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货币银行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货币银行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34279085.jpg)
- 赵凤培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
- ISBN:9571404241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76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7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货币银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货币、银行与经济活动1
一 货币的性质与功能1
货币的性质2
货币的功能3
货币的流动性7
二 货币的供给8
货币的种类8
货币的供给11
货币的不同定义13
三 金本位制14
英国早期的金本位15
金本位的普及16
十九节纪金本位的特徵17
黄金与世界贸易19
黄金:国际货币本位20
中央银行与「自动」金本位21
金本位的没落23
四 货币的经济25
没有货币的假想经济26
货币经济27
财货、货币与价格28
总结30
五 经济政策与经济目标31
经济理论与政策31
货币政策与经济目标33
财政政策与经济目标33
债务管理与经济目标34
六 关於货币供给的争论35
凯恩斯派经济学36
货币论者的观点37
摘要39
重要名词与概念43
问题46
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48
一 商业银行的起源48
纸面要求权的流通49
金匠商号的资产与负债49
金匠由一个工匠向银行家的演进52
金匠银行的功能55
二 美国银行的起源与发展57
美国早期的银行58
二十世纪初期的银行62
联邦准备体系与商业银行63
1920年代的商业银行66
1929至1933年间的银行危机67
第二世界大战与商业银行68
银行体系在1933至1935年间的加强68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的银行发展趋势69
三 中华民国银行的起源与发展70
早期的金融体系70
外国银行势力的进入72
本国银行的设立与发展73
中国银行体系的特徵75
台湾地区的银行体系77
台湾地区银行的性质79
摘要82
重要名词与概念84
问题85
第三章 信用、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86
一 负债与信用的性质86
负债与信用的意义87
信用体系88
信用的种类89
二 信用凭证91
记帐91
本票91
汇票92
股份凭证93
债券95
三 资金流量会计96
一般性部门损益帐97
一般性部门资产负债表98
资产负债表上的存量向流量的转换100
完整性部门的资金来源与用途帐103
整个经济的资金流量矩阵105
四 金融市场108
金融市场的功能108
资本市场110
货币市场111
金融市场上负债凭证的特徵113
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来源与去向117
五 金融机构120
金融媒介的功能120
金融媒体的主要形态122
美国的金融媒体124
商业银行信用卡128
摘要130
重要名词与概念132
问题134
第四章 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136
一 银行的范围与意义136
银行的范围136
商业银行的意义137
业银行的帐目138
二 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140
商业银行的资产140
商业银行的负债145
三 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与负债148
银行资本的意义148
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与负债150
摘要151
重要名词与概念152
问题153
第五章 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管理156
一 获利资产管理的目的156
流动性156
偿债能力158
所得161
主要准备164
二 获利资产管理的工具164
次要准备165
贷款与投资166
三 资产管理的理论166
资产管理的经验法则166
资产管理的流动性理论170
四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172
定期存单173
中央银行借款174
联邦基金的借入175
欧州美元176
摘要177
重要名词与概念178
问题178
第六章 商业银行贷款与信用的创造180
一 个别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的根源180
资本181
存款182
银行信用184
二 商业银行体系的贷款能力的根源185
资本186
存款186
银行信用188
三 商业银行贷款与信用的创造189
个别商业银行189
商业银行体系201
四 定期存款、通货及贷款回存与信用的创造205
个别商业银行206
商业银行体系214
五 贷款与存款的收缩219
摘要221
重要名词与概念224
问题225
第七章 商业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227
一 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与货币供给227
