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隐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认知隐喻学
  • 胡壮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6889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隐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知隐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语言·隐喻·认知3

1.1引言3

1.2语言与认知3

1.3语言与隐喻5

1.4隐喻与认知7

1.5小结12

隐喻的实质17

第二章 替代论17

2.1隐喻的实质17

2.2替代17

2.3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类型18

2.4质疑和讨论20

3.1定义23

第三章 比较理论23

3.2类推和明喻25

3.3比较理论28

3.4质疑和讨论30

第四章 互动理论35

4.1引言35

4.2隐喻与意义36

4.3本体与喻源的互动38

4.4质疑和讨论45

第五章 创新论48

5.1布莱克48

5.2里科尔53

5.3郝斯曼54

第六章 传导隐喻59

6.1基本理论59

隐喻与认知59

6.2传导隐喻的历史文化渊源63

6.3传导隐喻理论的作用64

6.4质疑和讨论66

6.5结束语70

第七章 概念隐喻71

7.1莱可夫的治学思想71

7.2隐喻概念74

7.3概念隐喻研究的发展80

7.4质疑和讨论84

第八章 基本隐喻87

8.1从诗性隐喻到基本隐喻87

8.2映现90

8.3质疑和讨论93

9.1原创性97

第九章 诗性隐喻97

9.2在不可能性掩盖下的真实性98

9.3义域的不一致性99

9.4跨域性100

9.5美学性102

9.6趣味性与互动性102

9.7符号的完整性104

9.8扩展性105

第十章 根隐喻108

10.1派帕学术思想的发展轨迹108

10.2根隐喻理论109

10.3世界假设理论109

10.4世界假设的分类110

10.5根隐喻理论的应用112

10.6质疑和讨论115

隐喻的理解121

第十一章 言语行为与本义121

11.1引言121

11.2格莱斯和舍尔的观点121

11.3质疑和讨论124

11.4结束语128

第十二章 隐喻理解能力131

12.1智能131

12.2联想132

12.3类推133

12.4逻辑理论136

12.5心理意象136

12.6非本义和语境模式137

12.7符号学139

12.8结束语140

第十三章 计算理论141

13.1马丁的基本观点141

13.2MIDAS模型142

13.3质疑和讨论144

13.4其他147

隐喻的应用153

第十四章 隐喻与文体153

14.1界定153

14.2常规隐喻和非常规隐喻154

14.3隐喻可构成一个语篇的文体特征157

14.4隐喻可构成作家文体风格的特征159

14.5隐喻可构成某些体裁文体特征的要素162

14.6隐喻可构成时代风格特征的要素164

14.7小结165

第十五章 语法隐喻166

15.1古典时期的语法隐喻166

15.2中世纪的语法隐喻166

15.3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170

15.4美国功能主义:象似性,语法化和概念化隐喻173

15.5结束语176

第十六章 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178

16.1元功能和层次178

16.2元功能中的语篇隐喻180

16.3一致性183

16.4雅式和土式186

16.5概念隐喻和名词化189

16.6语法隐喻与科学理论的关系192

17.1自然科学和语言学的隐喻关系194

第十七章 科学理论新发现与语言学新思维194

17.2牛顿力学的式微给近代语言学的启示195

17.3科学理论的新发现197

17.4戈特利观点的可取之处199

17.5对戈特利观点的质疑202

17.6结束语203

中国隐喻研究207

第十八章 中国的比喻理论207

18.1中国比喻理论的发展207

18.2比喻的成分210

18.3比喻的分类213

18.4比喻的功能219

18.5比喻的评价标准221

18.6结束语223

参考书目2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