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教心理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佛教心理学 下
  • 陈兵著 著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ISBN:978756136077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812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佛教-宗教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佛教心理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409

第十章 欲、爱、苦乐409

第一节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409

一、人类的需要、动机和欲望409

二、贪欲及其危害、起因414

三、善法欲418

四、贪欲与善法欲同出一源419

五、“以欲制欲”,以智化欲420

第二节 爱424

一、爱的名义与种类425

二、贪爱相种种427

三、贪爱生起的因缘430

四、贪爱的特性与恶果434

五、爱的正面作用442

六、贪爱的超越与转化445

七、慈悲与法爱450

第三节 佛教苦乐观454

一、“诸受皆苦”454

二、非圣财所生乐458

三、圣财所生乐、现法乐、后世乐、离欲乐463

四、涅槃乐465

五、超越苦乐,以苦为乐467

第十一章 老、病、死及宗教信仰心理471

第一节 老、病、死亡心理471

一、老年心理及老苦471

二、疾病心理及病苦474

三、死亡心理及死苦475

四、自杀、安乐死心理481

第二节 关怀老、病、死亡,战胜老、病、死苦484

一、关怀老、病485

二、佛教的临终关怀487

三、以智慧战胜老、病、死苦491

第三节 宗教信仰心理496

一、宗教、信仰及其起源497

二、怖畏、依怙、向上三种宗教心理499

三、宗教信仰心理的特点、作用504

四、正信与迷信509

五、“信为道元功德母”516

第十二章 自治其心,自净其意(上)521

第一节 以正见正志安心521

一、树立正见正信521

二、胜进心、出离心、菩提心522

第二节 报恩心、责任心、慈悲心的培养525

一、报恩心、孝顺心与责任心525

二、慈悲心的培养增广531

第三节 以正戒约束心533

一、戒——防非止恶534

二、菩萨戒、秘密戒及戒律治心的殊胜535

第四节 以不放逸防护自心539

一、守护根门540

二、恒自护心,八风不动542

第五节 以方便对治调心544

一、对治、转治等五法544

二、明觉法546

三、理情法与自我提醒法548

四、念想法与“八念”“十随念”550

五、观想法与不净观552

六、息念、转移、纵念、增益、升华等法553

七、接纳、命名、观察、提问等法555

八、心理创伤的医治557

第六节 喜舍与忏悔559

一、以喜乐滋养心559

二、以“舍”放松心562

三、以忏悔清洗心564

四、以“七觉支”调节心568

第十三章 自治其心,自净其意(下)570

第一节 以禅定炼心570

一、修定的资粮与“加行”571

二、身、心、息、食、睡的调和572

三、入禅门径574

四、修定的基本要点580

第二节 以智慧清净心581

一、彻净其心,必依般若582

二、四念处观584

三、大乘诸法实相观587

四、随时随处可修的随自意三昧592

第三节 以万行庄严心593

一、六度——佛教精神体操593

二、利乐众生与四摄法597

第十四章 明心见性之道600

第一节 明心见性的方法(上)600

一、由止观门渐修见性600

二、由观心而见性601

三、顿悟见性604

第二节 明心见性的方法(下)611

一、由修真如三昧而见性611

二、由参究而见性614

三、由持名念佛与禅净双修而见性619

四、由修持咒观想等密法而见性623

第三节 心性之印定625

一、“以心传心”与活泼机用625

二、“知之一字,众妙之门”627

三、以了义教印证630

四、以公案印证634

五、以般若、涅槃之用及十问十门印证634

第四节 解悟、证悟及悟修之顿渐636

一、禅宗之悟与修636

二、藏密之悟与修639

第十五章 定心641

第一节 定心的层次与禅定境界641

一、由散入定的初步进程641

二、四禅八定643

三、出世间禅定的修证645

第二节 定心的身心效应647

一、禅定的良性生理效应647

二、“禅悦”649

三、禅定提高智商的效应651

四、禅定提高情商及心理治疗的效应652

五、禅定的“发功”效应654

第三节 禅定与神通655

一、由禅定修得的五种神通655

二、由定发通656

三、由定发通的原理657

第十六章 修行偏差的针治660

第一节 禅病及其治疗660

一、生理性禅病的治疗661

二、治修定“乱心病”方664

第二节 修行者异常、变态心理的调治671

一、烦恼妄念增盛671

二、消极厌世,逃避退缩673

三、封闭心理及人际关系障碍675

四、情绪过激与心理变态676

五、相似神通、境界光影的错认677

六、神经质的罪疚感679

七、邪教痴迷者的治疗680

第十七章 清净心683

第一节 小乘道清净心的进程683

一、七清净、十五阶梯、四预流支684

二、七贤位687

三、四向四果689

四、阿罗汉的清净心693

第二节 大乘道清净心的进程697

一、菩萨十信、三贤、四加行位697

二、菩萨十地及佛果位699

第三节 密乘道清净心的进程702

一、破三妄执,即身成佛703

二、无上瑜伽的即身成佛704

第四节 佛陀的清净心707

一、原始佛典和小乘论典说佛陀清净心707

二、大乘说佛陀清净心711

第十八章 佛教心理学的现代应用715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佛教治疗715

一、精神心理疾病的佛教疗法717

二、心身病及生理性疾病的佛法治疗724

第二节 不良嗜好及病态社会心理的针治732

一、不良嗜好的心理医治732

二、病态社会心理的医治737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740

一、做一个心理健康的现代人741

二、管理情绪,提高情商心商742

三、人际关系智商的培养751

四、提高“逆商”,安度人生难关757

五、无常、无住与心理应变760

六、佛教与个人成长761

第四节 佛教管理心理学770

一、领导者的自我修炼771

二、佛教管理模式774

第五节 佛教与教育及智力开发778

一、教师的心理修养及师生关系778

二、佛教的教育方法780

三、智力提高及潜能开发782

第六节 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784

一、把握人心、表现性灵784

二、空灵的艺术境界785

三、培养最佳创作心态787

四、启发创作方法788

第七节 讲经说法与宣传心理学790

一、应机说法790

二、说法者应具的条件及说法讲演的技巧792

第八节 罪犯改造及“事业法”795

一、佛教与罪犯改造795

二、“事业法”、法事及其他796

第九节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799

一、佛法对构建“大心理学”的启迪799

二、佛法对科学的启迪802

三、佛法对现代文明的启迪803

主要参考资料8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