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 1600-1949 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燕红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5529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货币史-中国-1600~194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 1600-1949 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1.1 选题与基本观点1
1.1.2 选题意义与学术价值3
1.1.3 基本术语及其界定6
1.2 本书的基本内容与结构7
1.3 本书的分析框架与基本方法11
第2章 经济的运行体系18
2.1 传统经济的运行及其基本特征18
2.1.1 传统经济的运行18
2.1.2 传统经济的基本特征21
2.2 现代经济的运行及其基本特征24
2.2.1 现代经济的循环流转24
2.2.2 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26
2.3 经济的现代化:由实物经济到货币经济29
第3章 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33
3.1 货币的演进过程33
3.1.1 货币演进的一般进程33
3.1.2 中国的货币演进过程37
3.2 金融的演进过程39
3.2.1 金融演进的一般进程39
3.2.2 中国金融的发展过程40
3.3 货币金融的发展与现代经济的形成43
第4章 货币与金融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46
4.1 货币与金融理论的发展46
4.1.1 货币理论的发展与争论46
4.1.2 现代金融理论的形成50
4.2 中国经济史中的货币金融研究:文献综述53
4.2.1 货币史的研究现状及本研究将探讨的问题53
4.2.2 金融史的研究状况及本研究将探讨的问题54
4.2.3 财政史的研究状况及本研究将探讨的问题58
第5章 明清时期的货币体系60
5.1 银钱并行体系中的白银与制钱61
5.1.1 白银的种类与平色61
5.1.2 制钱的铸造与管理63
5.1.3 制钱与白银的关系65
5.1.4 货币的兑换与鉴别66
5.2 1651~1860年的货币流通量67
5.2.1 制钱的铸造与流通量67
5.2.2 白银的流通量70
5.2.3 纸币的发行与流通73
5.2.4 清代的货币流通量及其趋势74
5.3 晚清时期的货币与货币制度76
5.3.1 货币与货币制度的变革76
5.3.2 清末时期的货币流通量83
第6章 民国时期的货币与货币制度87
6.1 民国前期的币制改革与货币统一87
6.1.1 货币状况与币制改革87
6.1.2 1910~1936年的货币流通量91
6.2 1937~1949年中国的货币状况95
6.2.1 国民党统治区的货币发行与流通95
6.2.2 根据地与解放区的货币发行与流通100
6.2.3 其他各种货币的使用与流通状况104
6.2.4 1937~1948年的货币流通量107
第7章 旧式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109
7.1 钱庄109
7.1.1 发展概况110
7.1.2 盛衰过程113
7.2 票号118
7.2.1 兴衰概况与数量变化118
7.2.2 经营业务、资本与利润121
7.2.3 经营业绩与资力状况133
7.3 典当134
7.3.1 典当业历史演进过程134
7.3.2 近世以来典当业的盛衰趋势143
7.3.3 典当业在部分城镇的发展概况146
7.4 印局与账局152
7.4.1 印局及其概况152
7.4.2 账局及其概况153
第8章 新式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55
8.1 外国在华银行155
8.1.1 活动概况155
8.1.2 实力消长159
8.2 中国新式银行160
8.2.1 发展概况160
8.2.2 实力的增强166
8.3 其他新式金融机构的产生与成长173
8.3.1 保险公司173
8.3.2 证券交易所175
8.3.3 信托公司177
第9章 货币与金融的演进机制180
9.1 货币制度与货币形态的演进180
9.1.1 货币与货币制度演进的动力与条件180
9.1.2 近代货币制度变迁183
9.2 金融组织的演变与金融结构的变迁186
9.2.1 金融组织的演变186
9.2.2 金融结构及其变迁189
9.3 1814~1941年中国白银输入与输出的数据与资料195
9.3.1 鸦片战争前后的白银外流195
9.3.2 1864~1887年的白银输入输出197
9.3.3 1888~1941年的白银输入输出199
第10章 财政体系的变迁与金融发展201
10.1 财政体系的变迁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202
10.2 财政制度的安排与变迁204
10.2.1 清前期的财政制度安排204
10.2.2 晚清时期中国财政制度的转变206
10.2.3 民国时期现代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发展208
10.3 财政结构的变迁210
10.3.1 赋税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210
10.3.2 清代前后期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212
10.3.3 民国时期的财政收支结构215
10.4 政府财政与金融市场发展217
10.4.1 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217
10.4.2 近代中国的财政与债券市场219
第11章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226
11.1 银钱体系下明清经济的增长226
11.1.1 白银的获取与使用226
11.1.2 商业的拓展229
11.1.3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231
11.1.4 财政的货币化232
11.2 银钱体系下明清经济的波动236
11.2.1 明末清初的经济萧条236
11.2.2 嘉庆、道光时期的经济危机239
11.3 近代时期的经济增长与波动247
11.3.1 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247
11.3.2 市场商品量与资本集成252
11.3.3 经济增长及其结构分析258
第12章 二元金融结构与农村金融概况262
12.1 二元金融与二元经济262
12.1.1 二元金融结构及其特征262
12.1.2 二元经济及其转化272
12.2 各省农村金融发展概况273
12.2.1 江浙二省273
12.2.2 华中华南六省280
12.2.3 华北四省289
12.2.4 西南西北各省297
第13章 货币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数量分析与比较研究304
13.1 货币量及其构成的变化305
13.2 金融机构发行307
13.2.1 总量指标ψ和Ф值307
13.2.2 金融机构发行的结构318
13.3 非金融机构发行324
13.3.1 1921~1936年的δ值之估算及其国际比较324
13.3.2 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结构327
13.4 金融相关比率及其意义332
13.4.1 金融相关比率的估算333
13.4.2 金融相关比率的分析意义337
第14章 本研究的若干结论338
参考文献345
后记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