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 杨京平,卢剑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3836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生态系生态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原理1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状况1

一、恢复生态学的产生1

二、生态恢复和恢复生态学的内涵2

三、恢复生态学的发展4

第二节 生态恢复工程理论5

一、限制因子原理5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6

三、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8

四、生物群落演替理论9

五、生物多样性原理10

六、缀块-廊道-基底理论11

第三节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12

一、生态恢复工程中的规划技术(3s技术)12

二、生态恢复工程技术15

参考文献16

第二章 土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17

第一节 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技术17

一、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17

二、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的生物技术19

第二节 南方红壤酸土生态恢复工程与技术26

一、南方红壤酸土的土壤流失状况28

二、南方红壤酸土生态恢复的工程措施29

三、南方红壤酸土生态恢复的生物措施31

四、南方红壤酸土生态系统恢复范例35

第三节 盐碱土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38

一、我国土地盐碱化的状况38

二、盐碱土地生态恢复的工程措施39

三、盐碱地生态恢复的生物措施43

四、盐碱地营造杞柳技术及其效益分析范例46

参考文献49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51

一、对水体与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51

第三章 水域系统的生态恢复工程技术51

二、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指导原则54

一、污染水体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57

二、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60

三、养殖海水体的生物修复及生态技术64

第三节 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生态治理与恢复工程66

一、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67

二、太湖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方法68

参考文献73

第四章 森林植被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建技术75

第一节 森林的生态作用与植被破坏的环境效应75

一、森林的生态作用75

二、植被破坏的环境恶化81

第二节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管理技术85

一、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85

二、生态公益林认定标准86

三、森林分类区划界定88

四、生态公益林营造89

五、生态公益林管护97

六、生态公益林抚育99

七、低效公益林改造102

八、生态公益林更新104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重建技术106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107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技术108

三、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建技术118

一、草地退化和生态恢复123

第四节 退化草场的生态恢复技术123

二、草地退化的原因124

三、恢复治理对策125

参考文献130

第五章 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132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影响与生态恢复132

一、水土流失的概念132

二、我国水土流失概况133

三、我国水土流失原因浅析137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及生物恢复技术141

一、生物恢复措施的原则141

二、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的具体生物恢复措施143

第三节 水土保持的工程恢复技术150

一、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150

二、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持的工程措施152

第四节 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技术183

一、采用治水保土的种植业生态工程183

二、林业生态工程190

三、养殖业生态工程193

四、不同类型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措施197

参考文献204

第六章 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技术207

第一节 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07

一、小流域的概念207

二、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分类208

三、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210

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学原理211

一、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必须以生态经济学为依据212

二、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217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标志219

四、水利部提出的小流域治理的“高、深、细”参考标准223

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的规划设计225

一、小流域治理规划的特点225

二、小流域治理的规划目标226

三、规划原则229

四、小流域规划的步骤和方法230

五、小流域综合规划的内容231

六、小流域规划的特点231

七、小流域综合规划的注意事项233

八、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法233

第四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典型模式248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概述248

二、我国小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251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通用模式253

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模式256

第五节 不同区域小流域治理及生态恢复工程技术278

一、东南地区(以浙江省为例)278

二、西南地区(以云南省杞麓湖小流域治理为例)283

三、西北地区(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小流域治理为例)286

四、东北地区(以长白山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治理为例)291

参考文献294

第七章 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恢复工程技术298

第一节 生态脆弱带298

一、概念298

二、特征299

三、生态脆弱带的类型300

第二节 生态脆弱带生态恢复重建303

一、基质性脆弱带的生态恢复技术303

二、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带的恢复与重建307

三、湿地脆弱系统的生态恢复309

参考文献314

第八章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恢复与保护中的作用315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315

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315

二、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316

第二节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319

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历程及现状319

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321

二、自然保护区区域分布321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323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323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324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325

四、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325

五、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327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中的作用328

参考文献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