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鲁迅生平自述辑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舒汉编 著
- 出版社: 山东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10099·1317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47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9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鲁迅生平自述辑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一编2
叛逆旧垒 走向革命2
(一八八一——一九一八)2
第一辑2
少年时代2
出生的家庭和时代2
“书屋”内外的憎恶和欢欣5
牢笼和乐园5
听故事 看社戏12
总述 613
喜爱图画16
寻求异样的人们20
困顿中看见了世人的真面目20
狂人日记22
“走罢”,到南京去23
寻求真理 接触“新学”24
第二辑29
留学日本29
从弘文学院到仙台医专29
在反清革命的洪流中37
心怀祖国 献身文艺43
想利用文艺的力量“来改良社会”43
著译述略47
总述53
辛亥革命前后53
第三辑53
归国与任教54
欢呼“光复”58
从欢呼“光复”到陷入失望58
“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60
“光明”化为失望63
“铁屋子”里的岁月66
“无日不处忧患中”66
生活记略68
职事记略71
辑录古籍碑帖73
第二编80
(一九一八——一九二七)80
新文化运动的英勇旗手80
看到了新的曙光80
一80
在新曙光照耀下80
第四辑80
希望改革,听从革命先驱者的将令83
《新青年》86
参与和支持的社团、刊物与丛书86
《新潮》97
“文学研究会”101
生活记略105
二112
呐喊112
总述112
孔乙己124
药124
明天125
风波126
头发的故事126
故乡127
阿Q正传128
端午节138
白光139
中国小说史略(上)139
现代小说译丛141
工人绥惠略夫146
一个青年的梦147
爱罗先珂童话集151
现代日本小说集157
桃色的云159
一161
“我觉得什么都要从新做过”161
为创造“第三样时代”坚韧战斗161
第五辑161
破传统思想 “少读中国书”165
“袭击古老坚固的堡垒”165
“找寻生力军,加多破坏论者”169
创办《莽原》,“撕去旧社会的假面”174
《语丝》(上)179
支持和主办的社团、刊物与丛书179
《民众文艺》(周刊)184
未名社——从《莽原》到《未名》(一)185
续前——《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187
《国民新报副刊》201
在“女师大”风潮中202
和文武“屠伯”们斗争202
“三一八惨案”前后219
总述226
二226
热风226
三十五 三十六229
三十七229
随感录二十五 四十 四十九229
三十三229
四十三 四十六 五十三230
即小见大231
望勿“纠正”231
五十六 “来了”231
彷徨232
总述232
祝福233
在酒楼上233
高老夫子234
示众234
长明灯234
肥皂234
总述235
华盖集235
伤逝235
通讯239
导师长城240
战士和苍蝇240
北京通信240
并非闲话(二)241
十四年的读经241
其他篇目242
我观北大242
碎话242
“公理”的把戏242
中国小说史略(下)243
小说旧闻钞244
古小说钩沈246
苦闷的象征247
出了象牙之塔248
第六辑252
大转变的前夜——闽粤行252
一252
闽粤行总述252
战斗在厦门253
厦门行述略253
“北伐顺利”的消息“极快人意”261
“我是不与此辈共事的”263
“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270
“拳来拳对,刀来刀当”273
“更向旧社会进攻”——离厦赴粤280
仍为文学青年“打杂”288
《波艇》月刊·《鼓浪》周刊288
未名社——从《莽原》到《未名》(二)290
在广州“红中夹白”的日子里294
住进“大钟楼”294
各种欢迎和来访298
香港讲演301
占领文化阵地303
“革命无止境”,要“永远进击”305
“梦幻”被实际打破了308
“大夜弥天 余在广州”310
“这里现亦大讨其赤”310
辞职——“我是不走回头路的”!311
沉默中的怒火314
“骑马英雄”的跋扈之下315
坚定的回答:“一点不悔”322
血的教训:“一种妄想破灭了”323
辞令“候审”,离粤赴沪326
坟331
二331
总述331
题记337
人之历史337
摩罗诗力说338
我之节烈观339
娜拉走后怎样339
未有天才之前340
论雷峰塔的倒掉340
说胡须341
论“他妈的!”341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342
寡妇主义342
坚壁清野主义342
写在《坟》后面343
华盖集续编346
总述346
有趣的消息348
学界的三魂348
古书与白话349
不是信349
无花的蔷薇之二349
如此“讨赤”350
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350
马上日记350
马上支日记351
厦门通信351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352
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352
厦门通信(三)352
而已集353
总述353
略论中国人的脸354
略谈香港355
读书杂谈356
答有恒先生356
辞“大义”反“漫谈” 忧“天乳”357
革“首领”谈“激烈”357
“公理”之所在358
扣丝杂感358
“意表之外”359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360
小杂感361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361
大衍发微361
革命时代的文学362
野草362
总述362
题辞364
复仇365
过客365
失掉的好地狱365
一觉366
朝花夕拾366
总述36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68
父亲的病369
琐记 藤野先生369
范爱农371
后记371
汉文学史纲要373
唐宋传奇集374
小约翰378
紧跟革命步伐 跨进新的时期384
第七辑384
一384
初到上海 进向大时代384
(一九二七——一九三六)384
在反“围剿”中成了共产主义伟人384
第三编384
