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美认识机制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美认识机制论
  • 陈新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2880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审美认识机制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美和美感的认识规定1

第一节 中国学者探讨美的启示1

一、“说羊道美”及其两点启示2

二、建国后美学界讨论美的本质概述4

三、四点启示13

第二节 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认识论意义15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及其核心16

二、美是主观和客观在认识活动中的统一18

三、美源于主体和客体在实践活动中的统一20

第三节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感性显现的认识论意义23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23

二、“劳动创造了美”25

三、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29

一、认识活动的反映本质36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本质36

第二章 审美活动是认识活动36

二、审美活动的认识本质39

三、对几种否认审美活动认识本质观点的评述43

第二节 审美活动是认识活动的特殊领域47

一、审美活动与认知活动的区别48

二、审美活动与评价活动的区别51

第三节 认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53

一、为我之物的真善美与认知活动、评价活动与审美活动的统一54

二、认识活动的全过程与认知活动、评价活动与审美活动的统一56

第三章 审美活动是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统一59

第一节 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悖论和审美活动的双重功能59

一、中国学者对审美活动分析的启示60

二、认识活动中的两极及其关系65

三、审美活动体现着主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悖论67

四、审美活动的认知和评价功能70

一、认知活动与评价活动的相互作用73

第二节 认知活动、评价活动的相互作用与审美活动的普遍存在73

二、审美活动存在的普遍性75

三、值得提出的两点78

第三节 审美活动向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转化及主体的总认识结构79

一、审美活动促进和启迪认知活动79

二、审美活动促进和激发评价活动84

三、审美活动和主体的审美结构及总认识结构87

第四章 审美活动的特征92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整体形象性和创造性92

一、审美活动的整体形象性92

二、审美活动的创造性95

第二节 自由与审美活动的自由97

一、自由是自愿与自觉的统一97

二、审美活动的自由特征102

三、审美活动中的“有物有我”与“无物无我”104

一、真的涵义分析107

第三节 审美活动中的真107

二、黑格尔论美与真110

三、审美活动是真的两层涵义的统一113

第五章 美感的表象中形成117

第一节 康德和饱桑奎对于审美表象的分析117

一、审美活动“只把一个对象的表象连系于主体”118

二、“凡是不能呈现为表象的东西,对审美态度来说是无用的”119

第二节 美感不能在感觉和知觉中形成121

一、认识活动中的感觉及其与美感的关系121

二、认识活动中的知觉及其与美感的关系126

第三节 美感在表象中形成的机制129

一、表象的概念130

二、表象是“最丰富、最具体和最主观的”134

三、表象体现着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统一138

四、美感在表象中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过程140

一、从历史来看形象思维144

第六章 审美活动中的形象思维144

第一节 形象思维的提出和讨论144

二、建国后中国学术界对形象思维的讨论148

第二节 形象思维与美感(上)152

一、形象思维的特点152

二、形象思维与表象154

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156

第三节 形象思维与美感(下)159

一、形象思维不是无逻辑的思维159

二、形象思维的逻辑之源162

三、形象思维与语言165

第四节 形象思维的生理、心理机制168

一、形象思维与人脑结构、信息储存169

二、形象思维与人脑的信号系统171

一、美感范围的一般规定174

第一节 审美活动中的美感范围174

第七章 形象思维诸形式174

二、美感范围的形象思维的基本思维形式177

三、美感范围的摹状、规律和体验作用179

第二节 美感范围体系184

一、美感范围体系及美感范围的排列184

二、崇高、优美和滑稽187

第三节 审美活动中的鉴赏判断195

一、鉴赏判断是审美活动的思维形式195

二、美感在鉴赏判断的形成过程之中198

第四节 审美活动中的审美想象200

一、审美想象是带有综合特征的思维形式201

二、移情是想象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204

三、中国古代美学的“比”、“兴”208

第八章 审美活动中的艺术活动211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客观化和客观化的审美活动211

一、审美活动的客观化212

二、客观化审美活动的认识论规定215

三、艺术品是客观化审美活动的集中体现218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艺术创造223

一、审美活动中的艺术构思224

二、审美活动中的艺术传达231

第三节 审美活动中的艺术欣赏236

一、艺术欣赏的审美本质236

二、艺术欣赏中的情感和教化241

三、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243

四、艺术欣赏中的“共鸣”248

五、审美能力与艺术欣赏250

第九章 审美活动与理想人格、人生的审美境界254

第一节 人格和理想人格254

一、人格和主体认识结构中的知、意、情255

二、理想人格及其培养258

一、审美活动对于理想人格的建构作用262

第二节 审美活动、审美教育与理想人格的培养262

二、审美教育与培养理想人格265

第三节 大众审美文化与人格建构269

一、大众审美文化与市场经济270

二、大众审美文化对人格建构的双重作用272

三、加强对大众审美文化的管理,协调其与高雅艺术的关系275

第四节 人生和人生的审美境界278

一、人生的涵义278

二、人生的自我塑造和艺术化280

三、人生的审美境界286

附录一 论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机制290

附录二 认识论是哲学的精髓305

附录三 作者发表的认识方面的主要成果315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319

后记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