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贯彻实施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监测预警、现场调查防控技术及其督促、检查工作流程与操作标准 二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世杰主编;杨红伟,孙金凤,王艳等篇 著
- 出版社: 中国知识出版社
- ISBN:753546618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66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贯彻实施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监测预警、现场调查防控技术及其督促、检查工作流程与操作标准 二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节 灾区疫情报告415
一、目的415
二、工作流程415
三、职责和基本任务416
四、内容和方法416
第三章 传染病监测的实验室支持418
第一节 重大传染病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及检测方法418
一、重大传染病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及检测方法418
二、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的有关说明427
三、病原微生物标本保存、运送时注意的问题431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方法432
一、直接涂片镜检432
二、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432
三、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435
四、血清学检测436
五、常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441
六、其他检测方法442
第四章 新发展的传染病监测系统介绍444
第一节 症状监测445
一、症状监测概述445
二、症状监测系统流程447
三、症状监测的组织实施450
四、症状监测操作规范及要求451
第二节 药物销售量监测454
一、药物销售量监测概述454
二、药物销售量监测流程456
三、药物销售量监测的组织实施457
四、药物销售量监测的操作规范及要求458
第三节 公共场所监测461
一、公共场所监测概述462
二、公共场所监测流程462
三、公共场所监测的组织实施464
四、公共场所监测的操作规范及要求464
第五章 传染病监测信息的分析与利用467
第一节 监测信息的分析与利用467
一、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流程468
二、监测信息分析的几个概念468
第二节 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分析470
一、疫情日分析流程470
二、疫情周分析流程470
三、疫情月分析流程471
四、疫情年分析流程471
五、专题分析472
六、疫情分析的要求472
第三节 疫情资料的利用472
一、实时疫情跟踪473
二、报告473
三、交流473
四、通报473
五、发布474
第四节 描述性研究在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474
一、现况研究资料的分析与利用474
二、筛检资料的分析与利用476
三、生态学研究477
第五节 分析性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478
一、病例对照研究478
二、队列研究482
第六章 疾病预测及其方法487
第一节 疾病预测的步骤487
一、疾病预测流程图488
二、常用疾病预测方法489
第二节 定性预测490
一、Delphi法490
二、流行控制图法490
三、比数图法492
第三节 定量预测方法492
一、时间序列预测方法493
二、多因素分析方法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498
第七章 预警信息的管理与利用502
第一节 预警信息通报502
一、预警信息的报告时限与流程503
二、与新闻媒体的交流沟通504
三、预警信息的社会公布506
第二节 预警信息的管理利用507
一、预警信息管理流程507
二、预警信息的共享与保密508
三、预警信息的二次利用512
第五篇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操作515
第一章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515
一、用户计算机硬件要求515
二、用户计算机软件要求515
三、登录方法515
四、功能操作516
第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523
一、用户计算机硬件要求523
二、用户计算机软件要求523
三、登录方法523
四、功能操作524
第六篇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现场调查535
第一章 重大传染病现场调查与处理的工作流程535
第一节 现场调查与处理的工作岗位设置及目的535
一、现场工作的任务及内容535
二、现场工作的岗位设置535
三、现场工作的目的538
第二节 现场工作的启动538
一、启动现场工作的信息来源539
二、现场工作启动的流程539
三、现场工作启动要点540
第三节 现场工作流程541
一、现场工作总流程图541
二、现场工作流程的技术要点542
第二章 现场调查与处理工作的准备543
第一节 现场工作准备的任务及目的543
一、现场准备工作的主要任务544
二、现场准备工作的目标544
第二节 疾控机构准备工作流程及技术要点545
一、机构准备工作流程545
二、机构准备工作的技术要点546
第三节 现场调查组准备工作流程及技术要点551
一、现场调查组准备工作流程552
二、现场调查组准备工作技术要点552
第四节 现场处理组的准备工作流程及技术要点557
一、现场处理组准备工作流程558
二、现场处理组准备工作技术要点558
第五节 实验室准备工作568
第三章 现场调查569
第一节 现场调查的任务与目的569
第二节 现场调查的总体流程570
第三节 现场调查的方法及技术要点571
一、病例调查571
二、接触者调查573
三、深入调查、验证假设574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操作规范及要求576
一、问卷调查的操作流程576
二、问卷调查操作的技术要点577
第五节 现场采样的操作规范及要求579
一、现场采样的操作流程579
二、采集标本的种类和方法582
三、现场标本的保存和送检586
四、部分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要求588
第四章 疫情分析及报告591
第一节 疫情分析的目的和内容591
一、疫情分析的目的591
二、疫情分析的内容591
第二节 疫情分析的工作流程592
第三节 疫情分析过程的技术要点593
一、原始资料的来源593
二、原始资料的核查、编码593
三、原始资料的计算机录入、建立数据库593
四、资料整理、分类594
五、资料分析594
第四节 疫情分析中有关指标的计算及分析方法605
第五节 疫情报告606
一、疫情报告的目的606
二、疫情报告的内容606
三、疫情报告的流程607
四、疫情报告的技术要点608
第五章 现场人群管理609
第一节 现场人群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目的609
一、工作内容及目的609
二、基本工作流程610
第二节 传染病病人管理的工作流程及技术要点610
一、现场救治工作流程610
二、现场救治的技术要点611
三、现场隔离的技术要点612
四、传染病病人尸体处理流程图及要点613
