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培训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培训理论与实践
  • 张志鸿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ISBN:7801391020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培训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现代培训性质分析1

第一章 现代培训的性质与意义2

一、人力资源及其在现时代面临的挑战2

(一)人力资源的性质与意义2

(二)人力资源及其发展的时代挑战6

二、现代培训:性质、类型和目的9

(一)培训、教育与开发9

(二)培训的类型11

(三)培训的目的与使命17

三、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时代的战略意义20

(一)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经济发展21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政治发展23

(三)人力资源培训教育与社会全面发展24

四、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培训:观念与行为的变化25

(一)人力资源投资观念的确立与人力资源发展培训投资的增强25

(三)培训教育的法制化与制度化26

(二)终身学习和培训的确立26

(四)学习性组织的建立28

(五)培训形式、方式的多样化29

(六)培训的信息化与手段的现代化30

(七)培训教育的国际化30

(八)人力资源发展培训的职业化31

五、人力资源发展培训职能的组织与管理31

(一)培训部门的基本职能32

(二)培训者的主要角色34

第二章 西方主要国家培训概况36

一、英国36

(一)英国职工培训36

(二)英国公务员培训39

二、美国41

(一)美国职工培训41

(二)美国公务员培训44

(一)德国职工培训46

三、德国46

(二)德国公务员培训50

四、法国51

(一)法国职工培训51

(二)法国公务员培训54

五、日本56

(一)日本职工培训56

(二)日本公务员培训59

(一)中国职工培训的历史发展61

第三章 中国培训概况61

一、中国职工培训61

(二)中国职工培训的基本框架67

(三)中国职工培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72

二、中国公务员培训74

(一)中国干部培训的历史发展74

(二)中国公务员培训的基本框架78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与特点90

一、现代培训需求分析的性质与作用90

第二部分 现代培训设计90

第四章 现代培训需求分析90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作用91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三大层次94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个体层次94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组织层次98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战略层次104

