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伦理学探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伦理学探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34242707.jpg)
- 傅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ISBN:750802784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伦理学探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述1
一、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历程1
二、人类中心主义学派: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潮7
(一)以墨迪为代表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7
(二)以帕斯莫尔和麦克洛斯基为代表的“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10
(三)以诺顿为代表的“弱式人类中心主义”11
(四)以什科连科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实践的人类中心主义”14
(五)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观点15
三、自然中心主义学派: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新潮16
(一)动物解放/动物权利主义流派16
(二)生物中心主义流派20
(三)生态中心主义流派24
(四)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观点32
四、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总体评价34
(一)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合理性34
(二)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局限性36
第二章 我国学者评介西方生态伦理学概况述评40
一、我国学者研究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三个阶段41
(一)引进和移译阶段41
(二)评介和研究阶段43
(三)整合和创新阶段45
二、我国生态伦理学者争论的主要问题49
(一)关于生态伦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50
(二)关于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51
(三)关于人与自然之间是否存在伦理关系问题52
(四)关于自然的价值问题52
(五)关于自然的权利问题54
(六)关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问题55
(七)关于生态伦理的主体问题56
(八)关于“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57
三、我国学者评介西方生态伦理学中存在的问题60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生态伦理学研究缺乏力度60
(二)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利己主义本质缺乏深刻的评析62
(三)对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评价过高65
(四)理论研究与环保实践有待于进一步结合66
第三章 人与自然的关系69
一、“人”与“自然”的含义70
(一)“人”是什么70
(二)“自然”是什么73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含义76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78
(一)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人是自然的产物78
(二)从实践论的角度看,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80
(三)从人的发展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84
三、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使命88
(一)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两种说法88
(二)人类是自然的主体92
(三)人类的使命95
第四章 生态伦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应用伦理学104
一、生态学与伦理学的区别与联系105
(一)生态学的本质特征105
(二)伦理学的本质特征108
(三)生态学与伦理学的关系110
二、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性质112
(一)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对象112
(二)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116
(三)生态伦理学本质上是伦理学而不是生态学122
三、生态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关系125
(一)生态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区别125
(二)对“伦理学边界扩展”论的辨析128
(三)生态伦理学:一门新兴的应用伦理学132
第五章 人与自然之间不存在伦理关系139
一、“伦理关系”的内涵和适用范围140
(一)“伦理关系”的社会内涵140
(二)“伦理关系”的适用范围145
二、人与自然之间不存在伦理关系146
(一)自然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介146
(二)能否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为主体之间的关系150
(三)“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的实质154
三、自然中心主义者的误区159
(一)基本观点:人与自然具有伦理关系159
(二)理论误区:三大“理论依据”163
(三)对自然中心主义者几种观点的辨析167
第六章 自然的价值及其实质172
一、“价值”的含义、本质和适用的范围173
(一)“价值”的含义173
(二)“价值”的本质177
(三)“价值”的适用范围182
二、自然价值的成及其主体185
(一)自然价值的含义185
(二)自然价值的分类和构成187
(三)生态价值的历史意义191
三、关于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193
(一)自然中心主义者的观点193
(二)“内在价值”的本来含义198
(三)自然中心主义者在价值问题上的失足201
第七章 关于自然的“权利”问题208
一、自然权利论:三大学派及其理论依据209
(一)什么是“自然的权利”209
(二)自然权利论的理论依据214
(三)自然权利的特征217
二、“权利”的含义、实质和适用范围219
(一)作为科学概念的“权利”的含义219
(二)权利主体与权利客体223
(三)“权利”概念的适用范围226
三、自然权利论者:三大误区229
(一)混淆两种不同性质的“扩展”229
(二)割裂权利主体与道德主体的关系233
(三)归谬:维护自然权利的最好办法就是消灭人类236
第八章 生态伦理的主体(上):解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243
一、“人类中心主义”:一个价值命题244
(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两重性:自然关系与对象性关系244
(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两种诠释:本体论和价值论246
(三)“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价值命题248
二、“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250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三种形态250
(二)“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征和历史功过253
(三)“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257
三、人类中心主义不可超越260
(一)自然中心主义者对人类中心主义者的诘难260
(二)人类中心主义者对自然中心主义者的反驳265
(三)结论:人类中心主义不可超越272
第九章 生态伦理的主体(下):重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276
一、重构科学形态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277
(一)时代的要求277
(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规定278
(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践条件285
二、世界共同体的任务288
(一)建设世界共同体和普世生态伦理准则288
(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利益291
(三)敦促发达国家承担治理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责任294
三、我国对全球生态环境和全人类的伦理义务297
(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内涵297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伦理问题300
(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规范306
第十章 关于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两种方法论比较311
一、两种方法论:自然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312
(一)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方法论特点比较312
(二)生态伦理学研究:生态学方法还是唯物史观314
(三)生态伦理学研究:科学思维还是价值思维317
二、关于思维的辩证法问题322
(一)关于概念的确定性和灵活性问题322
(二)关于“主客二分”问题327
(三)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自然发展的无限性问题332
三、正确对待“生态世界观”335
(一)“生态世界观”与“传统世界观”的区别335
(二)“生态世界观”的合理性338
(三)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341
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346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347
(二)坚持以中华民族为本位的价值主体论349
(三)必须批判继承古今中外优秀的生态伦理思想351
(四)必须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基础354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360
后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