商业银行与一般大众间的关系227
即期存款的乘数230
商业银行对於超额准备的需要233
二 负债管理与货币及信用的供给237
存款选择的改变237
商业银行对於借入准备的需要239
三 货币供给与银行信用的理论240
图解分析240
对於货币政策的含义246
摘要249
重要名词与概念250
问题251
一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252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的控制252
货币基数253
货币供给的季节性变动253
超额准备率254
通货比率255
二 货币基数的变化来源255
公开市场操作256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贴现与垫款260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贷款262
三 中央银行对於货币基数的控制266
对於商业银行的信用操作266
法定准备率的变更266
选择性或品质上的控制269
美国的规则Q270
四 中央银行与货币的供给271
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272
准备率变更的效率273
货币基数改变的效果275
摘要277
重要名词与概念278
问题279
第九章 货币的需要281
一 货币与其他财富的形态281
货币281
债券282
权益282
实质资本283
人力资本283
二 个人对於实质现金余额的需要283
预期实质所得285
货币的预期报酬率286
价格水准的预期变化率287
债券与权益的预期报酸率287
三 货币的总合需要288
货币需要与国民所得288
货币需要的改变289
货币需要改变的预测291
四 货币的交易需要291
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292
最适的现金运用297
平方根法则299
实质余额的需要300
支付的期数301
五 货币的预防与投机需要301
货币的预防需要301
货币的投机需要304
摘要306
重要名词与概念308
问题309
第十章 所得的内容与国民所得会计311
一 基本概念311
国民生产毛额311
潜在的生产量312
成长与失业313
总合需要314
二 国民生产毛额315
国民生产毛额的测定316
国民生产毛额与国民所得318
国民所得与可用所得320
个人可用所得与其调配321
所得概念之间的关系323
三 需要的构成因素324
个人消费支出324
国内私人总投资325
政府的购买326
净输出326
四 国民生产毛额与价格水准的变动327
名目GNP与实质GNP327
价格指数328
五 几个重要恒等式330
单纯的经济330
政府与对外贸易的导入332
摘要335
重要名词与概念336
问题338
第十一章 古典派的就业与价格理论341
一 古典派的就业与利息理论341
实质工资、就业与生产342
所得与支出343
二 古典派的生产与供给理论345
生产函数346
劳动的需要347
劳动市场的均衡349
实质工资、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准352
财货与劳动市场的均衡353
赛伊法则、储蓄、投资与利率356
三 古典派的货币与价格理论357
交易流通数量模型357
现金余额净额360
货币余额改变的效果362
摘要363
重要名词与概念365
摘要366
消费函数368
第十二章 凯恩斯派的就业与所得理论368
一 凯恩斯派的所得决定模型368
储蓄函数371
投资函数375
总结376
二 均衡所得的决定377
总合供给总合需要法377
投资储蓄法382
三 消费的变动与所得的均衡水准386
消费的决定因素386
消费变动对於所得的影响387
四 乘数389
乘数的图形分析389
乘数的代数分析392
投资的乘数效果393
乘数模型的建立396
五 投资与所得402
投资函数402
均衡所得的决定403
投资乘数405
摘要408
重要名词与概念410
问题411
第十三章 政府与所得决定的理论413
一 政府购买、租税、移转性支付与所得的均衡水准413
政府购买与所得的均衡水准413
租税与所得的均衡水准419
移转性支付与所得的均衡水准423
二 乘数425
政府购买乘数426
租税乘数428
政府移转性支付乘数430
平衡预算乘数431
三 租税与政府支出的经济效果432
比例税的效果433
移转性支付的效果435
平衡预算的效果436
摘要437
重要名词与概念439
问题440
第十四章 投资与财货市场的均衡441
一 投资的概念441
投资的意义441
投资的形态442
二 投资的决定443
投资的决定因素443
将来所得流量的现在价值444
投资的决定447
投资的需要曲线449
三 财货市场的均衡451
财货市场的均衡451
IS曲线的求取455
IS曲线的斜率456
IS曲线的位置459
脱离IS曲线的位置460
关於IS曲线的总结462
摘要463
重要名词与概念464
问题464
第十五章 货币、利息与资产市场的均衡466
一 利息的理论466
古典派的利息理论466
利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471
利息的可贷资金理论478
二 利率的结构480
不履行契约的风险481
利率的期限结构482
货币供给的成长对於利率的影响483
三 资产市场483
财富的限制484
货币的需要、供给与货币市场的均衡485
LM曲线的求取488
LM曲线的斜率489
LM曲线的位置490
脱离LM曲线的位置491
关於LM曲线的总结492
摘要492
重要名词与概念494
问题496
第十六章 财货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497
一 财货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497
