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经络探秘 上 经络传导与内病外治机理的研究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经络探秘 上 经络传导与内病外治机理的研究及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3855308.jpg)
- 李定忠,李秀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750654350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经络探秘 上 经络传导与内病外治机理的研究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经络感传的临床研究3
第一章 经络感传的研究方向与原则3
第一节 经络感传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内涵3
第二节 经络感传研究方向的重要性3
一、肯定现象4
二、掌握规律4
三、提高疗效4
四、阐明本质4
第二章 经络感传的临床观测5
第一节 经络感传的一般特性5
一、感传的普遍性5
二、感传的感觉性质5
三、感传路线的循经性6
四、感传路线的宽度17
五、感传的方向18
六、感传的速度18
七、感传的深度20
第二节 经络感传的规律性特征21
一、感传的循经性、趋病性和效应性三者并行21
二、经络感传的对称性和制约性22
三、感传的交叉对应性与制约性25
四、感传的超体节性特征25
五、经络的全息性感传27
六、经络感传的可阻规律33
七、经络感传的可控规律35
八、经络感传的趋病规律35
九、同名经交叉对应感传36
第三节 经络感传的其他特性40
一、感传的中顿40
二、感传的接力40
三、感传的后效应40
四、感传的改路与绕行40
五、感传的泛化41
六、影响感传的因素43
七、感传的激发43
八、感传的减退44
九、变异感传45
第三章 生理性感传46
第一节 经穴刺激诱发感传46
一、体穴诱发感传46
二、耳穴诱发感传47
三、面穴诱发感传54
四、头穴诱发感传54
五、眼穴诱发感传54
六、督脉穴诱发感传55
七、背俞穴诱发感传55
第二节 自主性节律性感传56
一、产生的条件和特点56
二、自主性感传及变化过程56
第三节 脑感感传61
一、脑性感传61
二、意念诱发感传63
三、幻肢感传64
四、离体接通感传65
第四节 语言诱发感传65
一、语言诱发感传的基本条件和方法65
二、十四经感传路线的语言诱发66
三、十四经大循环的语言诱发感传67
四、两侧本经对流的语言诱发感传68
五、同名经交叉对流的语言诱发感传70
第四章 生理性感传与麻感带72
第一节 麻感带与感传的关系72
第二节 麻感带的发现72
第三节 麻感带的基本特点72
第四节 麻感带的实验方法72
第五节 麻感带的检测验证73
一、弹簧压力棒测痛法验证麻感带73
二、辐射热测痛法验证麻感带73
三、利用血管运动反应变化验证麻感带76
第六节 各经麻感带的观察结果78
一、手太阴肺经麻感带78
二、手阳明大肠经麻感带78
三、足阳明胃经麻感带83
四、足太阴脾经麻感带83
五、手少阴心经麻感带85
六、手太阳小肠经麻感带88
七、足太阳膀胱经麻感带88
八、足少阴肾经麻感带91
九、手厥阴心包经麻感带92
十、手少阳三焦经麻感带92
十一、足少阳胆经麻感带92
十二、足厥阴肝经麻感带96
第七节 三经并发麻感带100
一、手三阴经麻感带100
二、手三阳经麻感带100
第八节 耳穴麻感带101
一、耳穴麻感带的发现101
二、耳穴麻感带的基本特点101
三、耳穴十四经麻感带路线101
第五章 经络感传与经络环102
第一节 经络环的形成102
第二节 十二经经络环102
第三节 经络环是经络的基本结构102
第六章 经络激发点与经络感传115
第一节 经络激发点产生的条件与特征115
第二节 经络激发点与穴位的联系115
一、激发点反应在穴位处115
二、激发点感传的穴位流注现象115
三、激发点与耳穴的联系117
第三节 经络激发点与经络的联系117
一、激发点通向本经的感传117
二、激发点通向表里经的感传117
三、激发点通向同名经的感传118
四、督脉多节同经感传119
第四节 经络激发点横络诸经120
第五节 经络激发点与内脏的联系120
第六节 经络激发点揭示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20
第七章 经络感传与植物神经系统反应122
第一节 自主性节律性感传122
一、自主性持续性感传122
二、自主性针刺后续感传122
三、自主性多经轮番传导122
第二节 自主性节律性循经发汗122
第三节 自主性节律性循经皮丘带122
第四节 自主性节律性循经红线、白线123
第五节 循经色素带123
第八章 病理性循经感传124
第一节 循经痛感感传124
第二节 循经麻胀感传124
第三节 病理性与生理性感传特征的主要异同125
一、病理性感传与生理性感传的相同点125
二、病理性感传与生理性感传的不同点125
第九章 病理性麻感带126
第一节 脑震荡诱发麻感带126
第二节 内脏病体表麻感带130
一、病理性麻感带的发现131
二、病理性麻感带的特征及规律130
三、各种脏腑疾病循经麻感带的分布130
第三节 内脏病循经麻感带的应用和意义141
一、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意义141
二、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意义141
第十章 隐性循经感传143
第一节 隐性感传的发现和测定方法143
一、隐性循经感传的发现143
二、隐性循经感传的测定方法143
第二节 隐性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144
一、感传的循经性144