坚信“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388
斗争中实现了“根本的转变”388
关于“革命文学”论争390
续前——“看这些篇,是很可以借镜的”398
痛斥“新月派”409
总述412
主办和支持的社团、刊物412
未名社——从《莽原》到《未名》(三)413
《语丝》(下)422
《奔流》426
朝花社434
生活记略441
杭州之行441
北平之行442
迁居及其他449
三闲集451
总述451
二451
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456
怎么写(夜记之一)456
在上海的鲁迅启事457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458
革命咖啡店458
通信(并y的来信)458
柔石作《二月》小引459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460
我和《语丝》的始终460
其他篇目461
鲁迅译著书目461
两地书461
思想·山水·人物468
壁下译丛471
西班牙剧坛的将星472
小说的浏览和选择472
自然主义之理论及技巧472
卢勃克和伊里纳的后来473
北欧文学的原理473
近代美术史潮论474
最近的戈理基474
艺术论(卢)476
文艺与批评477
托尔斯泰之死与少年欧罗巴478
艺术是怎样地发生的478
文艺政策480
托尔斯泰与马克思480
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与实际481
战斗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底一翼,,483
一483
“残剩的自由”也被“收起了”483
致力于现在的艰苦斗争483
第八辑483
心怀共产主义483
“志在革新”,仍为左联之一员487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492
扫荡“民族主义文学”501
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呼啸前进501
用笔来回敬他们的手枪502
——参加民权保障同盟与杨铨遇害的前后506
“自由谈”上的战斗506
《萌芽》525
主编或参与的刊物、丛书525
《文艺研究》527
《现代文艺丛书》528
《十字街头》533
《文艺连丛》(野草书屋—联华书局)534
《文学》538
生活、斗争记略540
“一二八”事变,突陷火线中540
北平五讲544
校印《士敏土》、《士敏土之图》548
举办木刻讲习会552
编印《自选集》和《杂感选集》554
总述556
二556
二心集556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562
上海文艺之一瞥562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562
《艺术论》译本序562
《野草》英文译本序563
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563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并Y及T来信)563
答中学生杂志社问563
总述564
南腔北调集564
《夏娃日记》小引564
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568
“非所计也”568
“连环图画”辩护569
论“赴难”和“逃难”570
听说梦570
《肖伯纳在上海》序571
为了忘却的记念571
看肖和“看肖的人们”记571
《守常全集》题记573
又论“第三种人”575
“蜜蜂”与“蜜”575
《一个人的受难》序575
祝《涛声》576
小品文的危机577
论翻印木刻577
《木刻创作法》序578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579
《总退却》序579
其他篇目579
总述580
伪自由书580
《逃的辩护》等篇585
曲的解放585
“以夷制夷”585
多难之月586
后记586
其他篇目587
准风月谈587
总述587
序的解放592
夜颂 推踢592
诗和豫言593
智识过剩593
别一个窃火者593
豪语的折扣594
晨凉漫记594
为翻译辩护595
各种捐班 登龙术拾遗595
四库全书珍本596
礼597
双十怀古597
重三感旧〔附有关诸篇〕598
“滑稽”例解601
后记602
青年与老子602
艺术论(蒲)603
毁灭605
竖琴609
总述609
洞窟610
果树园611
穷苦的人们611
竖琴612
亚克与人性612
一天的工作613
苦蓬615
肥料615
铁的静寂616
工人617
革命的英雄们617
我要活617
父亲618
枯煤、人们和耐火砖619
十月620
第九辑623
续前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623
一623
“网密犬多”,“非反抗不可”623
叭儿之类不足惧,只以“一嘘了之”624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628
“带了镣铐的进军”631
——同禁书删文反动政策的坚韧战斗649
憎恶暗箭,痛斥鬼蜮649
“一箭之来,我是明白来意的”649
“如此朋友,岂不可怕?”655
痛斥托派和“狄克”656
“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660
两个口号,我“并没有把它们看成两家”661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662
必须加重放大阶级领导的责任665
不满于左联的解散668
《译文》月刊(附:《译文》丛书)671
主办和支持的刊物、丛书671
《太白》683
《奴隶丛书》685
《海燕》685
《作家》与《中流》687
继往开来,引玉借镜689
——艺术介绍上的辉煌劳绩689
为新兴木刻运动引路、“纪程”689
集印《北平笺谱》698
复制《十竹斋笺谱》703
影印陈老莲《博古牌子》707
编印《引玉集》709
印《死魂灵百图》714
编选《苏联版画集》718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的搜集和编印721
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727
二732
花边文学732
总述732
未来的光荣736
过年737
批评家的批评家 谩骂737
清明时节738
洋服的没落738
论秦理斋夫人事739
其他篇目739
玩笑只当它玩笑(上)739
总述740
且介亭杂文740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741
《草鞋脚》小引744
儒术744
看图识字745
隔膜746
