诗经》及先秦典籍中的“君子”228

十四、“圣人”、“尹”、“君”同源于祭司王的世俗化236

十五、化解阳刚:君子理想的文化价值241

第四章 瞽诵诗——瞽矇文化与中国诗的发生244

一、瞽矇文化:从《有瞽》到《周礼》244

二、诗、史同源与盲官记诵制253

三、记诵、史诗、诗世——中国“史诗”的特殊性问题259

四、鼓乐与诗舞——从《那》看商代声教之盛273

五、声教的跨文化通观288

六、听觉记忆广度与“古诗三千”说298

七、“声教”与中国文学传统304

八、“内视”通神之谜——乐、卜、医的原始关联314

九、“盲视”与“洞见”——庄子“甘瞑”哲学发微324

十、盲、瞑、梦——迷狂与妙悟的心理学汇通333

十一、萨满变性——瞽矇与寺人的同一性346

第五章 摹声·重言·婴儿语——汉语的诗歌功能与中国诗的发生一、《关雎》首句的训诂问题350

二、咒语与摹声的效力358

三、重言之始:婴儿语的启迪364

四、“诗是人类的母语”与“语言的诗歌功能”368

五、从重言到双声、叠韵——语言史与诗史的同步跃进375

六、重言的永久回声——内化到“成人语”中的“婴儿语”381

第六章 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394

一、兴的研究:从孔子到当代394

二、引譬连类与神话思维传统404

三、诗证、谣占与谚判的稽古取向417

四、诗性智慧之根与诗国文化424

五、作为问题的结语和展望436

第七章 颂的本相——人头祭俗、谷灵信仰与农功典礼440

一、释《颂》十说概观440

二、“公”概念的祭典起源448

三、《肆夏》:从人牺到公尸——《颂》之源流与悲剧主题的消解463

四、稷的原型(上)——从谷神神话看农耕文化的意识形态478

五、稷的原型(下)——从谷神神话看农耕文化的意识形态485

六、“畯”的破解:身首分离神话观504

七、颂仪原始:猎头与祭首515

八、由“颂”而“道”——中国宗教与哲学的同源分化530

第八章 风的世界540

一、引言:《风》诗的圣化与还原540

二、“风教”源于“牝牡相诱”——“分训”与“合训”的历史展开550

三、“风”的神话学还原(上)——神凤沦为蛊虫559

四、“风”的神话学还原(下)——神之呼息·风化·玄鸟生商570

五、男性化的风、雷、日、月、雨——《风诗》中天象象征及其神话根源586

六、《风雨》的误读与“淫诗”说的逻辑生成597

第九章 斧与媒609

一、斧的精神分析609

二、斧与初开权的人类学旁证615

三、斧与王:性特权的承袭619

四、媒的本义:从《伐柯》到《氓》632

五、卜辞媒神“析”与《诗经》“析薪”母题637

六、阉人之歌:《破斧》的秘密647

附录 海内外学者有关叶舒宪学术研究评论文摘6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