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法官能动性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事法官能动性论纲](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3846876.jpg)
- 朱福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3592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法官-工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法官能动性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 论1
第一章 民事法官能动性的基础理论13
一、民事法官能动性的基本含义13
二、民事法官能动性的特征17
(一)能动的主体:法官17
(二)能动的对象:具体个案18
(三)能动的方法:依法自由裁量和填补法律缺漏18
(四)能动的根据:良心和理性22
(五)能动的范围:案件事实、诉讼程序和法律适用24
(六)能动的目标:公平正义26
三、民事法官能动性的性质27
(一)法官对证据能动地审查与判断28
(二)法官对程序的能动管理28
(三)法官对法律能动的适用29
四、民事法官能动性的功能29
(一)保障公民宪法和法律确认的诉权29
(二)服务经济发展31
(三)维护社会和谐发展32
(四)提升司法权威35
五、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36
(一)民事法官能动性与司法能动主义36
(二)民事法官能动性与裁判解释38
(三)民事法官能动性与自由心证39
(四)民事法官能动性与司法被动性、中立性40
第二章 民事法官能动性的历史沿革43
一、民事法官能动性的理论嬗变43
(一)法官能动性思想萌芽的古希腊时期44
(二)法官能动性发展的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45
(三)法官能动性理论纷呈的19世纪欧洲大陆47
(四)法官能动性发挥极至的20世纪的美国51
(五)法官能动性在当代社会的新发展51
(六)法官能动性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53
二、民事法官能动性的实践发展58
(一)大陆法系国家:由严格规则主义到法官能动性逐步扩大58
(二)英美法系国家:法官能动性的加强到限缩62
(三)中国:“人法合治”经严格规则主义到司法能动67
第三章 民事法官能动性的理论基础89
一、民事法官能动性之争89
(一)工具抑或回应90
(二)功利抑或实用91
(三)无为抑或浪漫92
(四)多元性抑或消极中立94
(五)裁判抑或服务94
二、民事法官能动性的认识论基础97
(一)法律规定与案件事实之间并非一一对应97
(二)法官能动地揭示案件事实99
(三)法官查明案件事实非绝对性101
三、民事法官能动性的方法论基础105
(一)民事法官将辩证法能动地适用于个案105
(二)民事法官能动性呈现系统性106
(三)民事法官能动性与概率论107
(四)民事法官能动性与同一认定理论108
四、民事法官能动性的价值论基础108
(一)民事法官能动性平衡法律外部价值109
(二)民事法官能动性平衡法律内部价值110
第四章 民事法官能动性的原则111
一、合法性原则112
二、合理原则115
三、诚信原则117
四、公序良俗原则123
五、公平与利益衡量原则126
(一)法律漏洞的填补128
(二)民事司法人性化129
(三)分配正义的矫正130
(四)其他法律方法的弥补131
(五)公开性原则132
(六)统一性原则132
第五章 民事法官能动性的范围141
一、案件事实认定142
(一)案件事实认定主体142
(二)案件事实认定的发展路径143
(三)诉讼模式与案件事实认定145
(四)证据规则与案件事实认定146
二、诉讼程序管理159
(一)法官对程序的管理160
(二)法官调取证据权163
(三)法官询问权165
(四)法官释明权169
(五)法官对特殊程序的管理170
三、法律适用175
(一)法律规定明确176
(二)法律规定模糊178
(三)法律规定缺位181
(四)法律规定冲突185
(五)法律适用显失公平189
第六章 民事法官能动性的限度193
一、民事法官能动性的限度方式194
(一)立法限度194
(二)程序规则197
(三)审判主体208
(四)审判制度与体制215
(五)诉讼对话机制219
二、民事法官能动性限度的根源225
(一)行使权力主体的特定性225
(二)民事审判权的腐蚀的可能性228
(三)民事审判权滥用的现实性231
第七章 我国民事法官能动性的思考235
一、我国民事法官能动性的现状236
(一)难以圆满的法律规则236
(二)粗糙的方法论240
(三)严苛的制度约束241
(四)步履蹒跚的司法改革242
(五)失范的法官能动243
二、我国民事法官能动性规制的现实条件248
(一)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重理念的形成248
(二)特殊正义与一般正义平衡的需要249
(三)法官职业化建设的稳步推进251
(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渐进完善253
(五)具有我国特色调解制度的不断健全255
(六)指导性案例制度的规范作用256
(七)现实审判发展的需要258
三、规则与法官能动性共生的民事司法运作模式的构建262
(一)确立核心理念262
(二)明确诉讼目标266
(三)完善相关法律266
(四)加强指导力度271
(五)规范裁判行为273
(六)配套措施的保障276
(七)营造法治环境279
结语283
参考文献287
后记305
《应用法学文库》后记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