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乡土司法修正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力,丁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4019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农村-民事纠纷-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乡土司法修正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风险社会与现代乡土司法的切入点1
第一节 拉断的风险社会与实质判断的问题1
一、乡土与现代之间的拉断张力1
二、何以把实质判断纳入视野4
三、进行实质判断的前见共识6
第二节 跨越风险的立法悖论与行政困境11
一、“制度风险”与立法决策悖论11
二、“依附风险”与行政逆向选择13
第三节 现代乡土司法:临对风险的“第三条道路”16
一、转向个人化风险决策方式16
二、引入修正后的乡土司法概念18
三、为什么以现代乡土司法为切入点23
第二章 当下乡土司法理论的梳理与批判30
第一节 乡土司法理论的两大问题30
一、缺乏理论上的主流认同30
二、源于传统的立场偏面性33
第二节 国内乡土司法研究的三大流派35
一、基于本土资源的研究36
二、本土资源的反证研究40
三、法律史学的进路研究49
第三节 国外对中国乡土司法的研究52
一、面对调解和审判的研究52
二、可以归纳的共识性特征54
第四节 简单的结论56
第三章 现代乡土司法的理念与立场修正60
第一节 两大理论问题的法理反思60
一、能动性:获得主流认同60
二、法治化:纠正片面立场63
第二节 能动性与法治化的社会学解释68
一、借入一种新的分析工具68
二、间于“继承”与“自致”的解释71
第三节 现代乡土司法理论的修正77
一、现代乡土司法的修正之维77
二、作为修正兼及的协调80
第四章 新能动司法:修正乡土司法之路83
第一节 为何提出能动司法83
一、风险社会及实质判断的契机83
二、司法的积极功能扩张86
三、能动司法的话语模式89
第二节 何以质疑能动司法92
一、一般性质疑:语义与边界问题92
二、深刻质疑之一:整体应对与个案进路95
三、深刻质疑之二: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97
四、深刻质疑之三:完备理性与有限理性100
第三节 提出什么能动司法103
一、权衡于能动与法治之间103
二、控因为主的个案进路107
三、扩散互惠的多边主义113
四、答案导向的有限理性118
第五章 现代乡土司法的新能动语义122
第一节 新能动的语义基础考量122
一、反对“词的暴政”122
二、语义重新界定的风险语境125
三、新能动语义的剧场化前提129
第二节 新能动的语义理论流变130
一、参照物:不可能动的概念法学130
二、自由法理论与美国法律现实主义思潮132
三、美国实用工具主义法学134
四、利益法学理论136
第三节 新能动的语义分歧比较142
一、能动的类型与共同点142
二、比较美国司法能动主义144
三、比较马锡五审判方式148
四、比较“大调解”的法政策152
五、比较政治司法154
第四节 新能动的语义要点分析157
一、事实与规范之间的语义沟通157
二、裁判波及效应中的语义锁定160
三、多边的特殊正义的语义立场164
四、新制度语境认可的语义变化166
第六章 新能动司法的案件衡量原理169
第一节 方法、困境及论题转向169
一、寻找法律之外理由的方法169
二、疑难案件裁判的困境171
三、走出困境的论题中心172
第二节 获取基本理由:标准相对性174
一、多边衡量标准的相对化174
二、参照性相对标准的设立176
三、相对标准的内容及理由177
第三节 获取更强理由:类型化思维180
一、类型思维是什么181
二、类型思维的核心功能183
三、多边衡量的优先类型185
第四节 从理由到共识:实践性商谈187
一、实践性分歧与协商司法187
二、实践性商谈的合意机制189
第五节 正当性的限制:合法性论证190
一、限制多边衡量的视角对比191
二、合法性论证的立体维度192
三、获得合法性论证的方法194
第七章 新能动司法的多边主义实现197
第一节 风险的新趋向及司法治理的难题197
一、风险的个体化趋势197
二、多边立场遇到的难题198
三、克服难题的关键199
第二节 多边的修复性:“去官僚化”斡旋与集团诉讼201
一、法条主义与机会主义的两难201
二、斡旋立场的朴素还原203
三、群体救济机制的扩展205
第三节 多边的协调性:协同审判与二次证明206
一、抽象解释与具体解释的选择206
二、平面化的“协同审判”208
三、一致性的“二次证明”210
第四节 一个典型领域的例证分析212
一、上下级法院的多边裁决困境212
二、初审法院:强化和改造陪审制度214
三、上诉法院:真正转向法律审主流216
第八章 新能动主义的自由裁量限定219
第一节 有限理性下的能动限度219
一、相对主观性与相对客观性219
二、“反民主多数决”的难题221
三、过程资源的相对受限223
四、过于悬殊的“同案不同判”226
第二节 限制裁量的两大理论维度228
一、“平等的正义”与“事理的正义”228
二、判决说理的双向性接受229
三、新程序话语空间的建构234
第三节 限制裁量的新的机制236
一、引入法院的知识获取机制236
二、案例与法律系统的闭合238
三、案例与法律见解的控制242
四、案例的准法律效力244
后记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