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药物分析与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指导手册 第4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药物分析与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指导手册 第4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3843205.jpg)
- 李燕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 ISBN:988979185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68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药物分析与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指导手册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实验8 尿中异烟肼及其代谢物乙酰异烟肼的测定1265
实验9 兔血清中茶碱的紫外分光光度法1268
实验10 兔血清中氨茶碱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1269
实验11 血清中氯喹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1270
实验12 血浆中利凡诺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1272
实验13 尿中氨苄青霉素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1273
实验14 兔血清中茶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1275
实验15 血清中苯妥英和苯巴比妥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76
第七篇 药物评价1281
第一章 药物评价概论1281
第一节 药物评价的发展概况1281
第二节 药物评价在药学科学中的作用1288
第三节 药物评价的内容1292
第四节 我国的新药注册与评价1293
第二章 新型给药系统的评价1299
第一节 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评价1299
第二节 靶向给药系统的评价1318
第三节 脂质体评价1336
第四节 胃肠道生物粘附制剂及其评价方法1342
第五节 透皮给药系统及其评价方法1350
第六节 基因传递系统1355
第三章 药物分析方法与药品质量标准的评价1360
第一节 药物分析方法及其评价1360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设计1366
第三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1381
第四节 质量标准研究资料的评价1384
第四章 药物稳定性评价1396
第一节 药物稳定性评价的意义与内容1396
第二节 药物稳定性评价的基本要求1398
第三节 药物稳定性评价1398
第四节 使用期限与贮存期的统计计算1401
第五节 药物稳定性评价方法进展1406
第五章 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1409
第一节 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与临床评价的关系1409
第二节 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前提1409
第三节 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内容1412
第四节 新药的药效学评价要点1414
第五节 目前新药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尚存在的主要问题1422
第六章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1423
第一节 概述1423
第二节 新药的一般毒理学试验1427
第三节 新药的特殊毒性试验1431
第四节 局部用药的毒性试验1434
第五节 新药的其他毒理学试验1438
第六节 新药的毒代动力学试验1442
第七章 药物体内过程评价1443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评价的一般方法1443
第二节 新药开发研究中的药物体内过程评价1473
第三节 药物体内过程评价中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1479
第四节 生理药动学模型简介1484
第五节 群体药动学方法简介1488
第八章 现代中药制剂评价方法1492
第一节 现代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的一般评价方法1492
第二节 现代中药制剂质量评价1500
第九章 新药临床评价1510
第一节 新药临床评价的重要性与规范性1510
第二节 新药临床研究内容1511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评价前的准备1513
第四节 受试者的权益保障1514
第五节 临床试验设计1515
第六节 临床试验中研究者的职责1524
第七节 新药临床试验中申请人的职责1525
第八节 临床试验中监察员的职责1525
第九节 试验用药品的管理1526
第十节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1526
第十一节 质量保证1528
第十二节 总结报告1528
第十三节 我国目前新药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1529
第十章 药物利用评价1531
第一节 药物利用1531
第二节 药物利用评价1532
第十一章 上市药品再评价1541
第一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意义1541
第二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制度建立的历程1542
第三节 药品引发风险的分析1545
第四节 上市药品安全性监测方法1546
第五节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分析和评价1549
第六节 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风险评价中的作用1551
第七节 风险的管理和疗效的评价1553
第八节 药物遗传学在药物安全性再评价中的作用1560
第九节 循证医学对药品再评价的指导作用1561
第十节 特殊人群用药评价1562
第十一节 我国上市药品再评价现状1567
附录一 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1571
片剂1571
注射剂1576
酊剂1580
栓剂1581
胶囊剂1583
软膏剂 乳膏剂 糊剂1585
眼用制剂1588
植入剂1592
糖浆剂1594
气雾剂1596
粉雾剂1602
喷雾剂1607
膜剂1611
颗粒剂1613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1618
散剂1622
耳用制剂1627
鼻用制剂1630
洗剂 冲洗剂 灌肠剂1633
搽剂 涂剂 涂膜剂1635
贴剂1639
一般鉴别试验164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642
红外分光光度法164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651
荧光分析法1658
火焰光度法1661
附录二 药品检验报告书与记录范本1667
药品检验记录1667
成品检验报告书(示例)1668
原料检验报告书1669
标准液配制及标定记录1670
原辅料检验记录1671
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单示例1673
药品检验所1675
检验结果1676
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书1677
配合检验报告书1678
检验结果(示例)1680