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加坡现代化之路 进程、模式与文化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加坡现代化之路 进程、模式与文化选择](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275486.jpg)
- 李路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3443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62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加坡现代化之路 进程、模式与文化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移民社会的形成及其特色1
第一节 19世纪初期的社会状况1
目录1
第二节 新加坡的开埠2
第三节 华人移殖新加坡6
内部推动力和外部诱惑力7
从自由贸易到“卖猪仔”10
第四节 印度人移殖新加坡15
第五节 移民的定居及其意义16
第二章 传统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18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中的宗亲组织18
形成18
功能20
结构20
演变21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中的地缘组织25
形成25
功能26
结构27
改革28
第三节 秘密会社与社会控制29
组织与活动方式30
作用31
衰败32
第四节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的社会阶级关系34
转型社会中的阶级结构34
阶级关系与阶级流动37
第五节 19世纪的华人首领41
华人首领的背景41
仕途46
贡献与角色48
第六节 19世纪末期以后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冲突52
帮的形成及其结构52
分化、冲突及其后果53
第三章 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英国殖民政府对华人社会的政策与政治发展57
第一节 对华人社会的政策57
安抚与分而治之58
对秘密会社的政策:从默许到镇压60
华人社会的发展与殖民政策的调整62
结论68
第二节 华人参事局的设立与政治参与70
第三节 国民党的挑战72
第四节 左翼运动与共产党的兴起75
第四章 多元种族社会的形成78
第一节 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各种族的移民与人口发展78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中的种族融合与种族关系81
就业结构81
结构性融合与种族关系85
政府的种族政策89
第三节 以种族为载体的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91
教育与种族结构的变化91
双语制:种族关系发展的文化动力93
第四节 多元种族主义政治的发展98
第一节 西化与儒化的历史角逐103
第五章 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社会发展103
第二节 20世纪中期以来的文化变迁111
殖民政府的西化政策与文化输入113
第三节 20世纪中期以来的儒化131
儒家文化的复兴131
人民行动党政府的文化实施136
第六章 宗教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导向145
第一节 主要宗教的输入与传播145
佛教145
道教149
伊斯兰教150
西方宗教150
第二节 多元宗教与多元种族152
印度教152
第三节 多元宗教与多元语言和教育153
第四节 宗教与社会经济地位155
第五节 当代宗教的变化与发展趋势157
西方主要宗教异军突起157
亚洲宗教相对式微161
无宗教信仰者增加166
宗教与社会价值观167
第六节 宗教的政治化与政府的宗教政策168
非政治化与宗教宽容168
精神鼓励与政治控制171
第七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政治发展进程180
第一节 第二次世纪大战后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180
第二节 政党政治的勃兴182
第三节 林德宪制和自治政府的成立185
第四节 50年代的工潮与学潮189
第五节 人民行动党的成立与发展193
李光耀争取独立的思想193
人民行动党的成立197
第六节 人民行动党内部温和派与激进派的权力角逐201
第七节 争取自治的斗争205
第八章 60年代的政治发展进程210
第一节 60年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210
面临的困境210
改革211
派系分化与权力角逐218
第二节 人民行动党政府与社会主义阵线的斗争218
建国方略上的分歧与派系矛盾的深化221
社会主义阵线的建立226
人民行动党的重组228
在与马来亚合并问题上的斗争及政其治后果230
围绕1963年大选而展开的权力争夺234
第三节 在马亚西亚联邦内争夺领导权的斗争242
争夺华人领导权的斗争242
分裂246
第四节 一党为主的政治体制的形成252
第五节 60年代后期的政治斗争255
第六节 公共行政体制的演进及其现代性特色257
演进257
人民行动党政府的行政改革260
现代性特色266
第七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基层组织268
人民协会和民众联络所的建立与发展270
公民咨询委员会的政治功能272
民众联络所管委会和公民咨询委员会的组织结构274
城市化过程中的居民委员会275
基层组织的功能279
第九章 国家意识形态280
第一节 文化构建和国家认同280
第二节 社会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演变300
传统文化中的权威主义301
家族集团意识的政治功能303
精英主义的扩散与张扬305
西方政治文化的输入及其社会评估313
第三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建国思想316
形成317
转变320
特色322
第四节 国家合作主义——一种隐含的意识形态330
缘起和发展330
体制和内涵336
实质和功效340
结论343
第五节 “共同价值观”的功效和实质345
第十章 工人运动与工业关系357
第一节 19世纪至20世纪90年代的工人运动357
第二节 合作与控制:工业关系的新模式365
第三节 分离主义倾向372
第一节 反对党政治的形成381
第十一章 反对党的压力有多大381
反对党的出现382
右翼反对党的消长384
左翼反对党的消长386
第二节 70年代反对党的复兴:原因与运作392
第三节 一党为主的体制内的生存空间401
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401
反对党难以发展的原因405
第四节 反对党的崛起414
围绕1976年大选的角逐414
反对党的突破420
围绕1984年大选的角逐427
第五节 80年代以来反对党的发展427
围绕1988年大选的角逐428
反对党崛起的背景429
结论433
第十二章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政治变迁434
第一节 人民行动党的自我更新434
选择领导人的标准435
选择方式和过程439
频繁的职务流动445
第二节 80年代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及人民行动党政府的对策452
反对党势力的发展和人民行动党政府的对策453
新闻自由与新闻管制457
社团组织的政治化和政府镇压的加强461
社会运动的变化466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特色470
第三节 90年代的政治发展470
执政党与反对党力量对比的变化472
人民行动党政府政策的调整:推进民主与强化控制481
第十三章 法制社会的建立486
第一节 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演进、结构与运作486
立法机构的演变486
国会的结构和立法程序488
法院和检查院491
第二节 法制社会的建立492
建立法治社会的指导思想492
建立法治社会的方法和内容498
成功的原因506
法律严明与执法严厉的文化基础与合法性509
第三节 从文化视角分析治理腐败成功的原因509
财产申报制度的比较分析514
以俸养廉的内在含义516
领袖个人的作用518
科层制的文化功能519
第十四章 经济现代化进程521
第一节 文化与经济发展521
韦伯引起的争论521
儒教社会对现代化的适应过程524
东西方经济伦理的比较527
儒家经济伦理的实证分析533
第二节 社会经济性质:市场还是国家控制538
“自由港”的特色542
第三节 经济的市场化进程542
工业化进程和发展战略544
第四节 市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553
外资和外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553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战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55
国家对市场进行积极的调控和指导557
发达的金融业和健全的金融体系561
第五节 国有企业为什么能赢利563
建立国有企业的指导思想563
国有企业的经营与管理565
国有企业的改革568
第六节 国内私营企业的发展572
第七节 经济起飞的教育人才背景577
第八节 企业家阶层的崛起581
第十五章 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政治参与的发展587
第十六章 权威主义政治与现代化594
第一节 殖民主义政治与民族权威主义的比较594
第二节 民族权威主义的形成597
第三节 权威主义现代性的判定600
第四节 权威主义政治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实效605
市场经济取向606
国家凌架于社会之上609
意识形态的一致性612
第五节 不同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特征614
第六节 权威主义政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效621
后记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