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标点符号规范用法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标点符号规范用法手册
  • 郭爱民,张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240645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汉语-标点符号-使用方法-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标点符号规范用法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标点的由来1

二、标点的发展2

(一)近代标点的发展2

(二)现代标点的发展3

上编 点号5

第二章 顿号5

一、顿号的误用情形5

(一)在第一层次并列短语中包含第二层次并列词语时,错误地都用顿号5

(二)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中间误用顿号7

(三)集合词语中误用顿号8

(四)在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9

(五)并列词语之间有连词或关联词时,在连词或关联词前面误用顿号10

(六)在一些标题序号后误用顿号10

二、顿号的使用场合11

(一)用于做主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11

(二)用于做定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11

(三)用于做状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12

(四)用于做谓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12

(五)用于做宾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13

(六)用于序次语之后的较小停顿14

第三章 逗号16

一、逗号的误用情形16

(一)不该用逗号之处而误用16

(二)该用逗号之处而不用或少用19

(三)不顾内容层次而滥用逗号19

(四)在连接独立句子的连词前边误用逗号20

(五)误将多个句子当成一个句子一“逗”到底20

(六)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21

(七)在由动词“使”或某些介词构成的句子成分中间误用逗号21

二、逗号的使用场合22

(一)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22

(二)用在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24

(三)用于并列的偏正短语之间24

(四)用于句首状语之后或句末状语之前25

(五)用于复句中衔接紧密的并列单句之间27

(六)用于倒装句子成分之间28

(七)用在被强调的关联词之后29

(八)用于句中插说成分之前或之后29

(九)用在带有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后29

(十)用于并列的谓语之间30

(十一)用于需要强调的并列补语之间31

(十二)用于两层并列成分的第一层之间31

(十三)用在某些序次语之后32

(十四)位于直接引语中的插说语句之后32

(十五)用在分句与分句之间33

(十六)用于单独成句的叹词之后,表示特殊的感情33

(十七)用于科技书刊中并列的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之间35

第四章 分号36

一、分号的误用情形36

(一)不该用分号之处而误用36

(二)分号误用于句号后37

二、分号的使用场合38

(一)用于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38

(二)用于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次之间的停顿39

(三)用于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次之间的停顿41

(四)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的停顿42

(五)用于大句中被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之间43

(六)用于辞书中同一条目的不同释义之间的分隔45

(七)用于科技书刊图注中各项之间的停顿45

(八)用于科技公式中量符号物理意义说明项之间的分隔45

(九)用于科技论文关键词的并列词组之间的停顿46

第五章 冒号47

一、冒号的误用情形47

(一)应该用冒号之处而没有用47

(二)应该用破折号的地方误用冒号47

(三)间接引述时误用冒号48

(四)一句话中误用两层冒号49

(五)误将不是被提示的文字放在冒号之后49

(六)语气紧凑且无特别提示的必要时,中间误用冒号50

(七)“× ×说”插入到直接引语中,其后误用冒号51

(八)在“即”“如”等提示的字前面误用冒号52

二、冒号的使用场合52

(一)用在书信等的称谓之后,表示提起下文52