第三节 接触者管理的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614
一、接触者的概念614
二、接触者管理工作流程图614
三、接触者管理的技术要点615
第四节 易感者管理的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618
一、易感者的管理工作流程及内容618
二、易感者的管理工作技术要点620
第五节 流动人口管理622
第六章 疫源地处理623
第一节 疫源地处理的主要内容623
一、疫源地范围确定623
二、疫点、疫区的确定624
三、疫源地的处理624
第二节 疫源地处理工作的总体流程625
一、常规处理流程625
二、疫区紧急措施确定与实施的流程625
三、注意事项626
第三节 疫源地常规处理工作的技术要点626
一、疫源地终末消毒626
二、疫源地杀虫638
三、疫源地灭鼠640
第四节 疫区及紧急措施确定流程的技术要点641
一、疫区划定的建议642
二、疫区紧急措施的建议643
第七章 疫情控制645
第一节 现场疫情控制的工作内容及目的645
第二节 现场疫情控制的工作流程646
第三节 病因防控工作流程及操作技术要点647
一、应急免疫接种的工作流程647
二、应急免疫接种工作的技术要点648
三、应急接种操作流程649
四、常用的免疫制剂649
第四节 传播途径控制的工作流程及操作技术要点650
一、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疫情控制流程及技术要点651
二、经饮食传播的传染病疫情控制流程及技术要点653
第五节 易感人群保护工作的流程及技术要点655
一、易感人群的确定及易感性评价655
二、易感人群的保护657
第六节 流动人口管理658
一、外来人口的管理658
二、本地人员外出的管理662
第八章 现场工作总结664
第一节 现场工作总结的内容及目的664
第二节 现场工作总结的流程665
第三节 技术报告的总结要点667
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667
二、现场处理报告670
三、疫情分析评估报告673
四、现场救治报告674
第七篇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防控技术及行政执法制度679
第一章 传染病防控的组织与职责679
第一节 领导组织与职责680
一、组织机构680
二、平战职责682
第二节 管理组织与职责684
一、组织机构685
二、平战职责685
第三节 专业组织与职责688
一、组织机构688
二、平战职责689
第四节 其他组织与职责692
第二章 传染病应急工作程序694
第一节 疫情控制695
一、疫情报告696
二、前期准备699
三、现场调查700
四、控制措施713
五、信息反馈723
六、疫情控制终止724
第二节 后勤保障724
一、应急储备726
二、调用与补充732
三、信息反馈733
第三节 宣传教育734
一、确定宣传教育对象和内容734
二、确定宣传教育形式和方法735
三、制定宣传教育提纲737
四、组织实施和注意事项738
五、反馈宣传教育信息739
第四节 督导检查739
一、制定督导检查方案740
二、督导检查内容741
三、督导检查方式746
四、督导检查的评价与反馈747
第五节 社会稳定749
一、群众工作749
二、治安措施752
三、信息反馈754
第六节 工作协调754
一、协调机制754
二、协调内容755
第七节 乡、村防控工作758
一、乡、村防控网络758
二、乡、村主要防控工作759
三、乡、村卫生机构接诊程序761
四、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761
第三章 传染病防控应急技术773
第一节 个人防护773
一、个体防护的相关制度774
二、确定防护等级774
三、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781
第二节 检测检验783
一、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784
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包装、运送791
三、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793
四、疫情病原的实验室判定797
第三节 消毒、杀虫、灭鼠798
一、消毒技术实施798
二、杀虫技术的实施804
三、灭鼠的技术实施810
四、常用的杀虫、灭鼠剂及使用方法812
第四节 应急预防接种813
一、应急预防接种工作组织实施流程814
二、应急接种操作规程与要求815
三、应急预防接种常用生物制品816
第五节 预检、分诊816
一、预检、分诊点设置817
二、县(区)内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流程图817
第四章 传染病防控行政执法818
第一节 卫生行政执法818
一、传染病防治的行政执法819
二、公共卫生执法832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的相关行政执法837
一、《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法律责任838
二、《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839
三、《动物防疫法》规定的法律责任840
四、《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842
五、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的规定842
第五章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848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概述848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848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849
三、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及其管理849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法律规定850
一、传染病的社会综合卫生预防法律制度规定850
二、传染病报告和公布法律规定852
三、传染病控制的法律规定853
第三节 传染病监督的法律规定855
一、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机构及其职责855
二、传染病管理监督员及其职责856
三、传染病管理检查员及其职责856
第四节 几种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定857
一、结核病防治857
二、狂犬病防治857
三、性病防治858
四、艾滋病的监测管理858
五、地方病防治860
第五节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861
一、国内交通卫生检疫的目的861
二、检疫措施862
三、疫情通报863
第六节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863
一、饮用水卫生管理范围863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863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864
第七节 消毒管理865
一、消毒管理的范围865
二、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管理865
三、疫源地的消毒管理866
四、预防性消毒管理866
五、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管理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