均衡的条件497
货币需要紧於货币供给498
投资等於储蓄500
二 一般均衡的变动与调整502
自发性支出变化的影响502
货币供给变化的影响503
均衡的调整504
摘要508
问题509
第十七章 财政政策510
一 财政政策的金融层面510
课税511
由一般大众借债514
由商业银行体系借债515
由中央银行借债517
增发货币518
凯恩斯派与货币论者对於财政政策的观点520
充分就业预算523
二 IS-LM分析525
政府支出增加的效果525
流动性陷阱与垂直的IS曲线527
政府支出的排挤效果529
财政政策与充分就来531
财政政策与货币供给的增加532
三 债务的管理533
债务管理的理论533
债务管理的实际问题536
债务管理的金融层面538
政府偿还债务对於IS-LM架构的影响542
公债的负担543
摘要545
重要名词与概念547
问题548
第十八章 货币论者与凯恩斯派的争议549
一 货币的观点549
货币论者对於货币的观点549
凯恩斯派对於货币的观点553
利率的动向555
货币与信用556
二 IS-LM分析558
货币论者对於货币的观点558
凯恩斯派对於货币的观点560
利率的动向563
关於财政政策的争论564
新凯恩斯派的综合与货币数量学说的关系566
三 凯恩斯派与货币数量学说566
席克斯对於凯恩斯派与货币数量学说的综合570
四 货币论者的若干经验研究572
傅利德曼·弥尔斯曼的研究573
大规模的统计模型575
五 货币论者的现阶段争论576
後期凯恩斯派对於货币冲击的观点576
货币论者对於货币冲击的观点578
财政活动的冲击579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背反关系580
影响市场利率的因素581
经济的先天稳定程度582
稳定政策的适当时间层次583
总结584
摘要585
重要名词与概念587
问题588
第十九章 通货膨胀589
一 通货膨胀的概念589
通货膨胀的测定589
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591
非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594
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601
二 通货膨胀与租税603
通货膨胀与预算不足603
通货膨胀税605
三 通货膨胀的理论609
古与派的通货膨胀理论609
需要拉动的通货膨胀611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613
资产调整的通货膨胀理论615
利率投资的通货膨胀理论616
结构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618
通货膨胀的IS-LM分析619
四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626
价格预期与经济成长626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627
名目GNP的成长与通货膨胀628
通货膨胀与经济的需要成长线629
需要成长线的移动631
五 通货膨胀与失业633
通货膨胀的失业之间的背反关系633
费立普曲线634
美国的经验636
摘要637
重要名词与概念639
问题641
第二十章 货币政策的工具643
一 美国的联邦准备体系643
联邦准备体系的组织644
联邦准备体系内部的权力分配647
美国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651
二 英国的中央银行652
英格兰银行652
信用的控制654
三 货币政策的工具655
公开市场操作657
公开市场操作的IS-LM分析660
贴现政策664
商业信用理论与贴现666
贴现率669
法定必要准备671
第二必要准备675
选择性的信用管制676
特别联邦贷款机构678
道义性的劝告678
利率上限679
规则Q679
摘要683
重要名词与概念685
问题686
第二十一章 货币政策的功能与考验687
一 货币政策的时间迟延687
货币流通速度的动向687
货币政策的认知迟延689
货币政策的外在迟延690
货币政策迟延与财政政策迟延693
货币政策对於GNP的效果694
二 货币政策的考验694
货币政策对於利率的效果696
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697
投资支出698
消费支出699
摘要700
重要名词与概念701
问题701
第二十二章 国际货币与金融703
一 外汇市场703
外汇市场的功能703
电汇706
汇票707
外国银行券708
旅行支票708
国际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709
二 外汇汇率709
国际货币基金体系下的固定汇率710
伸缩汇率713
汇率的升值与贬值717
三 国际收支718
国际收支的意义718
国际收支的平衡721
国际收支的测定722
四 国际收支的调整726
汇率的变更726
购买力平价732
固定汇率国家间的价格变动733
直接管制735
五 贸易收支与国内经济736
国内支出与对於国内财货的支出737
财货市场的均衡739
均衡所得与贸易收支740
经济扰乱与均衡所得740
自发性支出增加的效果741
输出增加的效果742
需要的构成内容的改变743
相互依赖与反馈效果744
对外贸易乘数746
六 国际金融组织748
国际货币基金748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750
国际开发协会751
国际金融公司751
摘要752
重要名词与概念755
问题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