(二)用在提示性词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53

(三)用在言谈记录中的说话者姓名之后,以引出讲话的内容55

(四)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以引起下文的分说56

(五)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58

(六)用在需要说明的项目之后,以引出具体的说明59

(七)用在文章标题的前后两部分中间59

(八)其他62

第六章 句号64

一、句号的误用情形64

(一)不该用句号而误用64

(二)直接引语中插入“× ×说”,其后误用句号65

(三)直接引语中最后的句号误置65

(四)在句内括号的注文末尾误用句号66

(五)在并列的复句中,分号前误用句号67

二、句号的使用场合67

(一)用于陈述句末尾的停顿67

(二)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69

(三)用于语气舒缓的感叹句末尾70

(四)用于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70

(五)用于分项段落开头的主题词语末尾70

(六)用于句外括注话语的末尾71

第七章 问号72

一、问号的误用情形72

(一)在带有疑问词的陈述句末尾误用问号72

(二)在选择性问句中间误用问号73

(三)在连续的独立问句中错误地少用问号74

(四)在一个问句中间误用问号74

(五)问号误用在疑问句的中间74

(六)一个疑问句末尾误连用两个(甚至几个)问号75

二、问号的使用场合75

(一)标示是非问句末尾的停顿75

(二)标示特指问句末尾的停顿75

(三)标示选择问句末尾的停顿76

(四)标示正反问句末尾的停顿77

(五)标示倒装问句末尾的停顿78

(六)标示设问句末尾的停顿78

(七)标示反问句末尾的停顿79

(八)用于表示有怀疑或不肯定的词语之后81

(九)标示有疑问的独词句末尾的停顿82

(十)标示叹词组成的疑问句末尾的停顿83

(十一)语气委婉的祈使句末尾有疑问时,用问号标示83

(十二)对人物生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标示84

(十三)不表示疑问语气,只用做疑问代号84

(十四)问号与叹号并用,表示疑问与感叹兼有的语气84

第八章 叹号86

一、叹号的误用情形86

(一)在句子主语和谓语之间误用叹号86

(二)在陈述句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误用叹号86

(三)一个感叹句末尾连用两个(甚至多个)叹号87

(四)叹号误用在语气强烈的倒装祈使句中间88

(五)称呼语后和语气舒缓的句首感叹语后误用叹号88

二、叹号的使用场合88

(一)标示主谓句中感叹句末尾的停顿88

(二)标示单独成句的感叹句末尾的停顿89

(三)标示某些独语句末尾的停顿91

(四)标示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的停顿91

(五)标示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的停顿92

(六)标示语气强烈的陈述句末尾的停顿93

(七)叹号与问号并用,表示感叹与疑问兼有的语气94

(八)标示叹词句末尾的停顿94

(九)标示标语口号末尾的停顿96

(十)标示问候语和祝愿语末尾的停顿96

下编 标号97

第九章 引号97

一、引号的误用情形97

(一)对不应加引号的词语误用引号97

(二)对该加引号的词语未加引号98

(三)间接引用时误用引号100

(四)引号的范围标引不清100

(五)连续多自然段引文的引号误用100

二、引号的使用场合103

(一)标示行文中引用的话103

(二)标示需要解释、说明或强调的词语105

(三)标示具有否定或讽刺等意味的词语107

(四)标示引用的俗语、成语和歇后语等108

(五)标示代表绰号的词语或某些音译外来词109

(六)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110

(七)标示文稿中的象声词117

(八)标示文稿中的某些简称和缩略语117

(九)标示文稿中的某些方言119

(十)标示文稿中某些事物的代号120

(十一)标示网友非真实的网名121

(十二)引号内的“引号”用单引号122

(十三)其他使用引号的场合122

三、带引号的并列词语之间标点的处理123

四、引用诗歌或书信时的引号处理126

五、引文末尾的点号处理128

(一)引文是独立成句的情况129

(二)引文只是整个句子的组成部分的情况130

第十章 括号132

一、括号的误用情形132

(一)不该用括号的地方误用括号132

(二)句内括号误用在了句外133

(三)句外括号误用在了句内133

(四)括号没有紧接在被注释的文字后134

二、圆括号的使用场合135

(一)标示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135

(二)标示行文中插叙性的文字136

(三)标示行文中订补性的文字137

(四)标示话剧剧本人物对话中人物动作、情态的文字137

(五)标注党政领导机构中领导人的有关信息138

(六)标注标题或者分项列举的成分或句子的序号139

(七)在演讲词中标示现场听众的某些反映139

(八)用于译校、评点我国清代及清代以前的作品时,指明原著者(或校者)所处的朝代140

