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与教的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与教的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4226033.jpg)
- 王逢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7831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与教的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学习目标1
第一节 学与教的理论概述1
一、 教育与教学1
二、 学的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7
三、 教的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18
第二节 “学与教的原理”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23
一、“学与教的原理”的潜学科性质23
二、“学与教的原理”的基本内容和教学任务26
三、“学与教的原理”的应用范围27
一、 学习“学与教的原理”的意义31
第三节 学习“学与教的原理”的意义和要求31
二、 学习“学与教的原理”的要求36
复习思考题37
第二章 学习过程38
学习目标38
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过程与类型39
一、 学习的概念39
二、 学习的一般过程42
三、 学习的类型53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56
一、 知识学习的类型56
二、 概念的学习59
三、 规则的学习65
四、 问题解决的学习69
五、 知识学习进程的几个基本环节74
第三节 技能的形成77
一、 技能的含义和种类77
二、 动作技能的形成80
三、 智力技能的形成84
第四节 品德的形成88
一、 品德的概述88
二、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89
第五节 学习的迁移104
一、 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种类104
二、 迁移的理论105
三、 制约学习迁移的条件111
复习思考题116
第三章 制约学习的内部因素117
学习目标117
第一节 个体的身心发展对学习的制约118
一、 个体的生理发展对学习的制约118
二、 个体的心理发展对学习的制约121
第二节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124
一、 智力及其结构124
二、 智力形成的条件130
三、 智力的个别差异133
四、 智力、非智力因素与学习137
第三节 学习动机141
一、 学习动机的含义141
二、 学习动机的分类142
三、 学习动机的需要结构143
四、 学习动机的理论145
五、 学习动机的培养152
六、 学习动机的激发155
第四节 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159
一、 学习风格159
二、 学习策略162
复习思考题171
第四章 影响学习效果的外部条件172
学习目标172
第一节 教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172
一、 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173
二、 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177
三、 教学设施与教学管理182
第二节 人际关系对学习的影响185
一、 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85
二、 同学关系对学习的影响190
三、 亲族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92
第三节 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93
二、 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舆论导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94
一、 社会文明程序的影响作用194
三、 社会经济生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96
复习思考题197
第五章 教学过程理论198
学习目标198
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198
一、 教学过程的含义198
二、 教学过程的要素198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特点202
一、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02
二、 教学认识过程的特点204
一、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08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的矛盾关系208
二、 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关系209
三、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211
四、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213
五、 教师主体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的关系214
第四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级215
一、 教学的准备215
二、 教学的进行217
三、 教学的评价225
复习思考题235
一、 教学原则的概念236
第一节 教学原则概述236
学习目标236
第六章 教学的基本原则236
二、 确立教学原则的依据237
三、 教学原则的意义238
第二节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38
一、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238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依据239
三、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240
第三节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242
一、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含义242
二、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依据242
三、 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243
第四节 直观性原则245
一、 直观性原则的含义245
二、 直观性原则的依据245
三、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46
第五节 循序渐进原则247
一、 循序渐进原则的含义247
二、 循序渐进原则的依据248
三、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249
第六节 巩固性原则250
一、 巩固性原则的含义250
二、 巩固性原则的依据251
三、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52
第七节 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253
一、 尽力性与量力性结合原则的含义253
二、 尽力性与量力性结合原则的依据254
三、 贯彻尽力量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255
第八节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256
一、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的含义256
二、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的依据257
三、 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258
第九节 教师主体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259
一、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原则的含义259
二、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原则的依据260
三、 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261
复习思考题262
第七章 教学方法263
学习目标263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263
一、 教学方法的概念263
二、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265
三、 教学方法的意义267
四、 教学方法的分类268
第二节 基本的教学方法269
一、 讲授法269
二、 谈话法271
三、 讨论法272
四、 演示法273
五、 练习法274
六、 实验法276
七、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与程序277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280
一、 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280
二、 发现式教学方法282
三、 掌握学习法284
四、 暗示教学法289
复习思考题294
第一节 教学艺术概述295
一、 教学艺术的含义295
第八章 教学艺术295
学习目标295
二、 教学艺术探索的简要历史296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特点和功能299
一、 教学艺术的特点299
二、 教学艺术的功能301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艺术304
一、 教学语言艺术304
二、 组织教学的艺术309
三、 导入新课与结束课的艺术314
四、 课堂板书的艺术321
复习思考题324
第九章 学与教的原理与教学实践325
学习目标325
第一节 教学目标与学与教的原理326
一、 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326
二、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与教的原理327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学与教的原理331
一、 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331
二、 教学策略过程与学与教的原理332
三、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策略与学与教的原理332
一、 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338
第三节 教学评价与学与教的原理338
二、 教学评价与学与教的原理339
复习思考题341
附录 国外几种学与教的理论342
一、 斯金纳的理论342
二、 布鲁纳的理论347
三、 布卢姆的理论356
四、 赞科夫的理论364
五、 巴班斯基的理论371
主要参考书目382
中英文名词对照385
后记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