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院内感染预防与抗菌素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院内感染预防与抗菌素应用
  • 王世栋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 ISBN:754210562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院内感染预防与抗菌素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 医院内感染的管制3

第一章 医院获得性感染3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的概念3

第二节 院内感染确定准则5

第三节 院内感染病例填报标准6

一、血流感染6

二、泌尿道感染6

三、呼吸道感染6

四、手术切口感染6

五、皮肤及软组织感染6

六、胃肠道感染7

七、病毒性肝炎7

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

九、骨科感染7

十、子宫内膜感染7

十一、眼科感染8

第四节 感染的诊断标准8

一、院内血流性感染8

二、院内泌尿道感染9

三、院内呼吸道感染11

四、院内手术伤口感染13

五、院内胃肠道感染14

六、院内肝炎感染15

七、院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7

八、院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9

九、院内子宫内膜炎20

十、院内骨科感染21

第二章 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22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来源22

一、外界环境病原微生物22

二、内源性病原微生物22

第二节 院内感染传播方式23

一、接触感染23

二、空气传播24

三、媒介传染24

四、病媒感染24

五、细菌易位24

第三节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部 位与菌种25

一、医院内感染的频率与部 位25

二、院内感染最常见的微生物26

第四节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因素29

一、生理机能减退、防御屏障受损29

二、侵入性诊疗与监测30

三、抗菌素大量广泛使用31

四、病人与院内工作人员接触次数增多33

五、病人活动范围扩大34

六、感染管制方案不能确切实施34

第三章 院内感染管理机构35

第一节 院内感染管制委员会35

一、委员会成员的组成35

二、院内感染管制委员会职务范围36

第二节 院内感染管制科36

一、院内感染管制科的人员结构36

二、感染管制科的职能36

第四章 院内感染监视38

第一节 感染监视内容与程序38

一、院内感染个案资料基本内容38

二、感染信息来源38

三、资料整理与注册39

四、资料分析41

第二节 如何发现院内感染病例42

一、收集细菌培养阳性报告42

二、查易感人群42

三、查阅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素病案43

四、统计换药病例43

第三节 院内感染群体发病调查43

一、群体发病定义43

二、调查方式44

三、申报主管部 门44

四、拟定防治措施方案45

第五章 院内感染管制制度46

第一节 医疗实施感染管制46

一、洗手制度47

二、隔离制度48

三、导尿制度50

四、手术伤口感染管制制度51

五、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管制制度52

六、医院废弃物感染管制54

七、环境清扫感染管制55

第二节 医疗单位感染管制56

一、普通病房感染管制制度56

二、监护病房感染管制59

三、供应中心感染管制制度61

四、洗缝室感染管制62

第三节 抗生素管理制度63

一、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64

二、抗菌素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影响65

三、抗菌素管理规则65

第六章 消毒与灭菌68

第一节 消毒的种类68

一、煮沸法68

二、巴斯德消毒法68

三、紫外线消毒法68

四、化学剂消毒69

五、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特性69

第二节 灭菌的种类72

一、物理方法72

二、化学方法72

第三节 消毒灭菌实施注意事项73

一、器械灭菌前的去污处理73

二、包装材料的选择73

三、灭菌器材的包装方法73

四、灭菌包装载方法74

第四节 灭菌物品的感染管制74

一、灭菌系统的监测74

二、灭菌器(灭菌锅)的操作管理75

三、灭菌物品存放的管理75

四、灭菌物品使用注意事项76

第七章 免疫低下患者的感染77

第一节 癌症者的感染78

第二节 骨髓移植者感染81

一、影响移植感染的基本因素81

二、感染发生的时期及其特点81

第三节 重症监护室的感染84

一、ICU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84

二、ICU病原的特点86

三、耐药性的防控90

第四节 肠屏障功能低下者的感染90

一、肠屏障的构成91

二、影响肠屏障的因素93

三、肠屏障损害的后果95

四、重症患者肠屏障的监测98

五、肠屏障损害的防治99

第二部 抗菌药105

第一章 病原微生物105

第一节 常见的致病微生物105

一、需氧菌105

二、厌氧菌107

三、霉菌108

四、病毒108

第二节 感染病原分析108

一、感染致病菌108

二、常见感染疾病致病菌分离频度114

第二章 抗菌素与抗菌效应118

第一节 抗菌药分类118

第二节 青霉素类119

一、窄谱青霉素119

二、广谱青霉素120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菌素122

一、第一代头孢菌素类122

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123

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127

四、临床如何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素138

第四节 氨基甙类抗菌素140

第五节 大环内酯类抗菌素143

第六节 洁霉素类145

第七节 四环素类145

第八节 利福霉素类147

第九节 肽类抗菌素148

第十节 合成抗菌素149

一、甲硝哒唑149

二、磺胺类150

第十一节 喹诺酮类(沙星类)151

一、分类与分代151

二、第三代药体外抗菌活性152

三、氟喹诺酮类药动力学特点153

四、氟喹诺酮类的临床应用155

五、用药时不良反应及注意问题155

第十二节 抗病毒药物155

一、金刚烷胺156

二、三氮唑核苷(病毒唑)157

三、碘苷(IDU)157

四、阿糖腺苷(腺嘌呤阿糖苷,Ara—A)157

五、三氟胸苷158

六、无环鸟苷158

七、干扰素159

八、丙氧鸟苷、阿昔洛韦159

第十三节 抗真菌药(抗霉菌药)159

一、二性霉素B160

二、5—氟胞嘧啶(5—FC)160

三、氟康唑161

四、伊康唑161

第三章 抗菌药的选择与使用162

第一节 评价抗菌药的基本标准162

一、抗菌谱及抗菌强度162

二、血药峰值与药时曲线下总面积162

三、药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163

四、药物对微生态平衡的作用163

五、药物的毒副作用164

六、药物价格164

第二节 合理用药的基本准则164

一、明确感染损害164

二、明确致感染病原微生物164

三、选择特异有效抗菌药165

四、联合用药的目的165

五、严格控制预防性用药166

六、实施正确的给药方法167

七、儿童及新生儿用药须考虑药代学的差异168

八、注意抗菌药与其它药物间的相互作用169

第三部 附录181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1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