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汉语修辞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代汉语修辞学
  • 王占福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43890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5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代汉语修辞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篇4

一、古代汉语修辞学与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关系4

二、研究古代汉语修辞的目的和意义4

三、古代汉语修辞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1

四、关于本书的框架16

总论篇21

第一章 本质论21

第一节 修辞的本质21

一、“修辞”二字意义纵横谈22

二、修辞的依据28

三、修辞的原则33

第二节 修辞学的性质37

一、什么是修辞学37

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40

三、修辞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区别42

四、修辞学的类型48

第一节 辩证语用52

第二章 方法论52

第二节 优选、调配、变通、炼意55

一、优选55

二、调配58

三、变通61

四、炼意63

第三节 辞格67

第四节 辞格的分类71

一、词语型辞格74

代称74

藏词83

举隅89

移就91

设彩92

节缩95

倒置99

旋造105

同异106

同语108

非别108

别白113

并提115

连及121

变文同义127

析数130

双关131

避讳137

回环147

转类149

镶嵌151

二、句子型辞格155

譬喻155

夸饰161

呼告173

示现175

集句177

对偶178

互文189

点化195

引用200

排除210

存真210

折绕214

顿挫215

抑扬217

舛互220

三、篇章型辞格221

跳脱221

点染224

回文229

四、三栖型辞格233

委婉233

阶进241

隐语246

倒反250

顶真254

列锦257

仿拟260

错综266

避复271

省略273

自释277

改窜280

第三章 美学观283

第一节 以少总多的精约美284

第二节 声韵跌宕的音乐美287

一、叠音运用的乐律美289

二、平仄交替的跌宕美294

三、押韵的回环美296

四、双声叠韵的音韵美299

五、音节整齐、节奏匀称的调谐美302

第三节 形式对称的和谐美303

分论篇315

第四章 语境论315

第一节 什么是语境315

第二节 语境的分类317

一、语内环境(小语境)317

二、语外环境(大语境)322

一、给恰切巧妙的修辞语用提供契机324

第三节 语境的修辞功能324

二、语用和谐美的度量衡325

三、变谬误为真理,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326

四、提供言语的背景因素,增强表达力度328

第四节 语用须切境329

第五章 语体论334

第一节 语体的概念334

第二节 语体的类别338

一、口头语体339

二、书面语体341

第六章 风格论345

第一节 “风格”的含义345

第二节 源远流长的汉语语体风格研究347

第三节 风格的类别350

一、语言的时代风格351

二、语言的民族风格353

三、语言的个人风格354

第四节 表现风格357

一、什么是表现风格357

二、表现风格的类别358

三、表现风格分述360

四、表现风格的综合体现412

第七章 关系论418

第一节 古代汉语修辞方式与复音词形成的关系419

第二节 同义词的运用与修辞表达的关系428

第三节 反义词的运用与修辞表达的关系434

第四节 古代汉语修辞方式的运用与词义发展演变的关系439

馀论篇449

第八章 修辞学的发展观449

第一节 先秦两汉是汉语修辞学的萌芽、开创期450

一、先秦450

二、两汉454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至金元是汉语修辞学的发展期459

一、魏晋南北朝459

二、隋唐五代465

三、宋代467

四、金、元470

第三节 明、清是汉语修辞学的奋发期473

一、明代473

二、清代476

第四节 “五四”以后是汉语修辞学的革新期477

主要参考书目481

后记4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