《木刻纪程》小引747
买《小学大全》记747
忆韦素园君748
韦素园墓记748
忆刘半农君749
答曹聚仁先生信749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750
门外文谈750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751
中国语文的新生753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753
“以眼还眼”753
说“面子”753
脸谱臆测阿金754
随便翻翻754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755
拿破仑与隋那755
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756
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757
其他篇目757
总述758
且介亭杂文二集758
叶紫作《丰收》序760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760
非有复译不可 论讽刺765
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765
从“别字”说开去766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767
徐懋庸作《打杂集》序769
镰田诚一墓记770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771
什么是讽刺?772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772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773
论“人言可畏”773
文坛三户774
从帮忙到扯淡775
《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776
“题未定”草(一至三)779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780
几乎无事的悲剧 三论“文人相轻”780
四论“文人相轻”780
“题未定”草(五)781
六论“文人相轻”——二卖782
七论“文人相轻”——两伤782
论毛笔之类 逃名782
萧红作《生死场》序783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784
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786
杂谈小品文786
论新文字787
且介亭杂文末编787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787
我要骗人787
白莽作《孩儿塔》序 续记788
写于深夜里789
捷克译本790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790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793
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793
我的第一个师傅794
“这也是生活”794
《立此存照》〔诸篇〕795
死795
女吊795
其他篇目796
集外集797
总述797
斯巴达之魂 说鈤807
序言807
关于杨君袭来事件的辩正808
记“杨树达”君的袭来808
《穷人》小引809
饿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809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810
关于《关于红笑》810
《淑姿的信》序810
选本811
旧诗总述812
无题二首813
送O.E.君携兰归国813
无题赠日本歌人湘灵歌813
无题814
送增田涉君归国814
偶成 赠蓬子814
一二八战后作814
自嘲815
教授杂咏815
所闻 无题二首 无题 答客诮815
题《呐喊》 题《彷徨》816
悼杨铨 题三义塔816
二十二年元旦 赠画师816
赠人二首817
无题 悼丁君817
无题818
无题阻郁达夫移家杭州818
报载患脑炎戏作818
无题819
秋夜有感819
亥年残秋偶作819
其他篇目819
集外集拾遗820
总述820
怀旧820
《蜕龛印存》序(代)821
南齐《吕超墓志》跋821
破《唐人说荟》821
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声明822
又是“古已有之”822
这是这么一个意思823
来信(致孙伏园)启事823
诗歌之敌823
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824
《何典》题记824
《走到出版界》的“战略” 新的世故825
《绛洞花主》小引825
《游仙窟》序言826
关于知识阶级827
信件摘要(复晓真、康嗣群)827
通讯(柳无忌来信按语)827
文艺的大众化828
《勇敢的约翰》校后记828
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831
两封通信(复魏猛克)831
上海所感832
《母亲》木刻画序832
死所 “有不为斋” 中国的科学资料833
《城与年》插图本小引833
给《戏》周刊编者的信833
其他各篇834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834
故事新编835
总述835
补天〔不周山〕838
理水840
奔月840
铸剑841
出关842
表846
俄罗斯的童话848
死魂灵851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860
译丛补862
近代捷克文学概观862
小俄罗斯文学略说862
关于绥蒙诺夫及其代表作《饥饿》863
爱尔兰文学之回顾863
契诃夫与新文艺864
人性的天才——迦尔洵864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865
果戈理私观866
艺术都会的巴黎867
盲诗人最近时的踪迹868
巴什庚之死868
理定自传868
描写自己869
青湖纪游869
一篇很短的传奇870
捕狮 食人人种的话870
贵家妇女871
波兰姑娘871
恶魔871
鼻子872
饥馑872
恋歌873
彼彖飞诗874
村妇874
俄国的豪杰875
跳蚤875
坦波林之歌875
山民牧唱876
序文876
促狭鬼莱哥羌台奇876
会友877
少年别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