二、感传的趋病性及效应性144
第三节 隐性感传线与古典经线重合率144
一、各经测试点的选择144
二、隐性感传线与古典经线对照测试结果145
第四节 隐性感传线与低电阻线重合率145
一、皮肤电阻及低电阻线的测定145
二、低阻线与隐性感传线对照测试结果145
第五节 隐性感传与显性感传的关系147
第一编参考文献149
第二编 经络感传的实验研究153
第一章 经络感传线的检测153
第一节 声特性检测153
一、循经声信号的发现153
二、循经声信号检测方法153
三、循经声信号测试结果153
四、声波与体内其他声源的区别156
五、声检测动物实验156
第二节 电特性检测157
一、循经低电阻点连线的测定157
二、循经低电阻点与表皮缝隙连接160
三、循经肌电图观测162
四、循经电动力学研究164
第三节 热特性检测165
一、原理和方法165
二、实验方法165
三、实验结果165
第四节 光特性检测166
一、高压电场作用下,人体表面经穴发光图像观测166
二、人体高发光线的发现及其与经线重合率166
第五节 核素检测168
一、核素经线检测在我国的进展168
二、γ-闪烁照相对核素循经迁移轨迹的观测169
三、甲亢病人(感传较显著者)的核素检测170
第六节 磁特性研究171
一、经穴磁特性研究的历史171
二、经穴磁特性研究思路的建立和实施171
三、经穴磁感传时域图像检测171
四、针刺及感传过程的经穴磁频谱变化的一些规律性175
第二章 感传的脑部检测183
第一节 感传过程脑磁图的初步观察183
一、不同状态下脑磁图时域图像183
二、循经感传显著者胃经感传过程脑磁时域图像183
三、感传较显著者胃经头维穴感传过程时域图像188
四、针刺感传脑磁频域图像检测188
第二节 针刺感传与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194
一、实验条件194
二、实验对象、方法及数据处理194
三、实验结果195
四、讨论196
第三节 感传过程脑电活动地形图的观测196
一、关于感传对α节律的影响196
二、关于感传对β节律的影响197
第三章 感传的内脏及器官效应207
第一节 循环系统效应207
一、感传对心电的影响207
二、感传对心音图的影响208
三、感传对心磁图的影响209
四、感传对心功能的影响210
五、感传对血管及血流图的影响213
第二节 消化系统效应215
一、感传对胃电的影响215
二、感传对胃肠蠕动的影响215
三、感传对结肠运动的影响216
第三节 呼吸系统效应217
一、感传对支气管功能的影响217
二、感传对肺部血运的影响218
第四节 泌尿系统效应218
一、感传对泌尿功能的影响218
二、感传对肾功能对比观察218
三、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220
第五节 神经系统效应221
一、感传对脑功能睡眠效应的影响221
二、感传对大脑皮层体觉区诱发电位的影响221
三、感传对外周神经效应的影响222
第六节 特殊感官效应224
一、感传对视觉效应的影响224
二、感传对味觉效应的影响224
第七节 感传对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224
第四章 针刺对经穴内外离子的影响225
第一节 钙离子测定方法及结果225
第二节 钾离子测试结果225
第三节 钠离子测定结果225
第四节 心率失常家兔内关穴H+浓度变化226
第五章 感传显著者人体模型的建立227
第一节 三项标准条件的验证227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227
二、试验方法及观察方法227
三、观测结果227
四、讨论229
第二节 具备经络双向调整作用的验证229
一、实验方法229
二、测试结果及分析229
三、讨论230
四、结论分析230
第二编 参考文献236
第三编 经络实质及其内病外治机理第一章 客观形象地证实经络的存在241
第一节 可见经络现象的发现与公认241
一、可见经络现象的发现241
二、国际学者的公认241
三、国家科委立项的依据241
第二节 可见经络现象的概述242
第三节 十四经循经皮肤病的客观显示242
第四节 经络现象与中医理论的吻合243
一、肾开窍于二阴243
二、恐伤肾244
三、表里经、同名经的联系244
第二章 经络的结构和物质基础245
第一节 经络环是经络的基本结构245
第二节 经络环的实质245
第三节 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都是经络载体的组成部分246
一、神经网络的参与246
二、体液成分的参与247
三、微循环的参与248
第四节 钙离子在细胞机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248
一、钙离子在细胞活动中的第二信使作用248
二、钙离子对细胞膜通透性的调节作用249
三、钙离子振荡与电场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249
第三章 经络的中枢可能是脑250
第一节 从生理性感传内容分析250
一、从感传线路分析250
二、从感传诱发途径分析250
第二节 从病理性感传内容分析250
第三节 从自主性感传内容分析251
第四节 从脑功能变化内容分析251
第四章 经络的双向调整作用与机理252
第五章 经络内病外治作用与机理253
第一节 体表经穴与内部的联系253
一、经穴与组织中心均有相对的低电阻特性,体表电场奇点和几何曲率极值点特性253
二、“经络激发点”的经穴内脏联系253
第二节 病理性经络环是内脏病的反映系统,生理性经络环是内脏与全身的调整系统254
第三节 内病外治的核心机理在于脑磁频谱的反相关共振254
第六章 “天人相应”的科学内涵255
第三编 参考文献256
尾声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