(四)几点结论107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与技术108

(一)培训需求的必要性分析方法108

(二)培训需求的全面分析方法117

(三)培训需求的绩效差距分析方法124

第五章 现代培训环境支持体系131

一、培训环境与培训的关系131

(一)培训环境的含义与特点131

(二)培训环境的分类132

(三)培训环境与培训的辩证关系134

二、制度设计136

(一)人事培训的法律、法规137

(二)人事培训的具体制度和政策140

三、学习环境143

(一)受训者的初始状态143

(二)受训者的学习条件145

(三)学习转换的条件147

四、培训经费148

(一)培训经费投入的战略性意义148

(二)培训经费的来源149

(三)培训经费的合理配置与使用152

五、培训者154

(一)培训部门领导人154

(二)培训管理人员155

(三)培训教师156

(一)获得组织支持的基础158

六、组织支持158

(二)组织支持的表现161

第六章 培训规划设计165

一、培训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素165

(一)设计的原则165

(二)设计的要素168

二、培训规划设计的过程与方法175

(一)培训需求分析175

(二)工作说明177

(三)工作分析178

(四)排序179

(五)陈述目标180

(六)设计测验181

(七)制定培训策略182

(八)设计培训内容182

(九)实验183

(十)小结184

(二)培训教学设计的原则186

(一)培训教学设计的涵义与特征186

第七章 培训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186

一、培训教学设计186

(三)培训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87

(四)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188

二、培训课程设置193

(一)一般课程原型193

(二)培训课程设置模式——集群式模块课程194

第三部分 现代培训方法与技术203

第八章 成人教育性质与培训方法203

一、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分野203

(一)通常意义的教育203

(二)成人教育的到来204

(三)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205

(四)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系205

二、成人教育的特征206

(一)成人教育的基本假设207

(二)成人教育的方法特征211

三、成人培训的程序设计212

(一)内容设计和程序设计212

(二)程序设计的要素213

四、成人培训的系统方法216

五、成人素质的训练219

(一)素质训练的兴起219

(二)人格训练的特征220

第九章 讲授与研讨方法222

一、课堂讲授法222

(一)课堂讲授法的优点和缺点223

(二)课堂讲授的因素分析224

(三)教室布置226

(四)课堂讲授方式228

(五)课堂讲授的实施232

(六)课堂讲授法的适用范围235

(一)研讨会的类型237

二、研讨法237

(二)研讨会的形式240

(三)研讨会的组织和实施243

(四)研讨会的后勤工作248

第十章 行为主义方法253

一、行为主义方法的理论基础253

(一)社会角色理论254

(二)强化理论254

(三)成就动机理论255

二、角色扮演法255

(一)角色扮演的功能255

(二)角色扮演的优点和缺点256

(三)角色扮演的规划257

(四)角色扮演的实施260

三、模拟与游戏法261

(一)游戏与模拟的历史与发展趋势262

(二)游戏与模拟的定义263

(三)模拟游戏的优点和缺点266

(四)模拟游戏的规划267

(五)模拟游戏法的实施267

四、案例法269

(一)案例法的特征269

(二)案例法的优点和缺点271

(三)案例法的实施272

(四)案例材料的选择和案例的编写275

五、程序教学法(PI)278

(一)PI的特征278

(二)PI的优点和缺点279

(三)PI的选择与设计280

(四)PI的实施286

六、成就动机训练286

(二)独立研究287

(三)树立目标287

(一)成就象征287

(四)人际支持288

第十一章 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方法289

一、现代培训技术的理论基础289

(一)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289

(二)传播理论290

二、现代视听技术培训方法291

(一)常见视听工具的特征和功用292

(二)视听工具的选择298

(三)如何使用视听工具300

(四)小结305

三、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方法306

(一)优点和缺点306

(二)计算机的构成及选择309

(三)计算机在培训中的应用311

(一)开课前准备319

一、培训计划实施前的准备319

第十二章 实施培训计划:实际策略和秘决319

第四部分 现代培训的执行与评估319

(二)检查表320

(三)地点的选择321

(四)确认322

二、培训计划的执行策略322

(一)座位的排定322

(二)温度的调节324

(三)设备的检查325

三、构建培训计划325

(一)对培训者的介绍325

(二)材料的组织327

(三)后备计划327

(四)好的习惯和责任328

四、良好的讲授秘决329

(一)演习方法329

(三)音色330

(四)幽默感330

(二)讲授风度330

(五)可视辅助材料331

(六)记住名字331

(七)错误和道歉332

(八)时间的把握333

(九)结论334

第十三章 评估培训计划335

一、培训评估计划的执行337

(一)评估的目的337

(二)谁应决定评估目标338

(三)应当由谁来进行评估339

(四)规范化评估过程的好处340

二、评估的类型和程序340

(一)基于学习分级模式的评估340

(二)改进的学习层次模式342

(三)在培训层次上的评估343

(四)受训者反应的评估346

(五)知识层次的评估353

(六)工作表现的评估357

(七)组织效益层次的评估360

(八)另外的评估问题364

(九)感觉的测量和客观资料的测量364

(十)结论367

(一)职业生涯发展的含义369

一、职业生涯发展概述369

第十四章 职业生涯发展369

第五部分 现代培训的应用369

(二)研讨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371

二、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374

(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与职业生涯发展374

(二)个人发展、家庭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375

三、职业生涯阶段与职业生涯发展的任务376

四、职业生涯发展的重点考察:个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379

(一)组织进入380

(二)职业生涯选择——个性理论与职业锚理论387

(三)职业转换391

(四)职业生涯中期危机392

五、职业生涯发展方法:匹配个人与组织需要393

(一)整个职业生涯的匹配过程393

(二)几种职业生涯发展方法395

(三)职业生涯发展展望:组织、个人、社会应做些什么?398

第十五章 领导发展401

一、领导发展概述401

(一)领导的含义401

(二)领导发展的含义402

(三)领导发展的必要性403

二、国外领导发展活动简介404

(一)芬兰的领导发展活动404

(二)德国的领导发展活动405

(三)美国的领导发展活动406

(一)强调改善领导素质与潜能的领导发展407

三、领导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方法407

(二)强调改善领导行为与作风的领导发展411

(三)强调环境适应性的领导发展422

第十六章 组织发展432

一、组织发展概述432

(一)组织发展的含义432

(二)组织发展的特征433

(三)组织发展的历史435

(四)组织发展的必要性437

(五)组织发展的基本信念438

(六)组织发展的程序439

二、组织发展干预技术441

(一)组织发展干预技术的类型441

(二)技术结构型组织发展干预技术443

(三)行为心理型组织发展干预技术450

(四)复合型组织发展技术457

(五)组织发展干预取得成效的条件466

后记4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