(九)在引用或介绍我国清代以前(含清代)的作品时,标注作者所处的朝代140

(十)括号内注释语最后一个点号的处理原则140

三、方括号的使用场合141

四、花括号的使用场合142

五、六角括号的使用场合142

六、方头括号的使用场合144

七、空心方头括号的使用场合146

第十一章 破折号147

一、破折号的误用情形147

(一)在该用括号的场合误用破折号147

(二)在不该用标点的场合误用破折号148

(三)在该用两个破折号的场合未用或仅用一个破折号148

(四)误将破折号与“即”“是”“为”等词并用149

二、破折号的使用场合150

(一)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示150

(二)话题突然改变,用破折号标示151

(三)句中的插入语,其前后用破折号标示152

(四)声音延长或象声词后,用破折号标示153

(五)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155

(六)语意中断,用破折号标示156

(七)语意递进,用破折号标示157

(八)引起下文,用破折号标示158

(九)表示出处,用破折号标示159

(十)在注释和被注释的文字之间,用破折号160

(十一)歇后语前后两部分之间,用破折号160

(十二)在文章的副标题前,可用破折号161

第十二章 省略号162

一、省略号的误用情形162

(一)表示同类事物的列举省略时,列举的内容过少162

(二)误将“等”“等等”“之类”与省略号并用162

(三)省略号之前误留了顿号或逗号,之后误留了句号163

(四)在句中不能省略的地方误用省略号164

(五)在句中语意已尽或叙述已尽的地方误用省略号164

二、省略号的使用场合165

(一)引文(或引述的话)的省略,用省略号标示165

(二)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示165

(三)重复词语的省略,用省略号标示167

(四)说话断断续续,用省略号标示167

(五)余意未尽,用省略号标示169

(六)对话时一方沉默不语,用省略号标示170

(七)声音延长的象声词,用省略号标示171

(八)省略号用于标题中,留下想象余地171

(九)特殊情况下表示虚缺,用省略号标示172

(十)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用12个点的省略号172

(十一)科技书刊中特殊场合用3个点的省略号173

三、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原则173

第十三章 连接号175

一、连接号的误用情形175

(一)应用半字线的场合,却误用一字线175

(二)应用一字线的场合,却误用浪纹线175

(三)应用一字线的场合,却误用半字线或二字线175

(四)应用浪纹线的场合,却误用一字线175

二、连接号的使用场合176

(一)一字线“—”的使用场合176

(二)半字线“-”的使用场合177

(三)浪纹线“~”的使用场合179

(四)二字线“——”的使用场合179

第十四章 间隔号181

一、间隔号的误用情形181

二、间隔号的使用场合182

(一)外国人名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182

(二)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182

(三)报刊名称与栏目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182

(四)标题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182

(五)诗体名与诗的题目,词牌名与词的题目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182

(六)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情况183

第十五章 书名号184

一、书名号的误用情形184

(一)商标名等的名称误用书名号184

(二)各应用文种的标题名误用书名号185

(三)文章等的题目误用书名号标示185

(四)书名号内的名称与原名不相符185

二、书名号的使用场合186

(一)标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和刊物名186

(二)标示精神文化产品的名称186

(三)标示丛书名187

(四)双层书名号的使用187

(五)特殊场合的书名号使用187

三、并列书名号之间标点的使用问题188

第十六章 专名号190

一、专名号的使用场合190

(一)人名、地名、朝代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190

(二)国名、地区名、民族名、宗教名、年号、庙号,以及官署名、组织名等的下面,用专名号标示191

二、使用专名号注意事项192

第十七章 着重号194

一、着重号的使用场合194

二、使用着重号注意事项196

(一)着重号与引号用法上的区别196

(二)着重号应避免滥用197

第十八章 其他标号198

一、分隔号198

二、隐讳号201

三、虚缺号203

四、示亡号205

五、代替号205

六、标示号206

参考文献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